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乘以5等於多少?”
“45。”
“60萬除以5呢?”
“12萬。”
“3乘以3等於多少?”
“9。”
“12萬除以3呢?”
“4萬。”
“最後用4萬除以3,熟練的話,根本不用紙筆,心算就能得出結果;你寫了一大堆,難道不是笨方法?”
清兒沒有因為我的批評,垂頭喪氣,反而若有所思,
“仙師君王,求求你,再出一道!”
誰說女子不如男!清兒放在現代社會,很有可能成為女學霸一枚。
“最後一道,本王沐浴更衣後,要去看望娘娘們。”
“仙師君王,若是答對了,能不能讓清兒參加考核?”
真不知道這姑娘腦子裡想些什麼,要求也不算離譜。
“答對了,可以參加場外考核。”
“場外就場外。”
見我沒有進一步妥協,清兒隻能接受。
“220萬除以55,等於多少?”
對於初學者,這道題增加了一點難度,5乘以11,不在九九乘法口訣裡麵;清兒沒有動筆,嘴裡自顧自念叨著。
“仙師君王,4萬。”
難度不大,心算出來,總體還算滿意。
“清兒,4萬是司州55個縣平均人口,餘1,是涼州45個縣平均人口,你說說看,為何兩州差彆這麼大?慢慢想,本王沐浴更衣去了。”
“仙師君王,清兒能參加場外考核了?”
“能!最後一題如果答出來,可以在考室旁邊考核,答不出來,當天就在這裡考。”
清兒翹起小嘴,沒再理會她,耽誤不少時間,抓緊點去看望妻子兒女。
沒想到學算術的風暴,刮到了桂宮後院,特彆是小伊和薇,兩女的成衣店沒有大火,打算盤查賬的本事見長,做記錄都能使用阿拉伯數字。身邊人如此,朝廷上官員可想而知,一切都是仙果惹的禍。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算術隻是最初級的應用,這股風暴刮來,本王樂見其成,接下來,還需要更進一步。朝廷興辦學堂,民間興辦書院,隻有教育水平提高,科技得到發展,社會才能進步,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想做的事情很多,科舉還沒有出現,官僚體係主要是推薦和選拔,評定和考核,需要形成能上能下的製度,稅賦不能養閒官。正六品年俸千石,五百兩銀子左右,正一品大約一萬六千兩銀子,朝廷不到百位六品以上官員,年俸差不多二十萬兩銀子。除此之外,文官體係還有七品、八品、九品官員、小吏之類的。
武將體係將軍費錢,士兵們也耗錢。非戰時,直屬軍一個士兵的消耗和軍餉,折合二十兩銀子;俸祿方麵,百夫長三百石,校尉六百石,六等將軍牙門將、偏將軍、裨將軍,最高的有千石。一千塊金磚,隻能養一支萬人軍隊一年,除非糧食暴跌,否則真養不起。
唯一好的地方,可以用糧食、絹帛發放俸祿,官員家庭都有一大口子人,下人居多,靠俸祿的糧食就能養得起。
放權地方刺史府,管一州之地,朝廷的確管不過來。地方俸祿參照朝廷標準,統統由刺史府安排,有當地稅賦托底,經濟好的地方,當地官員會有更多的收入。對於現階段來說,反叛不可能,歸功於本仙師君王的作用,上交朝廷的稅賦按規定繳納。
冬月二十六日考核,五十道加減乘除基礎題,難度不算大,主要為了培養大家的興趣。接下來還有分數、小數、負數,代數解一次方程、二次方程,麵積、體積計算等等最基礎的東西。
回到長安城,修煉仍然是我的主旋律,堅持不懈,急也急不來,極品火靈根,離天品火靈根還很遙遠。
“稟仙師君王,子笛可否參加考核?”
堂堂的桂宮總管,不至於連六品都不是,擱在前朝,屬於少府級彆,專管皇家事務,至少三品大官。本王貢獻出未央宮,偏居於桂宮,可不能讓手下人寒磣,賈子義的京兆府尹可是正三品。
“當然可以,子笛,你的品級如何確定的?”
“稟仙師君王,賈大人說,子笛既管仙師君王禁衛,又管仙師君王私產,最高當進從一品。司空府有不同看法,認為子笛不參與議政,屬於仙師君王私官,最高隻能進三品,尚司馬也有此意,故而懸而未決。”
漸漸冷靜下來,司空府說的沒錯,賈子笛實際就是私官,一旦將來離開,新的君王必定換人,公私還需分明。懸而未決,因為涉及君王,都選擇避而不談;賈家不缺銀錢,賈緒樂意將賈子笛放在我身邊,有更親近之意。
“子笛可願出任地方,主政一方?”
賈子笛是有才能的,放在我身邊浪費,桂宮事情少,換個人一樣能做。
“稟仙師君王,子笛和賈伯父一樣,誌在修仙,無意朝政。如若仙師君王允許,子笛願做眼睛和耳朵,替君王打探四方。”
不由得刮目相看,像在南鄭一樣,做情報搜集工作,非常重要,不至於浪費桂宮的三百禁衛。
“本王很欣賞子笛的想法,自古以來,情報信息重中之重,絕不能馬虎。告訴你賈伯父,進正三品,不參與朝政,俸祿由桂宮支出。三百禁衛,搜集情報的費用,從桂宮支出,需要時可擴充人員。”
“子笛叩謝仙師君王!”
商議一陣,重點定在楚國方向,賈子笛方告辭離開。
交給清兒的題目,她提筆答了出來,寫有八張紙。足不出長安,僅憑縣平均人口數據,看看到底有何見識?
第一頁紙,不僅有涼州和司州,其它四州縣平均人口數據,逐一羅列。司州第一,益州第二,並州、雍州、渝州、涼州,依高低排列,小姑娘是用了心的。
論點很清晰,列出八點。
第一是戰爭對人口的危害,論述很多,不一一贅述;第二是土地富饒貧瘠等地形對人口的影響;第三是水利和農耕;第四是曆史發展的差異;直至第八點建言,人口遷徙問題。
人口遷徙方麵,直言前楚南遷政策的錯誤,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朝廷不能推波助瀾,應該反向引導,注重人口平衡,用稅賦調節人口流向。
這一點倒是頗合我意,開疆拓土後,沒有人前往定居,仗白打了,消耗的銀錢也浪費了,不如不打。人類發展的曆史,就是一部遷徙史,今天你以為的貧瘠之地,若乾年後會變成富饒之地,西域更向西,今天的人類,誰能料到會盛產石油?
清兒交出的答案,肯定有長輩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