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閣!
楚閣第三百五十二章看客隨州失守了,但又沒有完全失守,這最後的八萬大軍,帶著滿腔的怒意,不但是將這些晉軍給趕了出去,還順手將不想逃跑的薑嘯頭顱給看下來了,光是收回隨州,怎麼能夠平息他們的恨意,趕到的徐廷尉成了現在隨州的最高的統帥,接手臨時拚湊起來的隊伍,勢必要殺光這些晉軍。
等到徐廷尉帶著楚軍殺到城門口的時候,眼前的一幕驚呆了眾人,之前還殺氣騰騰的晉軍,正在被突如其來的燕軍殺的四處逃竄。
這些燕軍的戰鬥力可不是他們這些楚軍能夠比擬的,看到燕軍一麵倒的屠殺,他們本來想要衝殺出去的心思一下子涼了下來,就好像心中正火熱,一盆冷水從天而降。
“咕嚕”,不知道是誰吞了一口唾沫,之前他們因為仇恨和憤怒,所以殺起晉軍來,絲毫不帶手軟的,可是現在見到了燕軍這種真正的殺伐大軍,這下親醒過來的他們一時之間後怕不已,有了一個危難的情緒,就會接著有跟多,不知道是誰吞了一口唾沫,緊張之情已經不能夠言語。
徐廷尉這個時候也看出了前麵情況的不對勁,本來是晉軍和燕軍聯盟合圍楚國,現在怎麼變成了這些燕國的大軍在絞殺晉軍。
這些燕軍動起手來,簡直就是一些沒有感情的機器一樣。
沒有辦法,已經被鎮住了的楚軍沒有再踏出隨州城,而是在徐廷尉的指揮下,迅速將已經被打開的大門關上,而後靠在城牆上,看著燕國和晉國的交戰。
薑嘯一死,群龍無首的大軍,加上之前打隨州的艱苦,好不容易拿下隨州了,剛放鬆緊繃的鉉,這一下倒好,直接讓人家從背後偷襲了。
關鍵是偷襲他們的不是彆人,還是燕國,此時的晉軍心中不知道罵了多少遍燕國的不講信用。
算計來算計去,最後還是晉國把這個苦果給自己吃了。
光是絞殺這些晉國的大軍,燕國就用了七天的時間,七天之後,隨州城下,再看不到一個穿著晉軍衣服的將士,堆積如山的屍骨,如同人間煉獄。
宋玄本想拿下這些晉軍之後,可以很好的配合擎天軍拿下晉國,要是把這接近二十萬大軍放跑回到晉國,那麼他們擎天軍的計劃就會受阻。
就是為了配合擎天軍吃下晉國,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這二十萬的晉軍身上,反倒是給了徐廷尉一個喘息之機,燕軍在城外殺,他就他則是帶著手中不到十萬的楚軍,加固了隨州城的防禦,現在就算是宋玄想要再次趁機吃下隨州城,怕是也隻能夠是望城而歎了。
七天交戰,就算是他燕軍的戰鬥力很強,也不可能不休息繼續攻城。
就這樣,徐廷尉帶著這些臨時拚湊的楚軍接手了隨州城,而燕國的宋玄也是成功的拿下了晉國的二十萬大軍,晉國沒了這二十萬大軍,徹底的宣告了他的衰亡。
這還不算完,燕國更是派出了他們的最後的精銳,擎天軍,假借找回公主的名義,直接殺到了晉國。
晉國全部軍力都在隨州城下了,唯一剩下的幾萬禁軍隻是為了保護晉國大都的安危,擎天軍殺入晉國之後,勢如破竹,輕而易舉的就拿下了晉國的大半國土。
得到消息的趙淩軟塌坐在原地,他居然敗了,還是敗的這樣莫名其妙。這讓他很搞不懂,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其實他算計的已經很完美了,之前寒夜舒勸說他提前發起進攻的時候,他已經在自己的腦海中算計了一遍,也許這是一個契機,雖然知道寒夜舒勸說自己突然對楚國發起進攻,有利用自己為趙刻報仇的原因在內。
可是他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後麵的路要怎麼走了,寒夜舒利用他,他又何曾沒有利用寒夜舒。
最後,寒夜舒果真沒有讓他失望,將他們晉國進攻楚國最大的絆腳石葉北疆除
掉了,而寒夜舒也死掉後,他後麵的算計才開始浮出水麵。
西海那邊,是在他的秘密授意下,血煞軍從趙刻開拓的航線進攻楚國,他本來打算是用這血煞軍徹底的在楚國的背後搗亂的,結果血煞軍遇到了一個徐廷尉徐子陵,又恰好血煞軍擅長的恐嚇戰法,被堵死在城門口,完全發揮不出作用來。
正是這些看似巧合的存在,一點點的將他晉國的大好優勢給消磨掉了,要不然,隨便碰到哪一個,先不說血煞軍的威名,隨便一支軍隊直接插在敵人的心口,這麼說也會難受。
在血煞軍失敗之後,趙淩也沒有因此氣餒,畢竟他算計的可不止一條。
血煞軍的失敗隻是斷了他的一支後手,而真正恐怖的是假借和親之事,在向燕國表明自己的決心的同時,還成功的麻痹住了燕國。而他真正算計的是,讓楚國的大軍主力和燕國宋玄帶領的大軍在青雲城下決戰,到時燕國交戰下來,必然是打殘,而他晉國卻早早的通過隨州吃下了楚國。
有了楚國這塊富饒之地,燕國又因為和楚國的大戰消耗,一時半會兒也打不起來,而他晉國則是完全可以乘機發育起來,到時燕國也未必是他晉國的對手。
隻可惜啊,他遇到了葉雲逸,遇到了東方虞,一開始葉雲逸也是沒有看明白,差一點自己都跳進了晉國設計的陷阱之中,要不是東方虞那封緊急傳來的密信,讓葉雲逸一時之間明白過來了晉國的企圖,不然的話,滅亡的就是楚國而不是晉國了。
哪怕到了現在,趙淩都還不知道劫親的事情,現在宋東與都還在將這個讓他們晉國蒙羞的消息沒有上報。
然而,就是宋東與沒有上報這條信息,讓趙淩的算計徹底的落空。
葉雲逸的一次搶親,將趙淩的算計拆的七零八碎,要是趙淩知道,和親之事中間出了紕漏的話,也許他早就警覺了起來,可是宋東與並不覺得這個事情很重要,於是一直壓著。隻能說,成也宋東與,敗也宋東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