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混賬小子和他爹、和他兄長一個樣,把有些位置看的特彆勞、特彆重,仿佛天經地義就該是屬於他們一樣,不容許彆人窺覬。
老朱沉默片刻後又問道,“你若是當了皇帝,北邊怎麼弄?”
北邊,自然不是指北元小朝廷。
藍玉在捕魚兒海大捷之後,北元小朝廷已經覆滅,北元皇帝已經被殺,蒙古部落在為了大汗之位在廝殺、紛爭。
老朱指的是民心。
都說很多士大夫懷念元朝時的統治,其實很多百姓也都是一樣。
蒙元統治近百年,看似是影響深遠。可是再往前看,南宋偏安一隅,靖康之恥後丟了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土地。再久遠來看,北宋都沒能完成大一統。
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這個兒皇帝留下的隱患特彆大。
近五百年了,北方很多人都不認為自己是漢人。就算是開國後,老朱一直都是在移風易俗,不許大明境內再有一些胡人風氣,可是一時間還是很難改變一些習俗。
不要說四五百年的影響了,就算是幾十年,一兩代人,很多人都已經忘了自己的根,不明白同根同源的意義了。
蒙古時將人分為四等,就算同樣是漢人,也是北方的漢人,以及南方的南人。
在朱允熥看來,老朱最大的功績之一就是將燕雲十六州收回來。這等同於再造華夏,哪怕現在這個年代很多人對於民族的觀念不是特彆深,可是漢人正統,已經開始慢慢的讓大明的百姓有了深刻的概念了。
如果沒有老朱,說不定南北之間的裂縫會更大,說不定華夏也會變得和歐洲一樣四分五裂。
朱允熥沉默許久後才說道,“對北方自然該施恩的時候施恩,該壓製的時候壓製。我也明白民心歸附不易,移風易俗不是短時間能弄好的。漢朝花了許久,才讓天下人歸附,咱們也要花許久的時間才可以。”
老朱對這個回答比較滿意,但是也不是特彆滿意,“說些具體的,你口口聲聲說要當皇帝,沒個主意可不行!”
朱允熥就說道,“民生唄,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了,自然念大明的好。”
老朱就說道,“一些地主豪強不見得念你的好。”
朱允熥也明白這個道理,說道,“所以那些人,該殺的殺、該拉攏的拉攏。一口氣殺光肯定不行,咱們也要把官府的影響弄強些,可不能搞的像蒙元那樣。”
皇權不下鄉,這可不行。
但是朱允熥也明白這些事情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現在很多鄉鎮就是地主豪強、宗族在管理,甚至幾百年後有些地方也是如此。
老朱微微點頭,對於朱允熥的這個說法和見識非常滿意,十三歲的孩子肯定想不明白這些。能有這樣的見識,肯定是老大教的!
朱允熥不知道老朱的誤會,繼續說道,“再一個不管是浙東文官,還是江南文官,朝堂上的南方人太多了。南人北官這點好,我以後肯定也這麼做。再一個就是科舉之製,南方人高中的太多了,北方人太少。”
提到這個,老朱就忍不住擔憂,“南方人向來會讀書,北方文風不振。再說多年異族蠻夷作踐,北方人讀書哪有南方人厲害!”
朱允熥就試探著說道,“同榜考試,北方人是考不過南方人。但是北方人為北榜,南方人為南榜,我們隻看進士人數。一榜十之七八全都是南方人,是不是就不能再有了?”
老朱愣了一下,隨即說道,“這個主意要是出了,你就彆想爭太孫之位。朝堂上的那些文官得罵死你,你動了他們的根基呐!”
朱允熥嘿嘿一笑,“我可不管那些,南方人是大明子民,北方人也是。文官要鬨,那是他們不顧全大局。對了,先殺一個詹徽,皇祖父以為如何?”
老朱頓時黑了臉,“你這個小心眼,肯定是隨了你爹!就算是要殺詹徽,也不能現在殺!”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