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相變痕跡
誠然如劉迷言所說,他成功在第二天的會議上說服了大部分科學家,工程部眾工程師也認為這條路線具有十分高的可行性。
就連鬱南風團隊都被他拉了過去進行合作。
嗯,主要也是劉迷言有些不放心,畢竟他這個科研團隊的能力相對於偏向研究,而鬱南風團隊則是實驗物理學家居多,在實驗實施方麵的能力很強。
兩個團隊合作之後,劉迷言團隊主要負責原理細節以及概念設計、合理性優化等方麵,而鬱南風團隊則負責工程設計、結構優化、空間合理利用等方麵。
至於具體的生產建造,都不需要他們動手,等設計方案、設計圖以及所有的製造步驟都完成之後,就可以全部交給強人工智能了。
人類負責設計優化、強人工智能負責製造,也算是分工合作了。
基調一但定下來,人類的行動就變得十分迅速了,僅過了不到十五天時間,磁推模型就被製造了出來。
當然,這個磁推模型並不是磁推樣品推進器,而是一個小型化的模型,主要用來測試磁推是否真如劉迷言的團隊所說一樣,是一條可能走得通的路線。
測試結果讓人振奮,在測試中,科學家們精確地測試到了磁推模型成功產生了向前的推力,並在排除外界磁場的真空實驗管中移動了三厘米。
這是磁推模型啟動瞬間的效果,也就是說,磁推真能動。
不過因為是模型,所以它並沒有多少動力,也就能啟動不到一秒鐘,它就需要進行下一次充能了。
當然了,實驗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
人類生產了無數套磁推模型,有一些在實驗中壓根就沒有任何表現,直接就以無聲無息紋絲不動的態度回應了人類,告訴人類失敗了。
但是人類的科學家並不放棄,他們不斷在失敗中總結經驗,然後持續不斷地對磁推模型進行改進,然後繼續接連不斷地實驗,終於在兩年半之後,首次看到了磁推模型把自己推動三厘米的場景。
是的,就算是一個模型測試實驗,所耗費的時間都要以年計,這就是科學研究、科研實驗。
所有新技術出現的背後,所有成功那一刻的背後,都有著無數的沉甸甸技術積累,都有著無數科研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汗水澆築。
正如自然科學研究程序那樣,想要研究探索某一領域某一方向的未知,一般都必須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首先是確立科研課題,然後獲取科技事實、提出假說設計、理論技術檢驗、建立創新體係。
當然,方法和會分為很多種,比如哲學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還有邏輯方法、經驗方法、數理方法等等。
每一套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是人類探索未知的工具和方法,是人類在這個黑暗宇宙中賴以生存的技能。
言歸正傳,在磁推模型成功將自己推動了三厘米之後,科學家們仿佛看到了黑暗中亮光一樣,將目光投向了這個成功的磁推模型。
他們並沒有直接拿來用,而是在穩定激動情緒之後,再次以縝密的思維去分析這個磁推模型為什麼成功,其他的為什麼失敗。
如此數月之後,他們終於找到了這裡麵的為什麼。也正因為科學家們明白了為什麼,這項科技才不是黑科技,而是一項從原理到技術都被人類掌握的科技。
黑科技這種東西,人類就算會用,也不可能會改進,因為人類根本不知道其原理與技術細節中的諸多為什麼。
不過這個磁推技術卻不同,人類真正明白了為什麼,所以在往後的日子裡,在一眾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合作下,不斷有新的改進型被設計出來。
漸漸地,人類就真正掌握了製造出一個穩定磁推推進器的技術。
於是乎,這個時候,磁推樣品的建造就順理成章地開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