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
九月十八。
早朝。
“陛下,廣東、雲南連降暴雨,房屋倒塌千餘,災民數萬,兩地布政使奏請朝廷放糧賑災。河南、山西三月未雨,山東未有雨水已四月有餘,致使蝗災肆虐,絕收田畝難以計數,災民近十萬,餓死者數以千計。”
戶部尚書鬱新躬身奏言道。
朱棣沉聲道“傳旨下去,所有府縣衙門開倉放糧,再遇到此類事情,無須再逐級上奏了,直接賑災。”
“遵旨。”鬱新躬身接旨。
他隨後接著道“陛下,臣還有奏報。”
“講。”朱棣道。
鬱新道“青州、萊州、登州三府,地臨山海,土瘠民貧,一遇水旱災害,衣食不給,百姓們多逃移於東昌、兗州等府,受雇苟活,此次受災更甚。”
朱棣斟酌了一下措辭,然後朗聲道“東昌定陶、兗州等府縣,地曠人稀,多有閒田。著青州、萊州、登州三地知府,速將災民遷往東昌定陶、兗州等府縣安置,每三戶配耕牛一頭,糧種農具適當配給,免賦三年。”
“遵旨,臣即刻就辦。”鬱新躬身道。
“且慢,微臣有一言啟奏。”
禦史桂湛連忙出列,躬身道“陛下,遷民之策,雖然不差,但非治本之策。”
“愛卿有何高見?”朱棣問道。
桂湛恭聲道“陛下,此次水旱兩災,自太祖立國至今,實屬罕見,天降奇惡,微臣擔心,此乃天怒人怨之凶兆啊!”
此話一出,大殿之上頓時議論紛紛。
就在這時,朱高煦從西邊角門而入,走到了朝堂上宗王班序之首站立。
今天是九月十八,乃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冥誕之日,朱棣命朱高煦一大早去奉先殿祭拜,然後再來參加早朝。
所以,朱高煦才會姍姍來遲。
另一邊,桂湛接著道“自督造下海寶船肇始,征民夫役工匠,伐木過重,山禿石露,渠道失修,堤塘淤塞,旱澇之災事出必然,如不趕緊罷手,恐怕蒼天還會降下大禍呀!”
朱高煦知道,對後世之人來說,大範圍的伐木過度,導致水土流失,氣候變化,引發山洪或旱災,是有科學依據的。
但眼下禦史桂湛的這番話,讓他聽起來尤為刺耳。
朱棣麵無表情的問道“你是想說下西洋引起天怒人怨,乃朕之弊政?”
“微臣僅以天象示之,所謂新政之優劣,唯盼陛下聖裁。”
桂湛躬身恭聲道。
朱棣沉著臉,不發一言。
“陛下!”
戶部左侍郎夏原吉躬身出列道“鄭和出海已兩年有餘,不是攛掇著陛下備貨,就是傾舉國之力造船,收效卻如水中之月,霧裡看花。我大明雖為天朝上國,這麼折騰,也會財斷力竭啊!”
“陛下,出使西洋,造幾艘帆船,讓鄭和帶出去轉轉也就罷了,拿幾百萬兩銀圓往汪洋大海裡扔,天公咋舌呀!”
禮部右侍郎宋禮躬身出列道。
“陛下,僅從山中運送造船的木材至船廠,就要數百民夫傾儘血汗,辛勞半年,這樣的國策,豈能不讓百姓怨聲載道?”
禦史桂湛接話道“加之旱澇蝗災,種種天象已經警示,天道昭昭,揚善抑惡,陛下要為百姓計,為大明計,敬天法祖,改過從新,罷黜巡洋之弊政啊!”
他陡然提高聲音,俯身跪地拜道“臣請陛下罷黜巡洋之策,上息蒼天之怒,下平黎民之怨。”
“臣等附議。”
夏原吉、宋禮也俯身跪下拜道。
隨後,又陸續有九名朝臣,先後跪下,高聲拜道“臣等附議。”
朱棣望著堂上跪著的十二名朝臣,不免有些心痛。
朱高煦更是被夏原吉給氣得不輕。
“陛下,鄭和回航了!”
就在這時,一名信使疾步跑到奉天門外,撲通一聲跪下,大聲高呼道。
朱棣聞言大喜,心想鄭和回來的正是時候。
他立即起身,對朱高煦吩咐道“太子聽旨,朕命你率領文武百官前去龍江口迎接鄭和等人,稍後把他們帶往奉天殿,朕要在奉天殿接見鄭和等有功將士及海外番邦使臣!”
“兒臣領旨。”朱高煦躬身道。
半個時辰後。
大江之上。
“快看啊!龍江碼頭,我們到家啦!”
大明海船之上,成千上萬的官兵、水手、船工熱淚盈眶。
他們站在船上又蹦又跳,大聲呼喊著“我們到家啦”之類的話。
“鄭總兵你看,那是皇旗啊!”
陳瑄指著遠方江邊那一麵麵象征儲君身份的黃色旗幟,激動萬分的對鄭和說道“應該是太子殿下來迎接我們了!”
“鄭總兵、陳總兵,剛才收到快船來報的消息,陛下派太子殿下到龍江口來了。”
王景弘登上甲板,疾步走到鄭和、陳瑄旁邊,難掩興奮道。
陳瑄道“既然皇太子來了,文武百官肯定一個不落,都來了。”
鄭和壓抑著內心的激動之情,對陳瑄說道“等會船隊入港之後,還請陳總兵派人把那些尾隨船隊來我大明的海外商番送去沐浴更衣。”
大明船隊出海之前,朱高煦曾嚴令要求鄭和等人,凡番邦之人登上大明之船,必須按照《防疫手冊》進行隔離觀察。
鄭和等人不敢掉以輕心,尤其是現在已經到了直隸境內。
“鄭總兵放心,陳某心裡有數。”陳瑄點頭道。
待鄭和等人下船之後,早已有禮部官員在龍江口碼頭搭建好禮台,作為迎接大明船隊回航入港的儀式之用。
此時,朱高煦領著一眾官員,滿懷期待的站在禮台上。
至於趙俊臣、韋賢,正一左一右守在朱高煦身後,如臨大敵的盯著四周。
雖然有錦衣衛、旗手衛、神機隊等精兵強將把禮台四周圍得水泄不通,但保險起見,趙、韋二人仍不敢放鬆警惕。
“微臣鄭和叩見皇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千歲!”
鄭、陳、王三人跪下叩首,行參拜大禮道。
至於船隊的其餘隨從官員,正各司其職,在忙著搬卸貨物,並沒有來禮台見禮。
“鄭和,你們總算回來了。”
朱高煦先感慨的說了一句話,然後走下禮台,親自依次扶起鄭和、王景弘、陳瑄,說道“平身,都快平身。”
“謝殿下。”鄭、王、陳三人陸續說道。
朱高煦打量著膚色黝黑的鄭和,道“幾年不見,你蒼老了許多。”
“微臣等人雖身在海外,卻心係著大明陛下,還有殿下。”鄭和眼中含淚道。
“父皇與我也想念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