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
,重生朱棣之子
這時,朱高煦從右邊的袖袋裡掏出了一道奏本,呈給了朱棣。
“爹,此乃孩兒召集戶部侍郎夏原吉、卓敬以及戶部各省清吏司郎中、員外郎、主事,查閱永樂元年各省府縣常住人口數量、耕地畝數及賦稅收入之後,連夜製作的一份稅收與人口、耕地關係的統計圖表。”
六部主官是尚書和侍郎,其中正二品的尚書是六部的正職領導,而正三品的侍郎則是尚書的副手,分左侍郎和右侍郎,呈現一正兩副的配置。
六部的二級機構叫清吏司,但在清吏司的設置方麵,各部略有不同。
吏部、禮部、兵部和工部四個部的清吏司按職能類彆設置,比如吏部考功清吏司主要是掌管官員考核、處分等事項,兵部武選清吏司主要是武官選授等事宜。
而戶部和刑部的清吏司設置則不同於上述四個部,戶部和刑部各有若乾個清吏司,分彆對應一個省的事務,稱呼上就叫戶部或刑部某省清吏司。
清吏司的主官是郎中和員外郎,其中正五品的郎中是清吏司的正職領導,從五品的員外郎是郎中的副手,每個清吏司配備的郎中和員外郎的人數沒有定員。
郎中和員外郎下麵還有主事、大使、副使等一係列品秩不高的官職。
正六品的主事是清吏司中僅次於郎中和員外郎的官職,每個清吏司配備一名或數名主事。
曆史上,在明朝嘉靖年間,海瑞擔任的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就是戶部與雲南省對接的官員,是戶部負責雲南地方事務的人員。
朱高煦之所以將戶部各省清吏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召集起來,讓這些人負責製作各省統計圖表,乃是為了增加統計圖表的說服力。
畢竟各省清吏司對接各省地方事務,是最熟悉各省常住人口數量、耕地畝數及賦稅收入的京官。
如此一來,朱棣便不會對圖表上的數據真實性產生懷疑。
而朱高煦製作這套統計圖表的最核心目的便是刺激朱棣,讓朱棣下決心改革稅製。
他相信朱棣見了這一京十二省的各項賦稅收入圖表對比之後,將會對各省府縣的賦稅情況有一個非常直觀的認識。
尤其是解除海禁之後,東南沿海一帶的海上貿易越發繁榮,但是給朝廷帶來的商稅卻不明顯,可見是商業稅的製度出了問題。
而且,像陝西、山西、雲南等省的賦稅收入,遠遠低於胡廣、浙江等省,根本原因並不是耕地不夠,而是人口低於東南沿海各省。
用統計圖表對永樂元年所收賦稅的數目進行分析時,可以將各省賦稅的數目變成圖,方便朱棣更快的讀取最初數目,提升朱棣對賦稅數目的理解。
由於統計圖表上的文字內容較少,不需要做文字描述及文本鋪陳,圖表中的文字往往隻用來詮釋或標注數據出處,或是更重要的標題等,因而賦稅數目分析的結果在呈現上更加簡潔明了。
“昨日早朝,俺聽了戶部尚書鬱新的奏報,覺得今年是個豐年,心中還曾沾沾自喜。”
朱棣不得不感慨道“但看了你的這份統計圖表,俺才感覺到朝廷的賦稅收入還是太低了!”
大明每年的財政收入,單從貨幣上講,約為三百萬兩白銀。
因為大部分賦稅收入是以納糧形式進行征收,所以把田賦、鹽稅、工商稅、鈔關稅以及徭役全部換算成現銀計算,大明平均每年的財政收入大約是兩千萬兩。
曆史上,明朝稅收的高峰出現在萬曆三十年,達兩千兩百九十五萬兩。
“按照大明全境目前已經開墾的耕地計算,全國田賦加上工、商稅收、鹽、礦專賣,全年收入應該更多,但實際情況為何低於估算的數目?”
朱棣端詳著圖表,皺眉尋思道。
“朝廷稅收分為田賦和工商稅收,而田賦作為稅收的大頭,直接決定著朝廷全年稅收的多寡,土地的使用情況決定了朝廷可以收到多少田賦。”
朱高煦接話道“本朝施行薄俸之策,且科考讀書所費甚多,故而皇爺爺給予了在任官員、致仕官員及有功名者減少賦稅和免除徭役的特權。”
租或賦,乃是土地稅。
役是徭役,即給官府當差。
曆朝曆代的徭役遠比田租更恐怖,司馬光曾言“有因役而亡者,無因賦而亡者。”
此話幾乎道出了曆代王朝所有財政收入之症結。
“據孩兒所知,裡、甲之長需要到縣衙應差,且裡、甲之長承擔征收賦稅的重任。”
“若地方衙門有欠稅,裡、甲之長先要墊付。如此一來,絕對會有人想著逃役。多丁者分戶,多田者便把田產分寄到彆戶。”
“百姓不願當良民,想著法子就給官紳當奴,此乃‘投獻’。民間有人說天下之田共十分,七分屬士紳,兩分屬藩王,一分上交稅。”
朱棣聽懂了。
大明幅員遼闊,全境之內耕地雖廣,但可供朝廷收賦之田卻有限,即使朝廷再加稅也無用,何況還有官員會上下其手,中飽私囊。
朱高煦其實還想說一說軍屯製的隱患,不過現在還不到時候。
朱元璋白手起家,依靠軍屯製取得天下,曾言“吾京師養兵百萬,要令不費百姓一粒米”。
大明建國之後,朱元璋就在全國大規模推行屯田,命令“天下衛所,分兵屯種”。
起初的軍屯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時日一久,弊病逐漸暴露。
永樂初期軍屯稅糧占總稅糧的四成,這個比例已經非常高了,到永樂十八年降到了接近兩成。
雖說永樂年間對外軍事戰爭不斷影響到了軍屯,但真正影響軍屯製的是當朝權貴隨意侵占土地。
明宣宗時,兵部尚書王驥曾在西南地區帶兵,他向朝廷上書說到“貴州二十衛所,屯田近百萬畝,所收子粒本足給官軍,而屯田之法久廢,徒具虛名,良田為官豪所占,子粒所收,百不及一,貧窮軍士無寸地可耕,妻子凍餒,人不聊生!”
宦官王貴鎮守陝西期間,霸占軍隊屯田百餘頃,近千名明軍衛所士兵被逼給其種田。
軍屯成了達官顯貴的私人良田後,曾不費百姓一粒米的軍事戰爭,最終演變成為壓死大明王朝的一根稻草。
曆史上,“萬曆三大征”僅援朝之役就耗資七百萬兩,寧夏之役耗資兩百萬兩,播州之役耗資至少兩百萬兩,乃至後來的遼東戰事、國內民變,無不在大量消耗軍費開支。
此時,朱棣向殿外喊了一聲道“李興?”
內官監少監李興躬身疾步而入,俯身拜道“奴婢在。”
“去傳戶部左右侍郎夏原吉、卓敬前往文華殿等候。”朱棣開口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