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掙紮求活!
馬淳不知道孫權已經把他當做關羽那樣的忠義之臣,並且定下讓他去崖洲島新設縣城,甚至連縣名都給他取好了。
他在孫權麵前放下話來,說要在三年內百萬石糧食。他放的這個衛星就是想要孫權認可他的開拓崖洲島的計劃,並且由他來實行。他感覺孫權應該會答應他的請求,隻是心中還是有些忐忑不安,生怕孫權隻是一時衝動,到頭來否決他的提議。
畢竟在以往的曆史上,根本沒有開拓崖洲島成功的先例。就算當年的伏波將軍馬援,也隻不過因為平定叛亂而跨海占領崖洲島。為了穩定當地百姓的情緒,建設了許多利於農桑的水利工程。不過隨後許多漢官在崖洲島橫征暴斂,做下了很多讓島上黎人深惡痛絕的事。導致黎人再次起來反抗朝廷,最後漢朝廷隻能撤出崖洲島,最後崖洲島隻是在紙麵上還屬於漢朝廷,實際上就是黎人的自治領。
他要開拓崖洲,必須與以往官吏不同,而且需要得到孫權的認可。所以他認為眼下他要寫的條陳一定要建立在切實可行的基礎上,決不能大而化之的空洞之言。
不過馬淳也不是非常擔心他策略的可行性,畢竟後世強大的派對國給他了眾多科學可行的管理模式和策略,隻要他按部就班的實行下去,相信那些淳樸、勤勞的黎人會接受他的統治。
所以他在條陳中詳細回顧了當年大漢朝如何開拓交州以及朱崖郡所屬的崖洲島,指出前漢所以最終失敗的原因就是在崖洲設立郡縣之後,沒有重視郡縣的建設,“長吏之設,雖有若無”。即使派了官吏管理,但在此“九甸之外,長吏之選,類不精核。漢時法寬,多自放恣,故數反違法”。由於立法不嚴,法製鬆懈,因此對這些新開設的郡縣,不能進行有效管理。
還有,漢時貪官汙吏橫行,隻顧自己攫取利益,對崖洲黎人橫征暴斂,令民不堪擾。他特意舉例說明當時竟然有官員因為一黎人婦女有一頭美麗的長發,就勒令她把長發剃下來作為自己的裝飾品,這才導致了黎人大規模的反叛。
這個例子是他以前曾經在海南旅遊的時候,參觀當地博物館時看過的記憶比較深刻的內容,所以一股腦寫在條陳裡。不過他卻不知道,這些都是兩年後東吳尚書仆射薛綜在陸凱與將軍聶友渡海攻取崖洲島時所作的檄文上的內容。如今他先寫了出來,不過要是他率先渡海在崖洲島上設立縣城,也就沒有後來薛綜的檄文了。
寫完先漢失敗的原因後,馬淳就著重寫了占領崖洲島的必要性。因為隨著東吳和南洋諸國貿易的持續開展,東吳有必要將他的實力展現給南洋諸國。崖洲島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隻有牢牢控製住崖洲島,才能保證東吳水師能夠威懾住南洋諸國,從而實現萬國來朝的盛況。
而島上廣袤的沿海平原地帶,又是重要的產糧基地。隻要能夠穩定住島上的黎人,源源不斷的將東吳流民遷移到島上,那麼數年之後,為朝廷年供百萬石糧絕不是誇誇其談的虛妄之言。
最後,他在條陳裡寫道“臣指天發誓,隻要陛下與臣五百精兵,若崖洲不能年供百萬石糧,則臣一日不回大陸。”
三日後,當他講條陳送進石頭城太初宮,孫權在朝會上將他的條陳公布與眾,刹那間震動了朝堂。朝堂上下議論紛紛,絕大多數朝臣職責馬淳大言欺主,不少人甚至出班上奏,要求皇帝孫權治馬淳妄言之罪。
隻有一小部分人,如薛綜等詫異於馬淳的言論竟然與他們心中所想非常接近,於是出班支持馬淳,不過他們也擔心如果沒有大軍的幫助,馬淳是不可能順利拿下崖洲島的。
而諸葛瑾、朱然、步騭三個軍中大佬,因為在左將軍朱據假錢案中坐視呂壹亂政,沒有上書勸諫皇帝,孫權剛剛下旨斥責了他們幾個。今日見孫權拿出馬淳的條陳,估摸著孫權應該是支持馬淳的,於是出班表態謹慎支持開拓崖洲島疆域。
嚴畯向來對朝政不發一言,侍中胡綜隻是孫權的幕僚顧問,在朝堂上一直是個觀察者的角色,所以隻有丞相顧雍出列做了總結性的發言。
顧雍認為,在如今曹魏依然強盛的事態下,與蜀漢又是日趨交好。要在這三足鼎立的時候取得先機,開拓南洋勢在必行。
他說道“如今天下,膏腴之地大部落入曹魏之手。蜀漢雖國小,但其擁有險關要隘,且成都平原乃天府之國,糧草不慮。而我大吳雖廣有土地,然屯糧之所皆出江漢兩國交界之處,若曹魏南下,則糧草困乏。
馬淳之言,雖略有瑕疵,看似狂妄之舉,但崖洲島地方千裡,稻米一年三熟,若能開辟,則我大吳可解缺糧之慮。如此利國利民之策,即便有冒險之嫌,臣以為也當實行之。況馬淳隻需五百士卒,就算全軍儘墨,也不傷大吳根本。
將來若真如馬淳所言,崖洲島為屯田良地,就算他真的全軍儘墨,朝廷也可另選良將乾臣再度跨海征討。臣請陛下聖裁獨斷,允其跨海設縣。”
孫權振身而起道“丞相所言,真乃老誠謀國之策。孤意已決。下旨,劃崖洲島為朱崖郡忠義縣,著令馬淳為朱崖郡忠義縣長,忠義都尉。令其率侯官樓船都尉所五百精兵跨海設縣,島上軍政可便宜行事不必上報州郡。另,年供百萬石糧之前不許馬淳離島上岸。”
這份前所未有的聖旨一出,頓時開創了東吳自立國以來三個第一。
首先,是東吳所有縣當中疆域第一,崖洲島方有千裡,在漢時就設有兩個郡十六個縣,如此廣袤的疆域,如今卻竟然編成了一個縣;
其次,馬淳以寒門白身且毫無軍功的情況下被授予都尉的軍職,並成為最大的縣的縣長,而奇怪的是,這最大的縣隻是縣長而不是縣令,竟然還能軍政之事便宜行事而不需上報州郡,簡直就是國中之國一方諸侯的存在;
最後,皇帝孫權竟然真的把馬淳的誓言寫進聖旨,年供百萬石糧之前不許馬淳離島上岸。這又等於給馬淳上了一道枷鎖,假如馬淳不能達到年供百萬的目標,就隻能一輩子待在那個蠻夷之地,老死崖洲島了。
這道聖旨一出,朝野震動,大吳各地官吏紛紛把目光投向京師建業,各種議論猜測不脛而走,甚至慢慢的傳到了曹魏和西蜀國內,讓馬淳的名聲一時響徹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