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仙緣傳承係統!
“叫什麼名字?怎麼沒有跟著回來?”
“伊塔塔美,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宇鄉、宇市和江南,抽不開身。”
委屈小伊和其她娘子了,隻能大伊先頂上,等段時間再將詳情告訴媽媽。
“伊塔塔美?”
“伊吾族,天山那邊的人。”
可信度高了許多。
“合夥的兄弟叫什麼?”
大哥終於忍不住插了一句。
“伊塔塔隆,剛去那裡認識的,天山北很偏僻的一處地方。”
“看樣子沒受苦啊?”
指了指自己的腦門。
“智慧!”
大哥頓時無語,總不能說小弟蠢吧。
“三姐呢?”
“王茗調到北京,三姐過去辦戶口,等兩天就會回來。”
話題總算開始轉移,今天不適宜談論我,解釋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媽媽剛服用完仙果,歇幾天再說。
從三姐和三姐夫,再聊到三個小字輩,家裡情況大致清楚了,手機順便充滿電,現在6g時代萬物互聯,老媽使用手機都熟練的很。
談論國內國際形勢,大哥感興趣的話題,訊息閉塞的我洗耳恭聽。
電話卡長期不用被停掉,打號,指導下載電信a,人臉識彆後重新開通;六年多沒使用的ate50手機,升級係統後依然能用。
新社交軟件鴻雁傳書,依托鴻蒙os60操作係統,以其智能化優勢,已經超過微信。
提起鴻蒙操作係統,大哥在旁很自豪,原來的操作係統基本退出華夏,美國打壓是一方麵,華夏同時也在主動替代,物聯網的現實需要。
第一次聽說“物聯網”是讀大學的時候,概念由比爾蓋茨在1995年提出,三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終於開始大規模應用,曾經是未來世界科幻夢想。
修仙人意念一動,似乎可以操控一切;“物聯網”指令一出,是真的可以操控許多事物,哪怕遠在萬裡甚至太空。
誰操控的距離更遠,誰就更勝一籌!本王這樣的小築基,隻能操控六裡範圍;兄弟那樣的能量體核心,能夠操控整個遠古世界。術和術法,孰優孰劣,現在還不能下定論。
物聯網基於大數據,對運算速度有很高的要求,在6g網絡架構下運行,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是最根本的手段。
“量子計算機發展的如何?”
同為理工男的大哥,再次滔滔不絕,運算數據信口拈來,最後給出結果,暫時無法商用。
最初的電子管計算機,體積有一幢樓大小,實際作用隻是計算器。電子管發展到最後,被晶體管取代,隨著半導體材料的發明,計算機迅猛發展。
1965年,本王的母校有幸成為華夏開拓者之一,1966年5月,441b晶體管計算機在母校運行起來,西南地區第一台全晶體管通用數字計算機。
那時候的西方,已經開始應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比華夏快了一代半,運算速度差異巨大。
1947年第一個半導體晶體管出現,1954年首台晶體管計算機誕生,比華夏早12年;發展至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2納米已是極限,1納米不過是噱頭,低於1納米無疑是曆史性突破。
1981年首次出現量子晶體管的提法,量子疊加態替代經典比特狀態0和1,華夏後來居上位列藍星科技前沿。
萬物互聯時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已經不能滿足運算需求,唯有量子計算機的應用,才能開辟出新天地。
六年時間,在科學技術認知方麵,本王大大落伍,近古世界與現代藍星相比,如同繈褓中的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