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生產力的比拚
這些星球之上,每一顆都有著完善的開采設施,為星際交易市場各個造艦基地提供充足資源,同時也為他們住在第二軌道上氣態行星的衛星上的生命個體,提供用於生產生產資料的物資。
原本第十行星、第十一行星,這兩顆固態行星也是設備齊全的資源開采星球,但在首戰失利之後,星際交易市場一方直接把防禦力量從這兩顆星球上撤出,並且將星球上一切帶不走的基礎設施全部炸毀。
這事兒發生在人類抵達第十三行星進行補給的時候。因此人類沒有時間去阻止,也無意去阻止。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件事也告訴人類,敵人還沒有失敗,或者說還不甘失敗。摧毀兩個行星資源開發地的行為,表麵星際交易市場不打算把這兩個行星完整交給人類,說明他們還在其他行星基地積蓄力量,繼續與人類戰鬥。
在之前的戰爭中,星際交易市場一方可謂損失慘重,其投入戰場的戰艦,包括海盜風格的那九百萬艘戰艦,一共三千三百萬艘。戰鬥結束撤離的時候,差不多隻有一千一百三十三萬艘戰艦,損失近三分之二。
而人類一方,三支艦隊一共一千七百萬艘。到了現在,第一艦隊隻剩下一百六十萬艘,第二艦隊三百零八萬艘,第三艦隊三百五十萬艘,就剩八百一十八萬艘了。
許多戰艦都還是戰損版的。
就如第一艦隊的旗艦天琴號、第二艦隊的旗艦瀚海號,裝甲已經完全焦黑,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納米修複修補過的痕跡極為明顯。
也就第三艦隊的旗艦深海號好一些,但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再次戰鬥的。
所以結束這次發生在不同地方進行的數場戰鬥後,人類戰艦的數量表麵上雖然已經不虛星際交易市場一方,但想要再次出征,沒有數年光景卻也很難辦到了。
當然了,從這些戰艦中拚湊出一支完整的艦隊,還是可以做到的,並且現在人類在補給的時候就已經這麼做了。
在戰鬥過程中,這些戰艦雖然通過納米修複補上了那些被轟開,或者被對方納米機器人分解出來的大洞,但納米修複機器人補上的地方卻不是2號合金材料,所以這裡的裝甲修複,就是要在太空船塢中把這些破損處,再次換成2號合金材料。
至少第三艦隊在突襲他們第一行星基地的時候,就察覺到在第二行星軌道的氣態行星那兒,星際交易市場一方還有一支龐大的艦隊。
星際交易市場一方雖然也被打殘了,但從情報上看,那隻是他們明麵上的力量。他們在各個基地上,應該還有不少力量。
天琴號同樣麵臨著這樣的維護。
重新抽出完好戰艦進行整編得來的艦隊,大概有四百二十萬艘,剩下的戰艦都必須進行裝甲修複。
而在這些戰艦維護保養期間間,重新整編出來的第三艦隊,就要擔起來護衛工作。保護人類的第十三行星基地,確保人類可以在這裡生產戰艦、維護維修戰艦。
不過人類猜測當初他們之所以沒有傾巢而出,也是因為害怕人類還有其他艦隊去突襲其基地的緣故。
由於第三艦隊旗艦深海號損傷最小,所以這支拚湊.哦不,應該是整編出來的艦隊,其旗艦就是深海號。為此,在船塢修複的安排中,深海號被優先安排。
是的沒錯,是裝甲修複。
因為探明了其第三、第四、第五基地就在那顆氣態行星的衛星上,所以人類猜測,那支艦隊應該是守護星際交易市場核心地帶的艦隊。
搭載中微子探測器的飛船數次想靠近那裡,但都被對方的小型艦船巡邏編隊發現並乾掉了,所以至今人類對那片星域存在的戰艦數量仍然知之甚少。
不過卻也得到了一個確切的情報,那就是那片區域就是星際交易市場的核心區域,他們的生命個體大多都住在那三個基地之中,或者是住在那顆氣態行星的數顆衛星之上。
divcass=”ntentadv”從他們的有人駕駛戰艦數量分析,那裡的智慧生命個體數量,至少也有千億規模。因為按照人類的理解,沒有這個體量,他們絕對沒辦法弄出那麼多有人駕駛戰艦。
所以,人類下一步的作戰計劃,便以這片星域為核心展開。嗯,當然得完成戰艦維護和修複,並且得到部分補充之後。
現在這個階段嘛,就是戰爭間歇期。
按照戰艦修複的進度,這個時間起碼要持續五到十年。在此期間人類也不是一味的防守,還是會觸動一批批探測飛船,對這個星係裡麵的各個星球進行探測,以此搜集更多敵方數據。
除此之外,在南海號戰艦完成修複之後,深海號還率領第三艦隊部分戰艦出去,前往對方的第六行星基地進行騷擾。
星際交易市場的第六行星基地是一個有能力製造海級戰艦的基地,位置在第九行星軌道上,在這個時間點,恰好是距離人類所在位置最近的基地,所以自然就成了人類騷擾打擊最好的目標。
同樣的,在人類對其展開小規模騷擾打擊的時候,星際交易市場一方也采取了同樣的策略,觸動了百萬戰艦規模的戰艦分隊,對人類第十三行星這邊進行騷擾打擊。
雙方的主力艦隊是平靜下來了,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並沒有再次發生如同之前那次一樣的大規模戰爭,但分艦隊互相襲擾的戰鬥卻時刻在進行。
雙方的探測飛船更是在這個恒星星係裡進行了不止多少次的搏殺,不過由於人類探測飛船是智能程序控製,而對方是智慧生命駕駛的緣故,在探測飛船廝殺方麵,人類一方徹底的落入了下風。
可以說,在雙方維護主力艦隊、生產新戰艦的這段時間裡,這個以明亮黃矮星為主序星的恒星係,到處都有艦船在交戰。
而這一場場小隊戰艦、探測飛船的交鋒,就是兩個文明戰爭的外圍縮影。
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個二級文明因為當初星際交易市場廣播的關係來到這裡,那麼這個二級文明很有可能會淹沒在這些外圍交戰之中。
如今雙方的第一次強力碰撞已結束,接下來就看誰的修複、維護戰艦能力更強,誰的生產力更強大,能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出更多戰艦。
雙方在首次接觸沒能消滅對方之後,接下來比拚的,就是生產力了。
當然,掌握星球的數量也很重要,因為掌握的星球數量越多,資源開采的廣度就越大。簡單的說就是資源輸入量更大,能滿足更多太空船塢同時開工的需求。
人類在這一點上不占優勢,畢竟到目前為止,人類隻掌握了一顆完全被開發的行星。
為了緩解此間差距,人類也在這期間做出了一些戰略措施。比如出動工程船,對第十二行星的資源進行勘探、開采。
而這樣的行動,自然引來星際交易市場一方的襲擾,於是乎小規模的分隊戰艦作戰,就顯得更加頻繁了。這些戰鬥相當於雙方的偵察兵、特種部隊之間的戰鬥。
在這段時間裡,不論這顆星球有沒有被開發,每隔一段時間,都能看到數十上百數量的戰艦從附近星空掠過,這些戰艦小隊不是星際交易市場的就是人類的,雙方碰麵二話不說就打。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