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掙紮求活!
東吳這時候除了越國以外,幾乎就是個爛攤子。
為了購買股票,各地豪強世族花光了家族資金,根本無心耕種,土地大量拋荒。並且為了北伐和平叛,不僅國中精銳被馬淳軍消滅殆儘,還征召了不下十萬的民夫,使得國內青壯幾乎一掃而空。
好在有越國糧食輸入,還不至於造成糧荒。但是荊揚二州人口卻大量流失,各個郡縣除了一些世族豪強的莊園和城池附近還能看到一些人煙,其他地方幾乎都成了野獸樂園。
其中長江沿岸的宜都郡、南郡、江夏郡、廬江郡、丹陽郡、吳郡和京師建業還好一些,經過統計,這些地區加起來有二十餘萬戶,人口接近百萬。但是荊南大部分郡縣,以及揚州南部郡縣,村莊百不存一。大量青壯被征召之後,剩餘百姓不堪朝廷苛政,紛紛難逃進入越國。
整個吳國人口雖然已經超過千萬,但原越國就占到九成,接近九百萬。而擁有荊揚二州的吳國直屬州郡,僅有百餘萬人口。
其實要不是馬淳率軍北上,還有曹魏內部也不安定,蜀漢和東吳還是戰略同盟關係,東吳早就難以抵擋曹魏軍南下了。
在這場內亂中,受傷的不僅是東吳百姓,還沉重的打擊了所有江東世族豪強。
因為隨著馬淳的越軍北上,率先崩盤的就是股市。大量隻存在紙麵上的工坊被揭露出來,使得那些傾家蕩產購買股票的股民瘋狂拋售手中的股票。短短數日,這些原本被人們當做傳家寶般的紙片頓時身價暴跌,變得一文不值。
作為幕後操縱者的朝中權貴們惶惶不可終日,隨時麵臨著被暴怒的股民撕的粉身碎骨的風險。好在越軍兵臨城下的壓力讓股民們暫時不敢起來暴亂,更好在丞相孫峻的死讓這些權貴找到了替罪羊。
所以當越軍擊敗朝廷大軍,進發到建業城時,這些權貴們才會迫不及待的要求皇帝孫亮開城迎接,就是為了借助馬淳的大軍震懾這些破產股民,擺脫城中軍民暴動的危險。
對於這些,馬淳心知肚明,股市的概念是他提出來的,也是他主導在建業城實施的。隻是他深知沒有約束的股市造成的後果是如何恐怖,所以越國商會股市才會那麼守規矩,並沒有以虛假信息誆騙入市股民。
最後還趁著吳國建業股市的瘋狂,趁機回收越國工坊股票,全身而退。兩相對比之下,馬淳還贏得了吳國百姓的民心。
在吳國朝野和百姓看來,越王馬淳不但在治理國家上無人能比,讓越國國勢蒸蒸日上。越國的商賈更是講究信用,絕不會以虛假信息欺瞞他人,獲取不義之財。
他們隻會認為,股市是好的,越王馬淳當初就是想分利與吳國股民才設立的股市。但是吳國那些當權者卻無視市場規律,肆意更改規則掠奪中小家族乃至百姓的財富,才造成了國內經濟蕭條,大量宗地階層的破產。
在某些人的輿論引導下,吳國上下莫不群情激昂,迫切的期待越王馬淳能夠力挽狂瀾,誅除奸佞,為吳國帶來朗朗乾坤。很多激進的底層士人還四處串聯,投書越王府,希望馬淳能夠儘快整頓朝綱,選拔賢良,驅除奸佞。
在這種情況下,馬淳並沒有受到東吳這些人的影響。他既沒有立刻整頓朝綱,清除那些所謂的奸佞,也沒有對東吳朝廷的格局設置做出變動。甚至連王後甘氏的仇人孫魯班,以及王妃彭氏的仇人全氏都沒有馬上處置。
隻是派遣越國禦史大夫謝勖會同情報司參軍秦川人一起,設立專案組調查越國商人被害一案。然後就帶著越國官員回到故鄉山陰城。
現在對於偏居南疆的越國來說,都城設置在崖洲島瓊山城已經不能滿足越國擴張需要。隨著中南諸國反抗勢力逐漸消滅,成為一個個殖民地,南方經濟貿易圈已經形成。崖洲島成為了南疆經濟中心,可以輻射周邊數千裡範圍。
可是要逐鹿中原,崖洲島實在太過於遙遠,中原大地大片國土沒有水路可以到達,也使得越國軍隊行軍路途和後勤壓力大大增加。為了將來北伐和西征,就必須要找到交通便利、適合發展的據點。
在東吳傳統觀念中,南郡江陵城,江夏武昌城,還有京師建業都是北上西進的最佳地點。可是這些地方要不是如建業那樣傳統勢力盤根錯節,內耗嚴重,需要耗費大量精力處理內部矛盾。要不就是經過長期戰爭,城市破壞極為嚴重,人口稀少。都不是馬淳理想中的根據地。
而山陰城北麵就是錢江,崖洲島物資人員運送非常便利。位於後世杭嘉湖平原中心,地勢極為低平,河網密布,麵積約7620平方公裡。可以作為越國重要的糧食產地和工業中心。
山陰城本是春秋時期五霸之一越國的都城,銅鐵礦產豐富,又是吳國經濟重鎮之一。當年孫策、孫權兄弟相繼兼任會稽郡守,在東吳各郡中政治地位非常特殊。
山陰謝氏,賀氏都是馬淳核心班底,鐘離氏世代與謝氏交好,馬淳本身也成名於山陰,在這一帶有很高的威望。就連盤踞在山陰南部的山越,也因為彭氏姐弟的原因,對馬淳抱有好感。所以馬淳在山陰治政基礎非常雄厚。
這幾年因為濮陽興治理地方非常酷烈,導致了山陰乃至會稽郡民不聊生。有愛民如子聲譽的馬淳將越國都城設在山陰城,簡直讓會稽郡以及山陰城百姓翹首以盼。
綜合這些因素,在馬淳以及越國龐大的財力物力支持下,山陰城定會迎來飛速發展,再度成為當今天下最重要的經濟政治中心。
東吳屢經內亂,又經過股市摧殘,國內世家豪族大半破產沒落,正是馬淳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最好時機。
越國有一整套成熟的管理治政體製,又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十幾年普及到平民百姓的教育機製,造就了大量經過現代教育的年輕人才。
而那些沒落的世族豪強,隻有通過學校回爐改造,才能獲得入仕的機會。為了重振家業,這些一無所有的底層士人,根本沒有一絲反抗的資本和欲望。隻有努力適應越國體製,才不會被時代所拋棄。
因為讀書識字已經不是他們的壟斷優勢,越國就算普通百姓,絕大多數知識水平也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這些人除了再度通過學校學習越國各專業知識,就算不入仕,放下身段進入商行都沒有多少競爭力,沒有多少商賈老板願意延請這些自持身份的舊有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