拜占庭之鷹馬其頓的希奧埃洛斯!
“結陣!結陣!”米哈埃爾·杜卡斯將自己最精銳的重步兵和騎兵放在了左翼,右翼是索菲亞軍團和為數不多的重騎兵。
而對方卻將精銳放在了自己的左翼。
這意味著叛軍的右翼比較薄弱。
於是西格爾親自帶著自己的騎兵衛隊來到了他們的右翼,和米哈埃爾陛下的精銳左翼對抗著。
戰鬥由叛軍率先發起,西格爾將軍一馬當先!他帶著3000人左右的夥友騎兵和自己的將軍衛隊,呈機動陣型向帝國的左翼襲擊而來。
騎兵的機動陣型是將整個騎兵部隊劃分為很小很小的,幾十個人的小組合。
這些小組合是專門用來欺負那些不靈敏的作戰單位的,他們往往幾十人進攻或撤退。這是在和匈人、佩切涅格人作戰時,帝國學會的戰術。
反觀帝國的精銳重步兵則沒有辦法分成一個個小團體進行反擊。
重步兵的戰陣是他最大的優勢,此時的重步兵被接近的騎兵部隊們用標槍和弓箭騷擾著。
甚至有膽大的300名騎兵,他們握著35米的騎槍從戰陣的角落上劃過,像刀切豆腐一樣劃下來一個角。
而帝國的士兵根本無法采取有效打擊,因為步兵矛普遍2米多了不起了。
重步兵軍團和帝國騎兵團猶豫了,好在統帥他們的也是一名老道的將軍。
3000名帝國中裝騎兵出發了,他們倚靠後發的體力優勢與叛軍的騎兵團衝撞在了一起!
西格爾帶著將軍衛隊,和未投入戰鬥的1000名騎兵抵擋這些帝國騎兵。
而之前的散陣騎兵則快速撤退,在後方集結。
人數優勢的帝國騎兵有效的殺傷了敵方。
但是敵方一旦再集結完畢,又將會有預備隊,再投入戰場的主動性。
左翼的騎兵之戰很好的反映出了戰場的多變,而雙方將軍的指揮水平也非常高,他們對戰機的把我十分老道。
簡簡單單的一次碰撞中,攻守易型了3次。
米哈埃爾·杜卡斯是個自負的人,但在這緊張的環節亦不敢多做“發揮”,他老老實實地在自己的中軍後方,聽從者身邊將軍的建議。
中軍接敵了,敵軍左翼的精銳步兵也接敵了。
雙方步兵的戰線,此時很難說再有什麼戰略上的安排,如今焦灼在一起,看的就是基層官兵的臨場發揮和士兵的戰鬥素養了。
帝國軍左翼,也就是南邊。場上唯一還存在大規模戰術變動的,就隻有這一處了。
己方的重步兵和中裝騎兵的配合下造成了遠勝於叛軍的殺傷。
一個令人容易誤解的是,純騎兵部隊比步騎集合的混編部隊更厲害,實際上這是錯誤的。
騎兵本身的優勢在於機動,即快速進攻與快速脫離,以及由此而帶來的衝擊效果,或者配合弓箭達到持續性極強,展現出打擊烈度極高的效果。
而與單人單騎的對決中,雙方戰馬交馳而過,這樣的情況在現在的戰場上是比較少見的(戰場多半混亂而不乾脆)。
相反,步騎協同的混編部隊才是真正的殺招。
笨重的步兵和來去如風的騎兵,其真正的難點在於戰場配合和統帥的戰術水平以及士兵的訓練度。
敵統帥西格爾率領的1000騎兵和帝國的2000名騎兵撞在了一起。
頓時雙方的先鋒遭受了重大的殺傷。
衝擊力帶來的激烈戰鬥,因部分戰馬被遲滯而陷入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