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論語_未來之戀:愛上機器人_思兔 

第67章 論語(1 / 2)

今天,胡宇倫突然間來了興致,學習起了論語。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試譯孔子說“一邊效法聖賢如何做人做事,一邊適時實習誦習,不也高興嗎?朋友同學遠道而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理解自己,心裡卻不怪人家,不也算個君子嗎?”

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歟!”

試譯有子說,“一個人能夠孝順爹娘,敬重兄長,卻喜好違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歡違犯上司,卻醉心於搗亂,這樣的人從來不會有。君子抓根本,根本紮穩了,一切為人處世之道自然生發出來。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這就是仁的根本吧!”

1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試譯孔子說“花言巧語,貌似善良,缺德啊!”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試譯曾子說“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給人辦事、出主意,是不是儘心儘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了、做到了?”

15子曰“道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試譯孔子說“領導一個有千輛兵車的公侯之國,就要兢兢業業工作,以取得信用;要節約官府開銷,以愛養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時。”

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試譯孔子說“弟子在家裡對父兄孝悌,在外麵對公卿忠順,恭謹老實,博愛眾人,親近仁者。這樣子做好了,還有剩餘精力,可以讀點書。”

1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試譯子夏說“尊敬賢人,連自己平時待人接物的態度也變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儘全力;輔佐君長,能不惜身命;與朋友結交,說話算數。做到了這幾點,即使說沒讀過書,我卻敢斷定他有學問。”

18子曰“君子不重(zhong),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試譯孔子說“君子不自重,就沒有威信,學問就不紮實。主要靠忠信處世,也沒有哪個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1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試譯曾子說“慎重料理父母喪事,誠心追祭曆代祖宗,人心就複歸忠厚了。”

1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歟?抑與之與歟?”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歟!”

試譯子禽問子貢說“老師每到一個國家,必定能聽到這個國家的政事。這是老師主動打聽的,還是彆人自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是靠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才得以了解的。老師了解國情的辦法,也許跟彆人的辦法不同吧?”

111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o),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試譯孔子說“父母在世,看子女的孝心;父母過世,看子女的孝行;父母過世多年,還是不改變父母的正道,就可以說做到孝了。”

1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試譯有子說“禮的運用,貴在和氣。先王的治國之道,就是這一點好,因為大事小事都用禮,還是有用不到的地方。不過,明白和氣的好,因而總是一團和氣,卻不用禮加以節製,也是行不通的。”

1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複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試譯有子說“守信接近於義,說到做到。內心謙恭接近於禮,可以免受恥辱。因為它們接近禮義,還是值得推崇的。”

1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試譯孔子說“君子吃飯不貪求飽足,居住不貪求安逸,辦事勤快但說話慎重,向有道之士請教以修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了。”

1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歟?”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試譯子貢問“貧窮卻不討好人,有錢卻不小看誰,怎麼樣?”孔子說“可以。不過比不上安貧樂道、富而好禮的。”子貢說“《詩經》上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孔子歎道“賜啊,現在可以跟你聊《詩》了。告訴你一點,你就聯想到彆的東西。”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試譯孔子說“不怕彆人不理解自己,隻怕自己不理解彆人。”

2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試譯孔子說“治理國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極星安住本位,群星圍著它轉。”

2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試譯孔子說“《詩經》選定三百篇,用其中的一句概括,就是"心思不歪’。”

23子曰“道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試譯孔子說“用政令訓導人,用刑法統製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罰,卻沒有廉恥心。用道德教導人,用禮儀規範人,老百姓就會有廉恥心,還會主動匡正自己。”

24子曰“吾十有又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試譯孔子說“我十五歲立誌求學;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沒什麼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耳根順了;七十歲隨心所欲,沒有不合情合理的。”

2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試譯孟懿子問怎麼行孝。孔子說“不要違背。”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在車上告訴樊遲說“孟孫問我怎麼行孝,我回答說不要違背。”樊遲問“什麼意思?”孔子說“父母在世,如禮服侍;父母過世,如禮安葬,如禮祭祀。”

2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試譯孟武伯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子最掛念的隻有一件,就是希望父母身體好,不要得病。”

27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彆乎?”

試譯子遊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如今行孝道的,隻曉得說能夠養爹媽。可是你看狗啊馬啊,我們也都能把它們養起來。沒有孝敬心,怎麼區彆這兩種養呢?”

2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zhuàn),曾(céng)是以為孝乎?”

試譯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和顏悅色難以做到。父母有事,晚輩代勞;有酒食,長輩先用——這樣子就可以稱為孝嗎?”

2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試譯孔子說“我和顏回說一整天,他從不反駁,好像笨笨的。後來我觀察他自個的心思言談舉止,也是很能發揮的,顏回並不傻啊。”

2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u)哉?人焉廋哉?”

試譯孔子說“先看看一個人做什麼,再考查他怎麼做,然後細細體察他最樂意什麼。這樣一來,他怎麼藏得住呢?他怎麼藏得住呢?”

2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試譯孔子說“溫習舊學問而觸發新感悟,就可以做老師了。”

212子曰“君子不器。”

試譯孔子說“君子不是器物。”

213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試譯子貢問什麼是君子,孔子回答說“想說的話他自己先做到,彆人就會跟從他。”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試譯孔子說“君子心量廣大,不跟人攀比;小人跟人攀比,心量狹窄。”

2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試譯孔子說“光讀書,不琢磨,就糊塗;瞎琢磨,不讀書,就沒用。”

2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試譯孔子說“用各種極端磨煉自己,極端的害處就沒了。”

2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試譯孔子說“由啊,告訴你什麼叫做"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叫做知道。”

218子張學乾(gān)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試譯子張想學習如何求官職、得俸祿的辦法。孔子告訴他“多聽,沒把握的先存疑,以為有把握的,說話還是要慎重,就會少出錯;多看,沒把握的先放下,有把握的,做起來還是要謹慎,就會少後悔。說話少出錯,辦事少後悔,官祿就在其中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219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措諸枉,則民服;舉枉錯措諸直,則民不服。”

試譯魯哀公問孔子說“怎麼做才可以服眾?”孔子回答說“推舉正直的人來管理邪佞的人,老百姓就服;重用邪佞的人來支使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服。”

2101novel.com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試譯季康子問“要使老百姓恭恭敬敬、忠誠老實而又努力工作,該怎麼做呢?”孔子說“你自己待人接物能莊重自持,老百姓就恭敬了;你自己能孝順長輩、慈愛晚輩,老百姓就忠實了;你自己提拔好人、開導弱者,老百姓就賣力了。”

2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試譯有人問孔子說“先生為什麼不從政啊?”孔子說“《尚書》上講"孝悌啊孝悌,隻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國政也會由此理順的。’”這也是從政嘛,何必非要當官才算從政呢?”

2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ni),小車無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試譯孔子說“做人卻沒有誠信,真不知道還能乾什麼。好比大車轅沒有活銷,小車轅沒有銷釘,這車子怎麼走啊?”

223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試譯子張問“今後十代的情況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說“殷代承襲夏代的禮儀製度,廢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來的;周代沿襲殷代的禮製,廢掉什麼,增加什麼,是看得出來的。這以後要是有繼承周代當政的,就是傳承百個世代,也可以預先知道它。”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試譯孔子說“有些鬼神不是保佑自己的,你也硬去祭拜求福,那是諂媚。眼見公義受損而不挺身而出,是沒勇氣。”

31孔子謂季氏,“八佾(yi)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試譯孔子談到季氏,說“在自家庭院裡辦天子的八佾舞會,這種事情都能忍心做出來,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忍心做出來呢?”

32三家者以《雍》徹撤。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試譯仲孫、叔孫、季孫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時,唱著《雍》這首天子祭祖詩來撤除祭品。孔子說“"各方諸侯助祭,肅穆天子主祭。’《雍》詩的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yuè)何?”

試譯孔子說“做人沒有仁愛,禮儀怎麼能到位?做人沒有仁愛,音樂怎麼能到位?”

34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ng)儉;喪(sāng),與其易也,寧(ng)戚。”

試譯林放請教禮製的根本。孔子說“提了個大問題啊!就一般的禮儀來說,與其大事鋪張,不如力求儉樸;至於喪禮,與其過分周到,不如萬分哀痛。”

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無也。”

試譯孔子說“蠻夷邊鄙之地有君王,不如中原華夏之地沒君王。”

36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汝弗能救與歟?”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試譯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對冉有說“你不能勸阻他嗎?”冉有說“不能。”孔子歎道“唉,難道說泰山的神靈還不如林放懂禮嗎?”

37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試譯孔子說“君子沒什麼好爭的,一定要爭的話那就比比射箭吧。射手首先相互揖讓,登堂射箭;射完後相互作揖下堂,比輸的喝罰酒。這種比爭是有君子風度的。”

3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試譯子夏問道“"一笑這臉蛋好美啊,一雙黑眼睛好亮啊,白淨淨的平添燦爛啊!’是什麼意思?”孔子說“底子白淨,文采是畫上去的。”子夏又問“禮也是加上去的吧?”孔子說“啟發我的是商啊,現在可以跟你一起品《詩》了。”

39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試譯孔子說“夏禮,我能夠講一講,隻是杞國的不足以驗證;殷禮,我能夠說一說,隻是宋國的不足以驗證。原因是典籍和賢人不夠。典籍夠、賢人夠,我就可以驗證它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試譯孔子說“禘祭大禮,從開頭獻酒完畢後再往下,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311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試譯有人請教禘禮的學問。孔子說“不曉得。也許對於明白人來說,要想掌握天下就像看這裡一樣吧?”一邊說,一邊指著他的手掌。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yu)祭,如不祭。”

試譯孔子祭祀祖先,真如祖先就在眼前;祭祀神靈,真如神靈就在頭上。孔子說過“對我來說,假如祭祀不是人在心在,那就跟沒祭一樣。”

313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試譯王孫賈問道“俗話說"與其討好奧神,不如巴結灶神’,什麼意思?”孔子說“不是那個說法。違背了天理,就沒法祈求上天保佑了。”

314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



最新小说: 當十八號女配放棄算命之後 直播算命太準全網一起吃瓜 快穿七情六欲都是我的養料 慢半拍的大聰明 我是一條小青龍,開局要求上戶口 龍太子 覺醒鑒寶讀心術,我撿漏狂賺百億 和離後她颯爆邊關,父子雙雙火葬場! 無儘微塵 我一無敵老祖,你挖我出來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