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甘寧第一次感受到明顯的秋日氣候。
晝夜溫差明顯懸殊起來。
與往常一樣,關城內隻有百餘重裝步兵當值,他帶著本部餘下士兵與配屬給他的劉雄千人隊正在關城西南方向,依靠山勢開挖塹壕,版築土壘。
一千六百多人,十幾天裡已築出弧形的外圍低矮土壘與塹壕的複合防禦工事。
這東西比不上防馬柵欄與塹壕的組合,但也勉強能用,可以讓低訓練度的軍隊穩定防守。
這道弧形防馬柵欄後,就是橫排的一座座版築土壘小營區。
為了保證每處小營區都有防守能力,采用的是邊軍築城法。
在黑熊看來,這就是一種隻留一個低矮門洞,四麵有兩丈高土壘的原始四合院。
故而他出手設計了圖紙,外圍牆壘依舊是兩丈高。
尺寸規劃的四四方方,邊長二十丈;內部屋舍因為就地取土的原因,房屋地基本來就矮。
建造好後,屋頂高度一丈四五。
這樣防守的時候,士兵站在屋頂,就能從容射擊、禦敵。
依舊保留門洞,門洞兩側的屋舍開孔,以便防守時刺擊洞內的敵人。
為了簡化房屋建設與冬季取暖,靠著邊牆建立的屋舍如似一個‘目’字,中間是一道道火牆夾壁,采用大通鋪的火炕。
四個角為倉庫,儲存柴草燃料。
一座建好的營寨,平時駐屯百餘士兵,戰時塞上二三百也能應付。
這算是永久性的屯營駐地,但建設的第一步卻是尋找水脈。
黑熊計劃的是先開挖水井,有了水井,再以水井作為營區中心點開始建設。
所以也就沒指望一座座‘小型單層四合樓’整齊擺列,其實犬牙交錯,會有更強的防禦優勢。
可他自霸上塬繞路來到工地南麵的土塬山坡上時,就見甘寧工地上營區東西橫線齊整。
難道這裡黃土層下有充沛的地下水?
也對,這些營區距離黃河也就四五裡的樣子,南麵地勢又高能積蓄降雨。
這些雨水向下滲透時會衝刷出如似大地毛孔的淺層水脈,並向更矮的區域轉移。
所以營區地下水脈豐富也不足為奇。
他觀望片刻,找到甘寧戰旗所在,於是乘馬抵近。
沿途挖土、版築牆壘的新舊士兵紛紛施禮,黑熊也隻是抬手回應,示意他們繼續工作。
等來到甘寧戰旗處,甘寧穿短衣露出胸膛肌肉塊,肌膚泛著一層細膩油汗,他正帶頭掘土挖井。
但出於各種考慮,他沒有下井,隻是在地麵拉土。
見黑熊來,甘寧交出手頭工作:“渠帥。”
黑熊指著周圍土堆:“怎麼在這裡打井?”
“這不是井,是地道豎井。”
甘寧指著左右各處工地:“這裡地質易於開掘,土洞又建構穩定。關中籍貫士兵提議開挖兩層地道,上層地道以運兵、運糧;下層地道可做暗渠。說是渭北涇河溝渠,就有一道地下引水灌溉的暗渠。”
黑熊這才探頭去看開挖土坑的土質,總覺得會有塌方危險。
上層地道在地下一丈半的地方,而下層暗渠會更深。
黑熊想了想就對甘寧說:“不要再挖暗渠了,地道、暗渠距離太近,土質容易坍塌。這樣,以地道連接各堡壘。等地道修築完畢,隨後再打井。實在沒有井水,就從地道鋪設管道運水。”
甘寧聽著疑惑,沒有追問,就說:“仆以為地道甚好,可要開挖兩條連接潼關?”
黑熊看了下遠處潼關城,點頭:“可以連接,但沒必要。以後潼關也就防守幾次,再以後,就是我們打彆人,而不是防守。”
就連這周圍修築的小型堡壘,未來也會拆掉一些,留下一些分給百姓居住,以就近農耕。
甘寧覺得黑熊說的很有道理,己方實力暴漲的很快,唯一限製的就是糧食。
有多少糧食,就可以拉多少人口。
隨即,黑熊又說:“軍中也有不適合從戎的,也有老人。你挑選羸弱與老兵,羸弱以體格、性格為主,老兵以三十歲為準。現在築造堡壘,你讓這兩部分人用心學習堡壘築造技術。等我立穩關中,會推廣堡壘,使百姓、軍民住在這類堡壘中。”
黑熊很熟悉這種堡壘,雖然是目前的邊軍築城法,但明軍邊塞一係列大大小小堡壘群太多太多了。
北方百姓生活最繞不過去的就是冬季采暖,建造這種低矮堡壘,內部再挖掘地下室,地上弄兩層屋舍。
以現在的農耕技術,一個堡壘居住一百多戶人口就差不多了。
關中各處,以及北麵上郡、西河郡之類,都修築這種堡壘。
哪怕己方未來覆滅,已經習慣堡壘生活的關中人,也會成為各方、諸胡啃不動的硬骨頭。
用更成熟的堡壘武裝基層百姓,讓豪強失去塢堡優勢。
豪強的塢堡,不僅僅可以抵禦軍事進攻;在生活方麵,可以讓他們免除來自平民的襲擊。
他們可以外出欺辱平民,卻不怕報複。
若平民也有堡壘,自然也就敢襲擊豪強與爪牙,使得豪強不敢肆意侵占平民的利益。
生產力就那麼點,每年爭奪一些,積年累月,就形成了豪強獨大,平民失去反抗勇氣的局麵。
見甘寧沉思,黑熊繼續說:“山川之險固不如人心歸附,可人心必然會被刀劍刺穿。未來我軍治下,處處為堡壘,要給民心穿上一層護甲。這樣一來,我也就沒必要建設城牆,我要以人為城,以人為垣。”
當然了,治下百姓都有了堡壘,無形之間就提升了後來者的統治成本。
百姓有了堡壘,未來官吏難以橫征暴斂……這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何止是農村,未來城邑內也要用這樣四合樓組成寬闊街道。
看官軍與暴民打巷戰,應該很有樂趣。
黑熊是個缺乏園林藝術的人,就喜歡縱橫有序的建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