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妖怪圖鑒!
此夜無月無星,大概是天上的雲太密了。
人們隻能點燃火把,褪去夜的黑。
郡丞府外是密密麻麻的軍隊,火把星布陣列,肅穆又煞氣。
郡丞府南大門正前方,英氣勃勃的李世民騎著高頭大馬,一腔熱血不為人知地燃燒著。
這許是滿夜火把犯的錯。
又或者是因為即將到來的戰鬥。
李世民目視前方,目不轉睛。
愛馬白蹄烏在身下蠢蠢欲動,李世民輕撫它的脖子,讓它稍安勿躁。
李世民知道,白蹄烏和自己一樣,很迫切地想踏出這第一步。
但李世民也知道,第一步絕不該這麼輕易地踏出去。
隻要踏出這一步,就是與朝廷為敵,就是與天子為敵,就是與昏隋為敵,就是與他從出生而始一直接受的忠君愛國之道為敵。
李世民捉著馬韁的手隱隱在顫抖。
矛盾麼。
猶豫麼。
害怕麼。
不,李世民早就吃了稱坨鐵了心。
他要造反,要革命。他要換了頭頂這片天。
若論心裡何時長出造反的草,李世民是最早的。
阿耶比不過他,劉文靜也比不過他。
若論造反的堅定性,李世民就是整個太原郡燒的最燃的那把火。
阿耶都是被他點燃的。
晉陽要被他點燃。
整個太原也要被他點燃。
李世民不矛盾,不猶豫,不害怕。
顫抖隻是源自興奮,源自充滿不確定性,又太值得期待的未來。
李世民的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種下革命的種子呢。
是大業十一年。
是烽火雁門關。
是天子跌落凡塵的那段日子。
那一年,楊廣因為突厥不來朝貢,決定巡遊北塞,原來的計劃隻是想想嚇嚇始畢可汗。
沒想到始畢完全不吃這一套,帶著數十萬突厥大軍直接殺過來,將楊廣堵在了雁門郡,吃喝拉撒全都出不去。
您不是想要朝貢麼。
我們來了,帶著千軍萬馬呼嘯而來,還打算把您帶回突厥,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天天朝貢,貢到您想吐。
楊廣嚇慘了。
他慌慌張張發出集結令——“他娘的突厥人不按套路出牌,朕的各位愛卿快來保駕護皇!”
鄰近郡守縣令競相來赴難。
那一年,李世民十七歲。
他應召入伍,隸屬屯衛將軍雲定興,作為一名參謀參與救援戰。
站在雁門關外,望著營帳連雲的突厥大軍,望著在大軍威壓之中瑟瑟發抖的孤城,李世民貢獻了一個值得記載史冊的建議。
他對雲定興說
“始畢可汗既然敢突襲入境,包圍天子,一定以為咱們行動倉促,來不及組織救援。
咱們的兵馬雖少,但不妨多帶一些旗子和軍鼓,藏在山林裡,白天的時候一個人舉十把旗幟,軍隊綿延幾十裡,就好像滿山遍野都藏著兵士。
晚上敲鑼打鼓唱大戲,要多熱鬨有多熱鬨,讓始畢以為咱們起步就是百萬雄兵。”
青春如火,歲月如歌。第一次,李世民帶著少年的沸騰熱血,帶著男兒縱橫沙場、報效國家、儘忠天子的渴望和榮光,捐軀從戎。
接著,一盆冷水撲過來,李世民的熱血很快被涼透了。
透心涼。
涼的比隋煬帝東征高麗兵敗的速度還要快。
在雁門關突厥大軍一片肅殺氛圍之中,在漫天箭雨之下,李世民看到了與自己心目中完全不一樣的天子。
躲在城牆裡的楊廣,完全沒有天子的從容,天子的瀟灑,天子的意氣風發。
在突厥覺醒徒的箭係覺術加持下,一根突厥的箭矢落在禦座前,楊廣嚇尿了,抱著兒子楊杲痛哭流涕。
哭也沒有用。
箭雨一直下,氣氛不融洽。
後來聽人講起這件事的李世民失望透頂,暗自下定決心——
如果有一天,自己麵臨這樣的場麵,一定不會如此不堪,如此無能,如此懦弱。
李世民冥冥中覺得,時間會給自己證明的機會。
或許真的有一天,他也會遇到和楊廣同樣的處境。
那時候,他將馭馬當先,站在萬軍陣前,揮劍指著敵人的鼻子罵娘。
至於躲在雁門關裡的楊廣,李世民撇了撇嘴,隻有一句話想告訴他
哭可以。
彆當著這麼多人哭啊。
讓李世民徹底對大隋朝死心的,是楊廣的言而無信。
在受難之秋決死之時,楊廣親巡部隊,許諾
“守城有功者,無官直除六品,賜物百段;有官以次增益。”
那便是——沒官的直接六品,賞賜綢緞百段;有官升六級,賞賜倍增。
楊廣還不斷派出使者,慰問將士。
使者一天得跑了七八十趟,反複給眾人講“聖上說啦,突厥退兵之後,封賞馬上到位,一定不會讓有關部門的官吏玩刀弄筆,詆毀大家的功勞,耽誤大家的富貴。”
將士們一聽天子都這麼說了,那還不玩了命守城殺敵。
大家晝夜不眠,奮力作戰,死傷慘重。
死了就算了,活下來可要喝酒吃肉、升官發財的。
曆史再一次證明,君無戲言是曆史上最好笑的戲言。
不久之後,突厥大軍真的撤退了。
楊廣封賞,參加雁門關營救的有一萬七千將士,最後獲獎的一共一千五百人。
而且,授勳全部降格。
降到李世民覺得史官都不好意思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