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重望!
酈道元是誰呢?他就是文成帝的老師酈範的長子。
淝水之戰後,雄霸北方的前秦一夜間土崩瓦解。北方重回權鬥的血腥輪回。拓跋跬先滅後燕,又滅後秦;拓跋嗣北伐柔然,南攻劉宋;拓跋燾一統北方,飲馬長江……其間宮廷政變,父子相殺,血流成河。終於文成帝的時候開始想要休養生息,為融合儒家文化與草原文化,讓中原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彼此融合,以此來消融中原漢族與鮮卑之間的矛盾。文成帝下令在平城開鑿雲岡石窟,以使皇室血統與佛祖相結,酈範受命完成此項重托。
於是少年時的酈道遠便隨父親佇立於平城西南的武周山南麓,仰望氣勢宏偉,雕刻精致,規模龐大的佛像,並將這一切都寫進了他的《水經注》中。
不久,南朝發生宮廷政變,劉彧殺了自己的侄子,篡位後又將所有威脅皇權的親兄弟全部殺死。孝文帝趁南朝內亂派大將軍慕容白曜帶兵南征,身為左司馬的酈範立下了赫赫戰功,並因此升任尚書右丞。
而這期間年少好學的酈道元對地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大禹記》著山海,周而不備;《地理誌》其所錄,簡而不周;《尚書》《本紀》與《職方》俱略,裁不宣意;《水經》雖粗綴津緒,又闕親通……”
麵對殘缺不全的九州古籍,除了感慨滄海桑田的曆史意象外,酈道元一心想跑到南朝去考察山川河流,這讓父親酈範著實嚇了一跳。無奈之下,便帶他到青州上任。於是年少時的酈道元開始體諒民生疾苦。
父親去世後,酈道元繼承父親的永寧爵位。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酈道元升任尚書郎,他堅持原則,頻頻上奏疏彈賅皇宮貴族,在朝廷中因得罪人太多而被撤職。於是他想起《山海經》裡的洛水怪物,便蓬頭垢麵,浪跡山野繼續考察洛水。
“洛水出京兆上洛縣遭舉山,水出西北竹山東,南流注於洛。水北發屍山,南流入洛……”
他對於洛水的注解字數甚至超過了《水經》原著,這本三國時期的粗糙讀物,正在酈道元的手中煥發出自然生機。《水經注》也成為我國著名的古代地理讀物。
然而此時的北魏朝廷正風雨飄搖,哪能容得下他在山野之中做學問。就在他在洛水兩側俯仰天地間流連忘返時,孝明帝派出眾多的官吏在山野間尋找酈道元,讓他馬上到冀州做長史。
酈道元心裡裝著年少時青州的記憶,裝著民生的疾苦,還有自然山水間的春生冬藏。他明白天道孕育出無儘的生命,靠的正是溫柔與肅殺並存,於是他在冀州為政嚴酷,強力鎮壓當地豪強,絞殺山林匪寇,給當地百姓一方平安。但終至執法嚴明,得罪當地豪強,在調任荊州刺史時,又再度被免官。
“自然無善惡,隻有枯榮交替;天道無正邪,隻論陰陽平衡;人心有曲折,但求知行合一……”
酈道元自然是無愧於心的。於是他又四處搜尋地理古籍,又跑去山林野地間現場勘察,用優美的散文繼續書寫一條條河流的故事……
“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容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奇異,空穀傳響,哀轉九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他手握筆杆希望在餘生寫完《水經注》,但一紙聖令,他又不得不重回洛陽。在南梁武帝圍攻揚州之際,孝明帝派酈道元前去解圍,大獲全勝,於是朝廷賜以禦史中尉。和當年父親一樣,酈道元靠著卓越的戰功又重回朝廷,成為朝廷的中流砥柱。
“法不誅心,難論言行。”酈道元一貫威猛剛硬的執法手腕,讓早已奢靡腐敗的權貴們個個睡不著覺。
當夜深人靜之際,他常常捧起40卷的《水經注》,希望能重回山野間完成此生夙願,但隨著他得罪的王公貴族越來越多,等待他的很快便是一條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