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失敗後我回山裡種田!
3無論誰想去描畫斑駁的世界,讓他絕不要直接望著太陽。否則他會忘掉見過的事物,隻有燃燒的淚水留在眼中。
4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園,對於這個世界,我已一無所求。這是我饋贈給自己心靈的一份禮物
5一定程度的麻木不仁有助於我們保持冷靜和平衡。
6他早就丟掉了自己的固執,但隨寬容一同增長的還有對一切的懷疑。他坐在黑暗裡,看著戲台上的提線木偶競爭、祈禱、驕傲、懺悔,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愚蠢。
圖片
博爾赫斯
1因為時間永遠分岔,通向無數的未來。在將來的某個時刻,我可能成為您的敵人
2我如何對我的日子說我住在你那裡,卻未曾撫摸你,我周遊了你的疆域,卻未曾見過你。
3我希望時間會變成一個廣場,照相機隻是一個讓我的所思暫時安生的處所,一個壓扁的鐵皮罐子。時間的廣場可以容納很多意外。時間之外的一切,也許隻是多餘的憂愁。
4衰老和恐懼也許誤導了我,但我認為獨一無二的人類行將滅絕,而圖書館卻會存在下去青燈孤照,無限無動,藏有珍本,默默無聞,無用而不敗壞。
5死亡是活過的生命,生活是在路上的死亡。
6莊子夢虎,夢中他成了一頭老虎”,這樣的比喻就沒有什麼寓意可言了。蝴蝶有種優雅、稍縱即逝的特質。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場夢,那麼用來暗示的最佳比喻就是蝴蝶。
7我不屬於任何人,我屬於全世界,你們在進來之前已身在其中,你們在離去之後仍身在其中。
8人的記憶並不是一種加法,它是意義不明確的各種可能性的混合
圖片
羅曼·羅蘭
1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2懷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毀,也能替明日的信仰開路。
3人生有如一股奔流,沒有暗礁,激不起美麗的浪花。
4隻要有一雙真誠的眼睛陪我哭泣,就值得我為生命受苦。
5人生就像一條拋物線,幸運的,往往也是厄運的開端。
6從來沒有人讀書,隻有人在書中讀自己,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7不要為過去的時間歎息!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好的辦法是向前看,不要回頭。
8理智是一顆冷酷的太陽,它放射光明,可是教人眼花,看不見東西。在這種沒有水分與陰影的光明底下,心靈會褪色,血會乾枯的。
9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隻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複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10世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11累累的創傷,就是生命給你的最好東西,因為在每個創傷上麵都標誌著前進的一步。
12在行將結束的19世紀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能撫慰人的巨星,他的目光吸引並安慰我們年少的靈魂。
圖片
小眾作品
《尤利西斯》——
離開一輩子後,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從小到大,他一直是那個地方的目擊者。
該小說被譽為意識流小說的開山之作。作者一反傳統的寫作方法,使用極為怪誕的手法,講述青年詩人斯蒂芬尋找一個精神上象征性的父親和布盧姆尋找一個兒子的故事。
喬伊斯早年生活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愛爾蘭,後來移居法國。他把自己早期的生命經曆寫進了小說,如《都柏林人》《青年藝術家畫像》《尤利西斯》等中,但他個體的生命,又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這條命造就了我這個人。我要把我是什麼寫出來。”他幼年立誌,要寫一部愛爾蘭民族史詩。
喬伊斯年少時,曾有段時間賦閒在家,彆人上學,他在城裡閒逛。這成了他後來的一種癖好,隻要鬱悶愁苦,就不眠不休地穿梭在都柏林的街巷裡。他也因此記住了該城市每一條路徑、每一家店鋪,後來把它們全都寫進了他的愛爾蘭史詩《尤利西斯》。我們發現,書中的人物就這麼閒逛在愛爾蘭的街頭巷尾,遇見狗,就把狗性說透,遇見盲人就把他的一生揣摩,遇見葬禮就思考生與死的意義,遇見酒吧就暢飲高歌,遇見朋友就切磋藝術、人生、政治與國運,走到哪裡說到哪裡,卻是實實在在地把整個愛爾蘭的風俗人情、曆史人文全都囊括在內了。(安寧)
中外聯係《道德經》中談“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主張“無為”,卻並非“無所作為”,而是在順其自然之中掌握事物本質的邏輯,由此無往不勝。喬伊斯穿梭在柏林街巷中看似在無目的地遊蕩,卻在無目的之中窺見風俗人情、曆史人文的真貌,得到生與死的思考。
◆角度1認知在行走之中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行走是一個漫長而持續的過程,認知亦是如此。年少賦閒的喬伊斯在城裡閒逛,他的行走並不是以認知開始的。但他將內在的情緒轉化為切實的行動,隻要鬱悶愁苦,就不眠不休地穿梭在都柏林的街巷,揣摩人生,思考生死,切磋藝術……由此,行走成了思考的形式,揣度成了認知的過程。當他走到哪裡說到哪裡,實實在在地把風俗人情、曆史人文囊括在內的時候,思想的認知也在行走中醞釀成熟。
◆角度2個體思想創造意義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也不會有兩種完全相像的綠意。或許,在整體麵前,個體的色彩往往融進群體之中,不鮮明不突出。然而假若整體的色彩裡抹掉一片,就會變得異常顯眼。同樣,喬伊斯的個體生命隻是國家、民族、集體中的一員,在國家民族的整體性麵前,他是一位鬱悶愁苦、賦閒平凡的少年。然而,當他將個人的所見所聞賦予思想的價值,個人的創造便在集體的書頁上留下了痕跡,個體的創造意義亦得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