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
,重生朱棣之子
夏宅。
前院之中。
“小的背著老爺從戶部領來的番貨,早在七天交易之時就給賣了。小的實在是不忍心看著老爺竟然還住在這樣的地方,所以就一直留心,最近才買下一處合適的宅子。”
管家屈膝跪地,低著頭,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訴說道“本想趁老爺不在家的時候,先搬過去,把事情了給辦了。大人,求求您不要趕小的走!”
他說完話,馬上磕了三個響頭。
此時,管家稱呼夏原吉一聲“大人”,實在是對夏原吉尊敬到了極點。
在後世古裝影視劇中,隻要是有個一官半職者,上至宰相公卿,下至胥吏衙役,一律呼為“大人”,但以“大人”稱官員,在正兒八經的經書史書中並不多見。
“大人”一詞之見於經書者不少,多指道德高尚、有名望、有地位的人,或者指有勢力、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
例如《周易》“大人與天地合其德”,《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莊子》“大人者,聖人不足以當之”之類,《論語》“畏大人”,《孟子》“說大人則藐之”。
唐宋以前的“大人”,在史書中多用於指稱父母叔伯等長輩,如《孔子家語》“曾子曰‘參得罪大人’”,《史記》“範蠡之子曰‘家有長子,今弟有罪,而大人不遣,是吾不肖也’”,《漢書》“張博詐作淮陽王上書‘為大人乞骸骨去。’”
東漢魏晉以降的“大人”之稱,“蓋本宮闈近侍之人,身無官位,而勢居顯要,故以大人稱之。”
正是因為宦官沒有官位,故以“大人”稱之,取其稱呼父母叔伯等長輩的尊稱之義。
此乃特殊用法,顯然不是對官員的通稱。
宋以後才開始逐漸出現稱官員為“大人”的用例,如元朝人高則誠所著的《琵琶記》裡,蔡狀元呼黃門為大人,可見元代時達官貴人已有大人之稱。
明清時期稱官員為“大人”,雖然已較為普遍,但在《明史》、《清史稿》中,很難見此種用法,對“大人”這一稱謂用得很少,用的亦多是稱父母。
因此,明清時期稱官員為“大人”,乃是日常口語,較少用於正式、書麵場合,且多用於對“位高者”、“貴官”的稱呼,不是對所有官員的稱呼。
管家的一聲“大人”與哀求,讓站在邊上的夏母、夏妻感到無比心酸。
可夏原吉聽了管家的這番解釋,仍壓不住怒火,嗬斥道“老餘頭,我平時待你不薄,買宅子的事做的簡直混賬!你膽子可真不小,敢替我做主了?”
夏妻沒記錯的話,眼下這個淚流滿麵的餘管家,是夏家的第六任管家了。
之前五任管家皆因受不了夏家清貧的苦而離去,甚至有人隻乾了一個月就不辭而彆,做事最有耐力的便是這個餘管家,已在夏家待了一年半。
餘管家是夏母娘家的表親,如今已有四十多歲。
他中年喪妻,兩個女兒早已出嫁,膝下還有個癡呆的小兒子需要照顧。
夏母知道這事後,在前年年底讓人找到了老餘,希望老餘可以來夏家幫工,並特地允許他帶著癡呆的小兒子一起在夏家生活。
老餘感激萬分,當即收拾行李,星夜兼程帶著小兒子來到了京師。
因此,永樂四年的春節,他和他的傻兒子,是與夏家人一起過的。
此後一年,那些來夏家就任管家的人受不了苦,逐一離開,夏母做主讓為人老實的老餘頭當起了管家。
這也是夏原吉得知真相後,大發雷霆的緣故。
他實在是不敢相信,老實巴交的老餘頭,竟然敢瞞著他做出這種買宅子的大事!
餘管家雖然是好心,可夏原吉還是非常生氣!
夏妻見老餘頭哭的可憐,忍不住勸道“娘都這把年紀了,還住在漏雨的房子貨折俸是陛下的旨意,又不是咱們有意去謀利,做官者用俸祿買宅子,天經地義,彆人不也是這麼做的麼?”
她見夏原吉態度柔和了幾分,繼續勸道“再說了,哪有什麼宅子?不過是三間好一點的房子罷了。你也是做了半輩子官的人了,我當初嫁給你不求富貴,可咱們做晚輩的,總不能讓娘跟著我們一起受苦吧?”
夏原吉聽了夏妻此番戳心窩子的言論,終於忍不住心中的悲涼,竟然跪下,給夏母磕了一個頭。
“娘,兒子不孝!讓娘跟著兒子受委屈了。”
他抬起頭後,滿眼含淚道“可這宅子真的不能買,兒子連陛下北征的錢糧都還沒籌齊,賣番貨的錢,兒子要交到戶部去。”
夏母是識大體的人,否則也教不出夏原吉這種能臣。
於是,她沉思片刻後,看向管家老餘頭,緩緩道“管家,你不該瞞著我們大家。”
“小的知道錯了。”餘管家低聲道。
夏母道“把買宅子的錢,給老爺吧。”
“是。”
餘管家微微猶豫了一下,然後接話道。
“娘,兒子對不住您!等將來有了錢,一定讓您住進大宅子。”
夏原吉膝行至夏母腳下,抱住後者的腿,哽咽道。
夏母蹲下身,扶起夏原吉,愁容滿麵道“可是維喆,指望咱家這點賣番貨的銀圓,你怎能完成陛下交給你的差事啊?”
夏原吉沉默以對。
他已經決定了,如果戶部實在無法籌齊糧餉,他便主動向朱棣請罪,甘願受罰。
次日。
退朝後。
武英殿。
朱棣端坐在禦桌之後,在京正四品及以上的文武官員,還有內閣眾顧問分做殿內大堂兩邊,朱高煦則坐在朱棣左下方首位。
“夏原吉,軍餉糧草準備的如何了?”
朱棣放下手中的奏本,看向夏原吉問道。
“微臣無能,至今沒能籌集足夠的錢糧,供應北征大軍所用,請陛下治罪。”
夏原吉離開座位,行至殿內中間,跪下叩首道。
“起來罷。”
朱棣早就知道戶部短時間內無法籌備足夠六萬戰兵使用的軍糧與餉銀,沉默了一會兒後,抬手說道。
“謝陛下。”
夏原吉緩緩站起來,退到邊上,重新坐下。
“眾卿有何良策?”
朱棣環視殿內文武大臣,朗聲詢問道。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竟然無人說話。
“難道就這麼看著北方逆賊,肆意侵擾我大明邊疆?”
朱棣頗為惱怒的質問眾臣道。
“陛下,末將願意隻帶三萬人馬,拚死也要掃平韃靼,請陛下下令。”
徐輝祖起身行至殿內,單膝跪地,主動請命道。
“陛下,三萬兵馬出征漠北,實在是捉襟見肘,兵餉糧草的難題解決了,可勝敗攸關的麻煩又來了。”
方孝孺站起來,作揖行禮道“此次出征,倘若出現差錯,不僅會挫傷我軍的銳氣,更會引得反賊順勢南下,攻城略地。如此一來,北方大局將無法掌控。臣以為,若無勝算,不如不發。”
朱棣已經決定今日就下旨讓西寧侯宋晟集結六萬大軍,領兵征西,考慮到又要北征,若顧此失彼,便得不償失。
他沉吟片刻後,點頭道“既然這樣,那就再忍忍,想想辦法。”
“啟稟陛下,周王千歲、寧王千歲、韓王千歲殿外求見。”
就在這時,宦官昌盛從殿外走進來,行禮稟告道。
“讓他們進來。”
朱棣朗聲道。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