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與歐陸列強喜歡拿國王的名義和國家的利益來說事一個道理。
在君主製國家裡,國王的名義是政治正確,民意要排在後麵。
在共和製國家裡,民意自然要擺在首位!
美利堅合眾國,光聽名字就知道,典型的共和製國家!
共和製在這個世界可不是什麼不為人知的‘先進’製度,因為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國本土還沒有統一的時候,就出現了一位克倫威爾創立了第一個共和製國家。
並且首次把神聖的國王送上了斷頭台。
雖然這隻是一個短命國家,隨著克倫威爾死亡立刻被國王複辟。
但這卻是英吉利王國向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轉變的裡程碑。
克倫威爾即便失敗了,也打破了君權的神聖性,後來複辟的英國王室權利遠不如從前,而且還是依靠剛剛興起的資產階級工廠主和開明貴族複辟的。
這種靠著其他階級登位的國王,自然不可能跟以前一樣。
飽受君權壓迫的開明貴族和資產階級紛紛加入瓜分權利的盛宴。
於是,英國首創了上下議會製度。
上議會是貴族階級用來分享國家權利的機關,下議會或稱之為眾議會雖然名義上是代表民意,也就是平民的呼聲。
但眾議會實際上是社會地位低下但卻有錢的資產階級工廠主參政的地方。
雖說上議會比下議會權利更多一些,但對英國資產階級而言仍然是一個劃時代意義的突破。
資本家從毫無反抗力的肥羊轉變成了國家政權的參與者!
至於國王,則被上下議會利用憲法高於國王的原則限製住了大部分君權。
君主立憲製也首次出現在歐羅巴大陸上。
可以說,英國人首創了共和製度之後,又首創了君主立憲製度。
國家的最高行政機構不再是國王和一群貴族大臣決定,而是有議會選舉出來的內閣政府執行。
內閣既向國王負責又向議會負責,看似雙方的權利放在了平等的地位。
然而,國王隻是一個人,如果出一個英明雄主或許能跟議會玩玩政治鬥爭,但靠投胎而不是考試登基的國王,怎麼能玩的過一群貴族和社會精英組成的議會?
結果,一百多年時間過去後,英國國王的權利是一削再削,到了尤裡出生的年代,英國的內閣政府基本上隻對議會負責了……
國王則淪為名義上的最高領袖和國家象征。
從曆史經驗來看,一群社會精英掌控的國家確實比一個靠投胎運氣掌控的國家發展更好。
原因無他,君主製國家一旦出現一個庸才國王,差不多就開始走下坡路,得益於歐羅巴大陸近親王室聯姻的傳統,彆說庸才了,蠢材弱智國王的出現概率都極高。
反觀英國,不管國王是否弱智,議會說了算,而議會又是靠競爭上崗的,即便是上議院的貴族,也是從貴族堆裡跳出來的精英,不然的話早晚會被後起之秀擠下去!
因此,一群社會精英領導的國家,自然而然的將所謂的歐洲列強一個接一個反超,英國不再受個人情緒所主導,隻關心國家利益,在一群弱智和庸才領導的國際環境中,自然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