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總是能輕易剝離似乎有交情的群體。
隻有忠誠可以衝破利益,而這就必然產生君臣或者信仰。
在現實中不要相信什麼口頭或者日常的友好站位,要看利益和忠誠內核。
工作上的事就講績效是最明智的。
不是誰都願意做家臣,不是誰都能做主君,不是誰能做好家臣。
既然舊日已經淪落到向錢看齊的境地,就不要抱有幻想了。
要麼有親緣加持,要麼就是利益共同,要麼能力互相加持,反正不要隻憑所謂的感情和人品,這些東西在軟弱的人那裡保持不了長久。
有信念和意誌堅強的總是少數,就用利益綁定比較乾脆。
好的故事就是讓人代入,吸引人往下看,有時候自說自話也要說話者本身具有魅力。
真正的美好是吸引大眾的,就是接近道的本質。
道細致說來就是真善美。
而作品可以往這三方麵靠攏,至於風格外在表現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探索。
藝術家就是窺見了那股氣,抓住靈感的風並且畫出來了。
最好還是自己創作,因為境界層次越高,就是能理解的人越少。
竹林七賢哪個在當時不被看作怪異的人。
名聲困住俗人,追求道的人更應該認識世界,認識本質。
要發財就學發財的路,要搞作品就學習高級的技巧,看人的眼光,發現事物本質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最厲害的就是很快能抓住核心的人。稍微遜色點的就是被現實教訓,不管是痛還是樂,那都是一種推動往真實核心前進,有悟性和慧心的人自然明白。
外人在求索真理的路上真的不重要,頂多是提供素材和情境幫助能領悟的人更深刻地明白感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差不多就是道。
看那位大哲莊子,舉很多例子,奇形怪狀的人隻要悟道都是很逍遙飄逸的,那種神韻和氣質最難得。
不懂的人頂多是作為殼子展現那種境界,對殼子不需要太多感情。
因為你苦口婆心地講,他們也不會明白。
孔子也說勸朋友三次還不接受,就不用多說了。
無益。
文娛業一旦跟名利掛上,就是爭鬥性增加,往著稀少和層級,是社會階級、資源搶奪的濃縮和戲劇化。
把資質平庸的人推入名利場,就是更加考驗心性和定力的。
濃縮的試煉和奇幻、迷離的微世界。
弱肉強食,爾虞我詐,上下層級,看待身處其中的人如何選擇。
當然上的了最高的那層的人必然各種條件加成,天時地利人和,那麼華宇最傳奇的組合——鏡女團,就是那批最高資質應時而生,組織者和實踐者缺一不可。
鏡這個團,沒這些團員,都可以擱置一段時間,等待製作人滿意的團員,再誠摯要求加入。
一代團開拓,二代團就是巔峰,之後的團水準是業內峰頂,當然鏡團內部二代是最厲害的。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