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仙緣傳承係統!
想不明白的事情多想無益,盤腿席坐,運轉煉氣後期法訣,抓緊時間修煉才是王道。
清晨神清氣爽,收拾好帳篷,告辭部落眾人,馭空而起。向正東方向兩次傳送後,俯瞰腳下大地,是一大湖泊,心中頓時明了所處位置。
沿著湖邊飛行好一會,才找到一個部落,人數依舊不多,或許是緯度因素,環境氣候不算很好。降落下來,情形與昨日相仿,本王留下了同樣的東西。
馭空向東南方向繼續飛行,想看到部落的影子依舊困難,好不容易看到一處,降落下來,沒有“嗚嗚嗚”的歡呼聲,臉上的表情是驚奇和善意。
依舊比劃手勢和神識外放,有神識輔助,了解他們的意思不難,關鍵在於本王要比劃清楚。
部落人口超過千人,有紅銅器,耕作多使用石器,農作物依然是玉米和土豆,但是見到了大型家畜羊駝,數量很少。
詢問過後,部落人指的方向是南偏西,猛然想起北俱蘆洲的大河流,應該位於大陸中部,由北向南流入大海。
部落的圖騰發生了變化,日、月和火,飛人和太極圖消失了,月形圖案變成了日和月。
留下東西告辭離開,一路沿西南方向“之”字飛行,見到部落就降落下去,比劃交流後,留下自以為該留的東西。
五種靈氣換著馭空,靈氣剩下一半時,就紮下帳篷歇息,倉庫裡有乾糧和水,煉氣後期做不到斷絕飲食。
越往南邊,部落人口呈增加趨勢,一天後見到大河,沿著大河向南飛行,卻隻碰到零星的部落。
思忖後判斷,人口主要集中在大河和東海岸之間,是一望無際的大陸平原。
大米和種子所剩無幾,餘下的旅程索性走馬觀花,要想踏遍這片大陸,馭空飛行也夠嗆,沒有足夠多的時間。
繼續沿大河南下,次日上午終於看到大海,思考過後決定向西,沿著海岸線飛行。
見到山脈輪廓後,改為“之”字向南飛行,最大的發現是棉花,可惜種植麵積很有限。氣候溫暖,甚至可以用熱來形容,當地部落對棉花的需求量太低,貿易幾乎不存在。
人口有明顯增加,但沒有發現港口,意料之中又帶有失意,物產豐饒的地區,向大海求生存排在末位。
陸地平原、丘陵和江河湖泊,最後才是大海。
地中海南岸沙漠,北岸土地也不富饒,北西牛賀洲平原在緯度更高的北部,屬於蠻荒之地。地中海兩岸的發展進程,除了向大海求生存,更多的是向東交流,緯度決定曆史。
大隋有類似地中海的兩個內海,均為南北走向,其一渤海、黃海和東海;其二南海。
北蝦夷和南蝦夷島掌控住後,向北麵發展還能形成兩個內海,隻不過以大隋目前的科技水平,無法產生任何經濟效益,不是當務之急。
身毒大陸南部幾乎是高原,經濟價值太低,大隋應該在南北方向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東西通聯。南北向發展,近海航行技術就能夠滿足,硬傷是人口太少。
話又說回來,整個近古世界也沒多少人口,除了鼓勵多生,沒有其他合適的辦法。
北俱蘆洲走馬觀花基本看完,估摸著最多兩三百萬人口,人是最大的資源,大隋直屬軍抵達此處,策略依舊是繁衍人口。
其他種族為了爭奪土地資源,以便養活更多人口,彼此間拚命的時候,本王的眼中卻是人口嚴重不足,歸根到底是科技的力量,高產農作物帶來的好處。
東海岸線轉而折向東,海灣的旅程結束,視線中突然出現一座城,飛行速度過快,連忙掉頭回去,臨立半空靜靜觀察。
土和山石壘築,與大隋千年以前的邑城很相似,圍長不到一千米。
放慢速度,東西方向來回穿梭,邑城不止一座,眼見的就好幾十,規模有大有小。小邑城如同大莊園,圍長四五百米,大邑城圍長最多一千五六百米。
城外耕作,城內生活,作物主要是玉米、土豆和棉花,周圍有茂密的雨林,有人采摘果實,看見本王後揮舞雙手,嗚嗚嗚喊叫著。
不著急降落,這一大片雨林陸地過於神奇,必須得窺全豹,腦海中已經湧現四個字“瑪雅文明”。
沒有細數,三四百座大小城邑肯定有,能容納六七十萬人生活居住,以當地的生產力水平,或許會出現生存危機。
本王非常疑惑,他們為何不向北遷徙,北邊的部落與他們顯然同種族,甚至可以說,他們的祖先就是從北邊遷徙來此的。
沒有發現大城池,人們非常平和,藍星瑪雅文明在公元四世紀時,出現過兩座人口超過十萬的大城,彼此間曾發生戰爭,戰爭之後瑪雅文明開始衰落。
以本王的視角,是資源不夠分配引起的,沿著海岸向北遷徙,並沒有過不去的崇山峻嶺,那裡是遼闊無垠的大平原,百思不得其解。
三四百座邑城的中心,是一座用土夯成的圓形祭壇,本王已在此定位,現正處於祭壇百米高空,俯視著下方的大地。
祭壇基座是正方形,各邊大約50多米,四周各有91級台階。整體高度大約30米,最高一層建有一座6米高方形壇廟,由山石構成。
四周4個91級台階,加上最高的一層,剛好是365天。除此之外,在各大小邑城,有類似的祭壇,山石壘砌而成,高度4到6米。
每塊山石三四百斤重,上麵有火焰術切割的痕跡,仔細觀察發現,比南西牛賀洲三角洲地帶的山石痕跡更加新。
他們的日常工具是石器,既沒有紅銅器,也沒有青銅器,更沒有鐵器。
緩緩降低高度,落在方形壇廟上空,祭壇下方已聚集不少人,雙膝跪地仰望。
本王來回馭空飛行如此之久,早已驚動各邑城的人,下方跪著的人,是附近邑城負責祭祀之人。
壇廟內站著兩位祭司,年長的那位開口說話,本王聽不懂;神識謹慎外放,比劃手勢示意對方繼續。
“等來了,我們終於等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