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生,你不是不知道曾樹軍這個人有多變態!”向忠笑了笑。
“我看他在禁軍也長久不了,裡麵關係錯綜複雜,他又喜歡如此折騰,我看時間長了,群起而攻之,內閣也受不了。”張明澤對於曾樹軍的前景不看好。
向忠又端起酒杯笑道“管他呢!咱們弟兄幾個過得好就行。”
“之前就你最有前途,可惜!唉!”喝了酒的胡繁生感歎道。
向忠擺擺手,豪氣道“無妨!隻要咱們堅持住,總會盼得光明。帝國不會一直沉淪下去,終究會再起的。”
“對!帝國終究會重新崛起。”
晚上,向忠喝的酩酊大醉。第二天他還是精神抖擻地來到了裝備局,開始了他新的軍隊生涯。
裝備局一直是兵部各個部門中不受重視的地方。這些年來帝國更新的裝備極少,裝備局的工作幾乎就是在小修小補。畢竟沒有錢什麼事情也做不成。
他找來了副官讓他將帝國軍隊所有目前裝備的武器資料彙總來,他要全麵研究掌握帝國現在裝備武器的性能。
跟西方諸國這幾年武器更新速度相比,帝國已經遠遠落後,尤其是在海軍方麵,帝國幾乎就在原地踏步。這樣下去,如果在南洋跟西方人發生衝突,帝國也隻能是憑借地理優勢在短時間內不落敗。唉!這經濟危機什麼時候才能過去?向忠看向窗外,陽光依舊明媚。
朱孝銘在香江待了有些日子,直到天空公司的飛機表演隊到達香江。表演隊是從鬆江裝船運到香江的,很快在香江的九龍進行了飛行表演。
香江市民的熱情被這個像鳥一樣能飛上天空的東西點燃了。人們爭相湊上前去觀看這個神奇的東西。朱孝銘笑著對劉國富說“飛機看樣子就得到處飛才能讓人看出價值。”
劉國富回道“殿下,我們明年將建造更多的飛機並組織更多的表演隊去帝國的各個省份進行表演。”
朱孝銘讚許道“嗯,要儘快打開
市場,占領市場。更重要的是要讓軍隊多看,隻要軍隊看中,以後就由好前景。更重要的是要讓飛機多的更遠,載的東西更多,隻有這樣才由實戰的價值。”
朱孝銘與飛機表演隊一同南下,準備去帝國南洋的明珠—獅城。護航任務交給了在香江進行大規模改造的西洋艦隊的四艘軍艦上。
這四艘軍艦由於服役時間過長,需要進行升級改造,但獅城沒有大規模的造船廠,所以隻能將其開到香江進行。完成的日期正好跟朱孝銘南下日期一致,所以西洋艦隊主動承擔了此次護航任務。
艦隊首先到達了藩屬國大越的王城西貢。高祖大帝中興後,派兵南下,恢複了對峴港以北的掌控,被設立南越省。峴港以南仍為大越國。
朱孝銘受到了大越國的熱烈歡迎。大越國國王黎道真親自將朱孝銘迎入宮中,朱孝銘一路上看著大越國破舊的街道,百姓破爛的衣著心道這大越要比扶桑和扶桑都要窮,看樣子這個殿下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治國有方啊。朱孝銘住進了帝國駐大越大使館,大使陳海生詳細地介紹了大越國當前之局勢,認為當前大越國的形勢不容樂觀。每個在藩屬國的大使館其實等同於帝國在藩屬國的監國,他們在每個藩屬國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努力維持著帝國在藩屬國的利益。
大越內閣的首輔阮忠掌握大權,貪贓枉法、以權謀私的事情沒少乾,國王李道真是不管不問,隻要自己過的好就行,事事都聽這個阮忠擺布。
朱孝銘聽後問道“有沒有可能發生民變?對帝國的影響大不大?”
陳海生道“很有可能,我已經多次提醒在越僑民總會了,讓他們通知商戶做好民變之準備。如果爆發民變,有可能影響帝國的糧食進口。”東南亞各國一直產出水稻出國到帝國。
朱孝銘頓感頭痛,帝國下屬藩屬國幾乎都處於曆史交彙期,自由民主的思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湧入各個藩屬國。加之各國的統治者的頑固保守,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帝國的藩屬國雖然政治製度都模仿著帝國,但是骨子裡幾乎還都是傳統的封建思想,即便了建立了資政院也都是擺設,民間的聲音影響不到高層。所以造成了底層民眾的不滿,包括廣大的中小商人。
他們發不出自己的聲音就造成了國家的政策與現實嚴重脫節。林林總總的問題最終就會演變成一根根的導火線,隨時可能爆炸。
朱孝銘道“暹羅前些日子的大遊行有沒有影響到柬埔寨和大越?”
陳海生道“目前來看,還沒有。不過臣擔心如果暹羅繼續亂下去,終究會影響到整個南洋的。”
朱孝銘無奈道“嗯,你好好注意局勢,多跟內閣彙報。南洋不能亂,亂了帝國經濟就會遭受重創。”
暹羅國此時正是局勢動蕩之時,由於政府收購的稻米價格遠低於去年,所以大量農民集結起來向首都曼穀進發。暹羅國王鄭及驚慌失措,命內閣及時解決此事後,躲到了帝國駐暹羅大使館內。
暹羅內閣首輔王華賢是華裔出生,也是暹羅國內的大地主。王華賢召集內閣商討辦法,討論來討論去隻能將收購價格提升到去年的水平,但是在報給國王鄭及後鄭及反問自己的王宮何時能擴建,王華賢啞口無言。
暹羅國的農業在帝國的幫助下迅猛發展,產出的稻米除了自用外大多數出售給了帝國,而在其中組織交易的是暹羅國的農業部。一旦暹羅國的財政緊張之時暹羅農業部就會壓低收購價格,從中獲取更高的利潤。
今年暹羅連日暴雨,導致暹羅王宮多處受損,鄭及迫切地想修繕王宮,但國庫很是緊張,他隨即要求農業部壓低收購價格,不料卻釀成了全國農民的大遊行。
由於鄭及對調高價格的辦法不認同,局勢一直僵持著,最終王華賢辭去首輔之位,內閣癱瘓,鄭及措手不及,民變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