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空間當隊長!
趙小美對徐浩然的心意,徐浩然同學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現在除了好好的上學,還準備開始創業。
畢竟當老板賺錢才是最香的,有穿越者的優勢,又有兩個空間,你的東西並不是太值錢,但總比沒有好哇。
再說這個時候已經馬上就要到1982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早已經開過,國內已經開始主抓經濟建設,要努力實現四個現代化。
而實現四個現代化,除了科學知識,先進的科學技術,還需要搞活經濟。
而徐浩然現在學的是電子科技,前世學的是農業知識,如果兩嘴集中在一起,它既可以搞電子行業,也可以搞農業方麵的東西。
不過80年代初的時候,電子產品很少,除了收音機,電視機隻有城裡人才買得起。
而他一個剛剛讀大一的新生,顯然也造不出來電視機,不過有前世的經曆,他覺得這個時候收音機應該是比較受歡迎的產品。
隨著農村包產到戶的推廣,人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溫飽問題解決之後,精神層麵的生活就該提上了日程。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應該怎麼樣才能把握住這種機遇嘞?
徐浩然同學陷入了沉思。
說到創業,徐浩然想了很多,首先利用自己學到的電子技術,在外麵去維修收音機,賺點生活費。
但徐浩然又覺得這種收益不大,還不如他的外麵去多賣幾次魚。
反正他空間裡的魚賣完了又有,隻要有人買,可以無限的賣,而當年食品緊缺,其實魚不愁賣不掉。
所以後來他利用星期天的時候,到外麵去聯係了一家大型的餐廳,這家餐廳每天都要買魚,而徐浩然就每個星期去賣一次魚,一次賣個兩三百斤,在當時的時候,也有兩百多塊錢的收入。
一個月,四個星期也差不多有1000塊,一學期下來也是幾千塊。
現在覺得幾千塊錢沒什麼,但在當時就不得了了,等他過年放寒假回到家裡。
他已經存了好幾千塊錢,加上左邊空間裡麵還有收藏的票票,算起來更多。
有了這筆錢,第二年包產到戶之後,徐浩然出資買了一個20馬力的柴油機,讓張婉兒去學了幾天,然後在家裡幫人加工飼料和加工大米。
雖說一年下來收入不高,但養活張婉兒和小妹徐小敏沒問題。
家裡麵的事情解決了,他一個人在外麵讀書,就更放心了。
而隨著文化知識的增加,技術的積累,憑借前世一些經驗還有技術,他在外麵跟人合夥,開了一家小型的收音機廠,專門生產收音機。
還有手電筒,燈泡的,算是開始正式創業了。
這樣等到他大學畢業的時候,雖說沒有賺到太多的錢,但也是完全有了第一桶金。
當時已經有了幾十萬,這在1985年的時候,已經算是一筆巨款了。
有了這筆錢,徐浩然剛從學校出來,就來到南方籌備電器廠,生產電風扇,手電筒,電子手表,以及一些簡單的電子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