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三位曆史名人,他們在教科書中非常著名,許多孩子都將他們視為大英雄。
然而,令許多人始料未及的是,他們曾經非常仰慕的英雄,真實麵貌竟然是徹頭徹尾的小人,甚至已經壞到骨子裡。
那麼,這三位大英雄究竟是誰呢?他們各自又擁有怎樣截然不同的人生經曆呢?
壞事沒少做的沈括
在當今社會,“反差”一詞愈發流行。許多看似溫和無害、心地善良的人,其實也可能會做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惡行。
科學家沈括是北宋王朝的第一位“反差”大獎獲得者。
他的名聲如雷貫耳,堪比他所著的《夢溪筆談》。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沈括生活在現代或上個世紀,以他的成就,獲得一個“諾貝爾全能獎”絕對不成問題。
他的貢獻不僅局限於一個方麵,而是涵蓋了當時的大多數領域。
例如,在化學領域,沈括首次引入了“石油”這一術語。到目前為止,他是第一個使用“石油”這兩個字的人。
在發現石油後,沈括隨即利用這一材料來製造書寫用的墨。
此外,沈括還提出了更為先進的利用膽水煉銅的方法。
這位大哥不僅在化學領域非常出色,還在數學、物理、醫學以及天文地理方麵都有著卓越的成就。如果放在當今時代,他絕對是一個全能的大學霸。
當然,人家的本領可不僅限於此。
在經濟、軍事、水利等領域,沈括在當時也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在當時的各個領域,幾乎都能發現沈括的身影。興致一來,他還會展現出深厚的文化修養。
沈括不僅涉獵廣泛,而且才智深邃,幾乎沒有什麼他不精通的領域。
儘管沈括個人能力相當全麵,但他的人品卻存在重大問題。
眾所周知,王安石當年發起了一場變法運動,而沈括是其中的擁護者之一。
無論是古代的變法,還是當今的改革,都會影響到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以砸缸的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應運而生,他們堅決反對王安石的新政策。
後來,新皇即位後,變法失敗,沈括也因此受到牽連,被降職處理。
沈括為了重新確立自己的地位,開始改變立場了。當時有人用八個字概括了他的行為“反複無常,攀附大臣。”
沈括為了追求官位,竟開始詆毀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
有一次見麵時,大文豪蘇軾將他的一部新作贈予沈括。
沈括將那些他認為存在問題的地方做了標記,然後專門呈送給皇帝,並表示蘇軾是在羞辱朝廷和諷刺皇帝。
蘇軾的確令人同情,明顯是交友不慎。當然,這也要怪他自己,沒事乾嘛把作品送人。
由於沈括的努力,著名的“烏台詩案”得以發生,單單受牽連的人數就有數十人之多。
在王安石等元老的極力營救下,蘇軾僅僅被貶職,差點命喪黃泉,實在驚心動魄。
沈括之所以要陷害蘇軾,完全是出於對他才華的嫉妒。
在文學成就上,沈括確實不如蘇軾,但在其他領域,沈括無疑占據優勢。僅僅因為彆人稍勝一籌,就施以如此狠毒的手段,實在是過於惡劣了。
幸好當時的宋神宗既非昏君也非暴君,否則蘇軾或許真的會早早離世。
濫用權力的小人匡衡
接下來獲得“反差”大獎的是來自西漢王朝的匡衡,這個人更加廣為人知。
有一位勤奮的青年,為了在夜晚繼續讀書學習,不惜打破家中的牆壁,借用鄰居的光線來照明。這段故事大多數老師都曾經講述過。
然而,通常老師們並不會講述匡衡之後的命運。
倒不提及匡衡後來的經曆,單就鑿壁借光這件事本身,確實有很多疑點。
匡衡鑿壁真的是為了看書嗎?有些人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匡衡是在偷看彆人的隱私。
畢竟鑿穿牆壁是一件大事,隔壁人家如果知道了肯定會不高興,因此匡衡隻鑿了一個小洞。
這樣不僅能借到光,還能借此機會偷偷觀察隔壁鄰居在做什麼。
儘管我們鼓勵努力學習,但不提倡這種破壞財產的行為。
畢竟那堵牆屬於兩家,匡衡擅自破壞原本就不妥,因此有人質疑“難道他的父母不知道自己有一個會拆房子的兒子嗎?”
無論如何,匡衡勤奮好學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借鑒,但他的具體做法絕對不可效仿。
後來,匡衡學有所成,便前往西漢王朝任職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