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妖怪圖鑒!
舞馬對劉文靜的計劃完全不報希望。
站在一千四百多年後的高點回看,這一仗其實根本打不起來。
劉文靜卻是鬥誌滿滿,帶著舞馬來到了晉陽東南城樓議事廳,裡麵黑壓壓一片。
舞馬也沒想到這不大的指揮所裡麵擠了這麼多人,更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太原元謀十七位功臣今日竟然集齊了,劉文靜一一與他介紹過。
李淵向眾人問計。
劉文靜一番陳詞,提議主動出擊,以戰懾敵,“突厥的狼是喂不飽的,打痛了,自然就跑了。”
眾人商議一番,得出的結論卻是不能打。
不能打的緣由主要有兩條,裴寂第一個站出來說的,
“第一,突厥大軍數萬,唐公募兵不過萬餘眾,打不過。
第二,突厥人是大隋的敵人,卻不是唐公的敵人——
肇仁把事情想的太簡單啦。”
裴寂話不多,但句句說在了要害處。
劉文靜據理力爭,成了少數主戰派,被裴寂笑話他不謀全局。
至於舞馬,劉文靜事先想得好,但真正到了場合上,他是新人方至,根本沒有說話的份。有個板凳旁聽的位置,也是李世民的主意。
劉裴二人一番舌槍唇戰,終是李淵拍板了
“就這樣罷,晉陽城新募的兵,一個也不能浪費在狼嘴裡麵。”
其實,古今議事議兵,凡是有能耐的主將,心裡一般早就有了主意,將眾人召集過來商議,不過是聽聽旁人的想法,以作啟發之用。
對於李淵這樣千牛備身起家,乾過三州刺史一任留守,經曆豐富,見識廣博的地方大員而言,如果沒有特彆有見地的計策,到最後他原先那主意是不會輕易改的。
劉文靜幾欲張口,見李淵並無和善臉色,到底把話吞了回去。
另外,關於大唐塔神旨的事情還沒說出來。但劉文靜早就想好了,這事兒壓根不能提,免得落一個因私挾公的口舌。
大方向定下來,剩下的事情便是商議如何退敵。
不打仗的話,便隻能求和了。
隻是城下之盟向來屈辱,晉陽軍不久後是要揮師南下的。
若低頭服小,和了突厥,那是極傷士氣的事情,又在道義上站不住腳,等於大軍未動頭頂上先罩了一層陰霾。
這個時候,裴寂又站出來了,
“我有一法,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李淵頷首示意裴寂說下去。
裴寂道“突厥人慣常南下,目的不是攻城掠地,而是為了劫掠資財,此番也不過如此。
要我推斷,突厥人不會在此多做逗留,其緣有三——
一則補給不力。突襲而至,必定輕裝簡行。
二則後方不穩。突厥人之所以行軍迅速,無非是馬邑那方,劉武周勾連外賊,在北麵開了口子,將他們放了進來。
但劉武周乃是見色忘義之徒,突厥人也有明白道理的,豈能不防著他。
三則太原城高將強廣,硬攻必有損傷,實為劫掠下策。
據此三條,故而能斷,突厥軍並無久戰之意。”
裴寂所說的馬邑正在晉陽城北方,再往北就是突厥,等於是晉陽一道大門。
劉武周,舞馬也是知道的。這人因為和馬邑太守王仁恭的小妾偷情,怕遭報複,乾脆把王仁恭殺了造反。裴寂所謂見色忘義便是指的這件事。
劉文靜道“道理麼,大家都懂的。”
“退敵的文章便要從此中來做,”裴寂笑道“我們不妨給突厥人一個不得不走的由頭。”
李淵道“我原就有此意,卻苦不得法。”
“卑職有一疑兵之法,還請唐公定奪,”
裴寂說道
“突厥人既敢屯兵城外,虎視眈眈,便是以為我軍力薄兵少。唐公大可趁夜遣兵出城,藏好身跡絕不叫人知曉。一到白日再叫這些兵士大張旗鼓從旁道入城,便如援軍趕至,如此不過三兩日,援軍浩蕩,氣勢磅礴,突厥人必定心生懼畏,不攻自返。”
史書裡記載,這招疑兵之計其實是李淵想出來的奇招(淵夜遣軍潛出城,旦則張旗鳴鼓自他道來,如援軍者)。舞馬奇的是,怎麼成了裴寂的獻策。
這一招三國時候董卓使了兩次,燕武對付高句麗的時候用過,後世南宋劉正彥對付淮西賊丁的時候用過,突厥人不精漢史,自然看不通透,果真被李淵嚇唬跑了(突厥終疑之,留城外二日,大掠而去)。
李淵聽了,點頭稱善。
劉文靜卻提出了一處顧慮
夜出疑兵固然巧妙,可萬一被敵軍發現則易弄巧成拙,反墜敵圍。
裴寂卻說“肇仁多想了——突厥人是來搶東西,不是來絕城戶的,夜裡沒那般警惕的。”
“覺醒徒呢,”劉文靜道“突厥大軍裡麵,一定也有覺醒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