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諸藩改封之各有所謀_重生朱棣之子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一百三十七章:諸藩改封之各有所謀

第一百三十七章:諸藩改封之各有所謀(1 / 2)

重生朱棣之子!

,重生朱棣之子

散朝後。

朱棣前往文淵閣,召集方孝儒、解縉、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等七人,開始了長達三個時辰的會議。

為了提高議事的效率,他命令宦官準備了八份膳食,陪著七位內閣顧問在文淵閣用了午膳。

眾顧問深感朱棣之用心,午膳過後皆抖擻精神,一邊翻閱《皇明祖訓》等大明典章之製,一邊旁征博引,對諸藩改封建言獻策。

至於太子朱高煦,同樣也是找人商議諸藩改封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議論解決的辦法或思路。

與朱棣不同,他沒有尋找麾下幕僚謀臣,而是出人意料的出宮前往金陵常科書院。

朱高煦召集如於彥昭、王驥、胡濙、周忱、曾棨等十幾名優異學子,於書院正心殿後殿議事。

在正心殿後殿的講台背後,有一麵巨大的黑板。

此時,黑板上從右往左,依次豎著寫了“封國在何處”、“封國疆域大小”、“藩王權力”、“藩王職責”、“如何管理藩王”、“承襲王爵之製”等十幾個議題。

朱高煦單獨坐在第一排右側座位上,聽著講台上王驥的發言。

趙俊臣、韋賢等人守在殿外,康平則侍立在朱高煦邊上靠牆的地方。

於彥昭與其他十幾名學子依次坐在第二排、第三批、第四排的座位上。

按照朱高煦的要求,眾學子都要依次發言,建議。

其中率先發言的於彥昭,還要負責記錄本次會議上朱高煦認為有可取之處的各種建言,形成會議紀要。

由於議題太多,且牽扯甚廣,眾學子依次發言討論到午時的時候,會議依然沒有結束。

朱高煦為示殊榮,特地與眾學子在這後殿之中,端著書院食堂供應的食盒用了午膳。

雖然他吃的東西與眾學子相同,但是為了人身安全,他依然點頭同意了康平的試毒之舉。

這次朱高煦主持的會議,與朱棣在文淵閣召開的內閣會議一樣,曆時三個時辰,直到申時一刻才勉強結束。

眾學子議論的結果,基本上沒有超出朱高煦的預料,他們對待諸藩在海外建立的藩國,大體上是參照宗周之分封製來的建言。

諸王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有權管理封國內的居民,有權將其封地以及居民再分封給其親族。

猶如獨立王國的統治者,可以不經過大明皇帝同意而施行與朝廷不一樣的稅製、兵製等各種體製。

但是,為了維護朝廷的統治與地位,防止諸王坐大,諸王必須服從大明皇帝的命令,不得丟棄其封國土地,要隨從朝廷作戰,定期交納貢賦、朝覲述職。

同時,諸王在其封國內,必須要實行再次分封的製度。

即諸王把土地分封給其諸子或有軍功之臣,這兩類人依周禮定名為卿大夫,卿大夫再將土地分賜給其諸子或有軍功之人,這兩類人依周禮定名為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等義務。

眾學子一致認為,為了防止諸王藩國之間出現強國兼並弱國的情況,朝廷應該製定律令禁止大明藩國之間相互發動戰爭。

若有藩國不聽朝廷禁令,私自發兵攻打另一藩國,大明皇帝有權派兵前去阻止這類事件發生,並依據有關律令,將私自發兵的藩國之主貶為庶民。

朱高煦身為穿越者,當然知道照搬宗周封建製的弊端與漏洞。

彆的不說,僅是否給予藩國鑄幣權這一條,就是一個看似無關緊要,但實際上卻關係著大明財政,乃至大明生死存亡的重大決策。

朱高煦之所以出宮來書院,找於彥昭等學子商議,並非是為了尋找解決諸藩改封問題的策略。

此事表麵上看起來似乎是這樣,可他的真正意圖,乃是為了摸清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對重啟分封的認識。

因此朱高煦對於眾學子的合理建言都讓於彥昭進行了記錄,卻沒有當場發表讚成或反對的言論。

於彥昭等學子的觀點,基本上代表了此時大明境內絕大多數讀書人的看法。

朱高煦不能說眾學子提出的觀點是錯的,因為學子們畢竟不是穿越者,自有其曆史局限性。

當然,於彥昭等人還是了一些比較有見地的建議,比如要求諸藩國必須說漢話、用漢字,遵守大明律令,以及漢家禮儀習俗,不得悖典忘祖。

眾學子皆認為秦始皇好不容易統一起來的東西,不能因為大明的重啟分封,而讓華夏文化四分五裂,回歸混亂。

對於太祖高皇帝規定大明宗室子弟不得參合四民之業的舊製,於彥昭等人卻發生了分歧。

以胡濙為代表的“大氣派”認為,既然太祖高皇帝決定把諸王改封海外,那麼這舊製自然也就作廢了。

畢竟,海外藩國實不實行這舊製,朝廷即便派禦史出海去實地監察,且禦史沒有遇到或避開海上風浪順利抵達藩國,那麼如何確保他到地方後看見的情況為真?

朝廷想要像管理直隸府縣一樣管理海外藩國,實在是鞭長莫及。

與其勞心勞力而做無用功,不如放開手,讓諸藩國大膽施為。

以於彥昭為代表的“保守派”則認為,太祖高皇帝製定宗室子弟不得參合四民之業的出發點,乃是為了維護宗室的體麵。

同樣也有杜絕宗室子弟參與軍、政,從而左右社稷的情況出現。

海外藩王乃是太祖子孫,遵守太祖定下的規矩,本就是天經地義,若敢違背,那就是悖典忘祖,大逆不道。

胡濙等人對此觀點進行反駁,他們拿“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典故來說就藩海外的大明藩王。

太祖雖效法宗周之封建,但不沒有說要照搬世卿世祿,而禁絕底層百姓上升的機會。

故而,他們認為,舊製給諸王定下的歲俸要更改,低階宗室的歲俸也要變,甚至取消。

低階宗室除了掛了一個宗室子弟之名,從擁有的權利方麵來說,已與普通的大明百姓沒有區彆,甚至還不如普通百姓。

因為普通百姓可以經商貿易,還可以讀書考科舉做官,而按照舊製,低階宗室哪怕餓死也不得從事四民之業。

對於低階宗室而言,在舊製規定下,他們簡直喪失了身為大明子民的基本權利。

於彥昭等人雖然覺得胡濙等人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他們依然堅持原本的意見。

朱高煦沒有拉架的意思,也沒有阻止雙方的爭辯,而是聽了雙方小半個時辰的辯論之後,便宣布會議結束,接著就打道回宮了。

而在這一天,參加今日早朝的文武大臣,在正常退班後,不斷的有人私下聚在一起,商議諸藩改封一事。

戶部尚書鬱新與工部尚書孫顯忙著帶領戶部、工部官員給鄭和籌備物資與建造海船,因此沒有在退班後,就立即聚集起來商議。

他們倆退班後分彆前往戶部銀行、龍江船廠,一個跟蹤國債發行的情況,一個視察海船的建造進度。

直到入夜後,兩人才召集轄下堂部官員,在工部尚書孫顯家裡商議諸藩改封一事需要考慮的問題。

他們商議到大半夜,討論出了七條諸王改封海外建國之後,針對宗室子弟的比較務實的建言。

第一,取消海外宗室不同於平民、臣僚乃至勳戚的特權,使得“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在是一句空話。

第二,依舊製,隻要是宗室成員,可以授予爵位,但除了親王、郡王爵由嫡長子世襲罔替之外,親王與郡王的旁支或庶出子弟必須降級襲爵,五世之後,直接取消宗室身份,而成為庶民。

第三,設立宗學,年滿六歲且未至十四歲的親王、親王世子、郡王、郡王長子,要在京師宗學就讀,並讓宗室子弟進學修身,準許參加科舉,以挑選出有用人才為朝廷所用。

第四,嚴保勘、革冗職,杜絕冒封、濫封宗室爵位,將無所事事,隻能屍位素餐,以至於窮困不堪的宗室遠支革為庶民,讓他們自食其力。



最新小说: 當十八號女配放棄算命之後 直播算命太準全網一起吃瓜 快穿七情六欲都是我的養料 慢半拍的大聰明 我是一條小青龍,開局要求上戶口 龍太子 覺醒鑒寶讀心術,我撿漏狂賺百億 和離後她颯爆邊關,父子雙雙火葬場! 無儘微塵 我一無敵老祖,你挖我出來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