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賢王朱允炆心情複雜,本來他以為自己會成為這座皇城的主人,可是現在他隻能身穿朝服,早早的就來上朝。
這是按照朝廷的程序來,不要說離京的藩王了,就算是離京的一些官員都有機會覲見皇帝。
“孫臣啟奏!”朱允炆高舉奏章跪下,一臉嚴肅的說道,“唐時,親王歲祿古百石、宋兩千四百石。唐時郡王得歲祿七百石、田六十頃,宋時領觀察使,歲該粟一千二百石,錢二千四百貫。”
朱允炆的話讓不少朝臣莫名其妙,可是還要繼續耐心的聽著。
朱允炆繼續奏報說道,“孫臣以為,皇明待宗室之厚亙古未有!孫臣不才,也知皇祖父創業之艱、民生之艱。還望皇祖父恩重,請降孫臣歲祿至兩千石。”
朱允炆的話讓滿朝文武側目,也忍不住低聲議論。
大明朝的官員俸祿是曆朝曆代中最低,而且其俸祿結構和發放方式也更為複雜。
大明如今的官製分為九品十八級,在經曆了一次‘漲薪’之後,也讓不少文武官員感覺到不滿,還是覺得少了。
正從一二三四品官,自千石至三百石,每階遞減百石,皆給俸鈔三百貫。正五品二百二十石,從減五十石,鈔皆一百五十貫。
正六品一百二十石,從減十石,鈔皆九十貫。正從七品九十石,鈔六十貫。正八品七十五石,從減五石,鈔四十五貫。正從九品七十石,鈔三十貫。
就算是還有一些其他的補助,但是也少的可憐,文武官員早就對俸祿低怨聲載道了。
老朱是對自家人好的無以複加,不過對臣子小氣的厲害。
老朱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說道,“武林王忠君體國,實在是宗室表率。朕準你所奏,歲祿自六千石降為兩千石!”
朱允炆愣住了,不是說就算是現在奏報,皇祖父也不會批準嗎?
怎麼就直接批準了,我還沒有就藩,歲祿就降了?
朱允炆呆愣片刻,隨即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咽,“孫臣領旨!”
自家兄長要去就藩,朱允熥這個皇太孫自然也要來到朝堂。他一直都是麵無表情的站在班首,似乎沒有存在感。
可是在聽到朱允炆如此深明大義的奏請,還是忍不住的感動、欽佩,要不是在朝堂上都要握著自家二哥的手感動到落淚了。
不過同樣在朝堂上的一位宗室就急眼了,還沒有就藩的藩王晉王朱棡恨不得宰了朱允炆。
你武林王要討好皇帝、討好皇太孫,那是你的事情。伱為什麼非要在這樣的場合奏請自降歲祿,這讓咱幾個拿著五萬歲祿的親王處在什麼立場?
裝傻,朱棡迅速的做出了決定,就當做是沒聽到。
歲祿五萬石、寶鈔等其他供用不少,但是朱棡還時常覺得不夠用,要是再降低的話,肯定更加捉襟見肘。
看到自家三叔有閉目養神的準備,朱允熥也隻能裝作沒有看到,這一幕也不算出乎意料。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忠君體國,漂亮話喊一喊沒問題,可是損害到自己的利益時就不行了。
降低宗室供用的事情也不急在這一時,最重要的是不用朱允熥強出頭。
現在這樣就很好,朱允炆出頭了,最後的決定是老朱來做,朱允熥依然是宗室裡的好人,這件事情怪不了他。
老朱下令朱允熥送朱允炆出城,新一代的武林王就要啟程去杭州了,甚至都不用去向呂氏道彆。
這也是常規,官員等如果得到了老朱的召見就直接出宮。沒有得到召見,在午門外磕頭後就離京。
朱允熥和朱允炆也是一路沉默,兄弟兩個心裡早有隔閡。
出了城,朱允熥才開口,“去了杭州,要是有事記得知會我一聲。”
朱允炆點頭說道,“多謝殿下掛念,臣自當恪守本分。”
朱允熥繼續說道,“記得不要和文官多往來,當地士紳也不要和他們多接觸。你也是朱家人,浙東文官在朝堂上還是有些勢力。你要是卷入其中不好,皇家臉麵不好看。”
朱允炆愣了一下,浙東文官集團以前是以宋濂、劉伯溫等人為首,但是他一直覺得在胡惟庸案之後,浙東文官集團已經幾乎被根除。
朱允熥繼續說道,“你一向喜歡讀書,多留意些北方士子的文章。我也知道你肯定要說北方士子文章文理不佳、文采不夠,隻是我看來南北士子各有所長,南方的擅文詞,可以寫的更漂亮,北方士子作文樸實厚重,更擅長經義方麵的內容。”
朱允炆心裡怎麼想的不知道,但是麵子上很恭順,“臣知道。”
“你那個黃師,讀書大約是沒問題,彆指望他出謀劃策,他不是張子房、諸葛武侯。”朱允熥再次說道,“但凡有人在你跟前聒噪,即刻將人拿下、報到京師。”
朱允炆立刻嚴肅起來,“臣明白。”
當然得明白才行,身邊的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朱允熥這個太孫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