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遊戲追殺的領主!
不得不說,張作霖的軍事眼光還是非常強的,他這一手難下選擇的時機非常好。
正是英格蘭北洋政府徹底覆滅,英格蘭聯邦共和國被英國政府打的抱頭鼠竄之際。
這時候,大量的英軍正分散在英格蘭地區和威爾士地區清剿英格蘭聯邦共和國不成氣候,但破壞力驚人的軍閥隊伍,主力部隊沒有集中起來,根本擋不住張作霖的大軍。
結果南下大軍僅僅一周時間,就深入到英格蘭腹地當中,打的英國政府一臉懵逼……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的虛弱也暴露在張作霖眼皮子底下,徹底激發了張作霖的野心,他將看守蘇格蘭革命武裝活躍山區的隊伍全部抽調到前線,打算一鼓作氣占領倫敦這座英國政治中心。
哪怕此時倫敦已經淪為一片廢墟,但倫敦在英格蘭民族心中的政治地位仍然是不可取代的。
這就是首都的政治地位!
與此同時,維多利亞女王也看清楚了英國本土的形勢對比,不是維多利亞女王不想抵抗,而是現如今的英軍真的無法抵擋養精蓄銳,實力損失不大的張作霖了。
張作霖南下打出的是北洋軍的旗號,而不是獨屬於他的張家軍。
這其實是一種政治宣傳,除了英國高層和少數消息靈通之人,大多數底層英國人並不知曉北洋軍就是尤裡召喚軍團的信息。
這種信息英國政府是不會故意宣傳的,畢竟尤裡召喚軍團屢屢擊敗英軍,把北洋軍是尤裡召喚軍團的事實公布出去太打擊士氣了……
隨著戰亂的蔓延,下層英國人已經沒有心思去區分北洋軍的成分,以及北洋軍的來曆。
比起剛出現不久就被消滅的袁世凱,段祺瑞建立的北洋政府在英格蘭地區和威爾士地區樹立起了緣於北洋軍的恐怖。
同時也締造了大批為北洋軍政府效力過的白奸。
這些人不少都被英國政府清洗掉了,但跑出去的仍然不少,張作霖打出北洋軍政府的旗號,說白了就是為了收攏這些曾經為段祺瑞賣力過的白奸。
叛國這種行徑隻有一次和無數次的區彆,當那些白奸叛變過一次自己的祖國和民族後,他們繼續叛國投敵將不會有任何心理壓力。
這些叛國者心理的價值觀隻有一條——誰強就跟著誰混。
如果張作霖不夠強,打出北洋軍政府的旗號自然沒什麼作用。
但如今張作霖所部勢如破竹,打的筋疲力儘,還分散了主力的英軍節節敗退,北洋軍政府的旗號就十分管用了。
不少白奸拿出了曾經為北洋軍政府工作過的職位證書來投靠張作霖,為張作霖了大量的地方行政人員!
極大的彌補了北洋軍政府的短板。
索倫紀元15年下旬,多佛爾港口雲集了大批英國戰列艦,維多利亞女王以眾多貴族大臣以及精銳的英軍護衛齊齊登上戰艦。
這是一次沒有對外公開的隱秘撤離活動。
倫敦首都隻剩下布勞恩首相為首的內閣政府扛著,維多利亞女王則帶著眾多英國權貴離去。
同時還帶走了數萬經過血戰磨練的大軍,以及他們的家眷。
然而,這麼大規模的撤離活動哪怕事先做了隱蔽,也很難不留下馬尾。
結果維多利亞女王為首的英國政府撤往布列塔尼公國短短一周時間,整個英格蘭都得到了這一消息。
其中不乏尤裡冒充的羅斯柴爾德伯爵的宣傳攻勢。
畢竟那麼多士兵的家眷撤離是不可能隱瞞有心人的。
維多利亞女王離去後,英軍本就不多的士氣再次下降。
在這種艱難的時期,不得不扛下黑鍋的布勞恩首相發表了衛國宣講。
結果衛國宣講結束後不到兩周時間,已經成為廢墟的倫敦就被張作霖親率的主力攻破,布勞恩首相還算硬氣,在被俘虜前選擇了自殺。
英國倫敦淪陷後,英國本土的英軍被張作霖的部隊一切為二,英格蘭聯邦共和國的軍閥土匪們也再次活躍起來。
隻是剛剛遭受過英國政府毒打的英格蘭聯邦共和國的軍閥們吸取了教訓,沒有再選擇單打獨鬥,而是在尤裡這個羅斯柴爾德伯爵的領導下,開始認真組建聯合政府。
由於尤裡完全抱著霍亂英國的心思當這個大總統,絲毫沒有獨攬大權的意思,所以組建聯合政府的過程十分順利。
隻可惜,這個聯合政府不過是將分散在各地的軍閥武裝變成了盟友,軍閥武裝們開始有了結盟聯合作戰的意願,指揮權並沒有交出來。
因此,比起之前的英格蘭聯邦共和國時期,軍閥們的戰鬥力仍然上不了台麵。
不過在此期間,尤裡冒充的羅斯柴爾德伯爵做下了一個震驚北洋軍政府的大事,他策反了盤踞在威爾士地區,被北洋軍分割的英軍主力。
那支英軍主力的將領以軍閥的身份加入到英格蘭聯邦共和國當中。
此例一開,已經喪失了中央政府的英軍各部紛紛投入英格蘭聯邦共和國的懷抱當中。
這主要是因為遷移的維多利亞政權忙著進行權利分配和奠定根基,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歐洲大陸的附庸國身上,斷絕了已經被拋棄的英國本土。
因為在維多利亞女王為首的英國政府的討論中,已經確定英國本土被戰亂徹底破壞,奪回的難度又太高,失去了搶奪的價值。
並且仿造的漢陽造和手榴彈等先進武器和科研人員都已經安全撤離,英國政府沒什麼遺憾了……
比起領土狹隘的英國本土,廣袤的歐洲大陸才具備真正的發展潛力。
維多利亞女王可不是帶著手無寸鐵的英國政府班子遷移,而是帶著大英帝國強大無比的海軍主力,以及數萬名裝備了先進的漢陽造和手榴彈,曆經血火考驗的英軍精銳部隊。
維多利亞女王為首的英國政府抵達布列塔尼公國僅僅一個月,就將布列塔尼公國的軍政大權掌握在手中。
布列塔尼公國的大公更是退位讓賢,將布列塔尼公國與大英帝國進行合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