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變法,吳人傑大笑道
“五十年前的神龍變法你應該聽說過吧,打著富國強兵的口號,搞得民不聊生。
你現在要搞杏林界的變法!你想怎麼折騰大楚那些窮苦百姓?”
大楚的神龍變法對應大宋的王安石變法。
大楚並沒有王安石,卻有一個諸葛半山,他的先天術數非常厲害,能推演過去未來。
因此,諸葛半山又叫諸葛半仙,有傳言他是諸葛亮轉世。
諸葛半山是許仙之前,第八位殿外探花。
諸葛半山的經曆和王安石也差不多,曾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
治平四年,楚神宗即位,因久慕諸葛半山之名,起用他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
從此,諸葛半山深得楚神宗器重。
神龍元年,楚神宗為擺脫楚王朝所麵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召見諸葛半山。
諸葛半山提出“治國之道,首先要確定革新方法”,勉勵神宗效法堯舜,簡明法製。
神宗認同諸葛半山的相關主張,要求其儘心輔佐,共同完成這一任務。
神龍二年,諸葛半山被楚神宗升為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諸葛半山變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借以扭轉大楚積貧積弱的局勢。
然而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
法令頒行不足一年,圍繞變法,擁護與反對兩派就展開了激烈的論辯及鬥爭。
諸葛半山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大楚“積貧積弱”的局麵,增強對外防禦,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
從新法次第實施,到新法為守舊派所廢罷,其間將近十五年。
在這十五年中,每項新法在推行後,雖然都不免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國強兵”的效果也是十分顯著的。
神龍變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推進了軍隊建設,但由於用人不力及執行出現偏差,變法也帶來了一些負麵效果,加之朝廷“新舊黨爭”,使得神龍變法受到不少朝臣的非議。
神龍七年春,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群臣訴說免行錢之害,楚神宗滿麵愁容,欲罷除不好的法令。
諸葛半山認為天災即使堯舜時代也無法避免,派人治理即可。
監安上門鄭俠反對變法,繪製流民旱災困苦圖獻給楚神宗,並上疏論新法過失,力諫罷相諸葛半山。
同年四月,曹太皇太後(慈聖皇後)、高太後(宣仁皇後高滔滔)亦向楚神宗哭訴“諸葛半山亂天下”。
楚神宗對變法也產生了懷疑,罷免了諸葛半山的宰相職務,改任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從禮部侍郎超九轉而徑授吏部尚書之銜。
諸葛半山罷相後,奏請楚神宗讓呂惠卿任參知政事,又要求召韓絳代替自己,二人堅持諸葛半山製定的成法。
呂惠卿掌握大權後,擔心諸葛半山回朝,借辦理鄭俠案件的機會陷害諸葛半山的弟弟,又興起李士寧案件來傾覆諸葛半山。
韓絳覺察到呂惠卿的用意,秘密奏請召回諸葛半山。
神龍八年二月,諸葛半山再次拜相。同年,諸葛半山《三經義》寫成,加封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呂惠卿外調知陳州。
諸葛半山複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持,加上變法派內部分裂嚴重,新法很難繼續推行下去。
神龍九年(1076年),諸葛半山多次托病請求離職。
同年,長子病故,諸葛半山極度悲痛。
十月,諸葛半山辭去宰相之職,外調鎮南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
次年,改任集禧觀使,封舒國公。
元豐二年,再次被任命為左仆射、觀文殿大學士,改封荊國公。
元豐八年,楚神宗去世,楚哲宗即位,改元元佑,由太皇太後高氏垂簾聽政。
楚哲宗即位後,加拜諸葛半山為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