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想做一個好臣子的意思就是和馮智彧現在一樣,隻要有事情就會儘力的想辦法去解決,哪怕以他一個開國縣子和太子太傅的身份並沒有太多的權利。
而做一個好臣子的意思就不太一樣了。
做一個好臣子可以理解為做一個讓皇帝稱讚的臣子,但這個範圍太廣了。
順臣也是好臣子,皇帝說什麼就會做什麼,但是在李世民的期望中可不是想讓馮智彧做這麼一個臣子。
做一個順臣是好事兒,但這種人往往在皇帝沒有開口的時候他們都不會有動作,即便是皇帝開口了他們也會儘力的把事情做好,但卻不會多做。
現在在回過頭來想一想,如果馮智彧成了這樣的一個臣子會怎麼樣?
扭力投石車、火藥、馬蹄鐵、曲轅犁甚至是土豆紅薯他都不會拿出來。
做一個好臣子很簡單,皇帝說什麼就聽什麼就好了,有道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皇帝沒要求還上趕著的臣子可不是順臣。
甚至連個好臣子都算不上。
看著眉頭緊鎖的李世民,馮智彧的表情輕鬆,似乎絲毫不會為此而擔憂。
因為這是他最後的底線。
哪怕是來到大唐已經二十多年了,但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底線,從未變過。
那就是他首先是個華夏人,在那之後才是一個大唐人。
對於倭國的那群矮子,除了少數的幾個敗類會沒有反應甚至是跪舔之外,馮智彧相信剩下的華夏人都會做出和自己一樣的決定。
“你自己注意一點兒,彆讓人抓住了把柄,不然的話到時候就算是朕恐怕也沒有很好的辦法。”
“朝政現在的情況你也清楚,有時候有些事兒就算是朕願意都不一定能成功。”
這話一說出口就代表著李世民這個皇帝已經讓步了。
說出這些話的他不是站在皇帝的立場上,而是站在一個老丈人,一個和嶺南馮氏合作者的角度上來說的。
人的關係都是相互的,之前馮智彧願意後退一步,那麼現在他也願意後退一步。
哪怕他仍然不知道馮智彧為何對這些倭國使臣們這麼仇視。
“那就謝謝您體諒了,到時候得到的東西我都會給您送回來。”
馮智彧從來就沒奢求過要得到李世民的支持,能讓李世民給出這樣的答複馮智彧已經很滿意了。
而他也原因因此再退一步。
“國庫現在很缺錢嗎?如果缺的話等到夏季的時候兒臣我應該能拿出來一點兒,如果不是很缺的話您就稍微頂一頂,這些錢以後會有大用的。”
“缺倒不是很缺,去年的情況比前兩年好很多,所以大唐並不怎麼缺錢。”
李世民之前也就是和馮智彧嗆兩聲,並沒有真的要錢的意思。
“那您就先挺一挺吧,這些錢如果用好了的話說不能能讓某些聯合起來的人就此失勢,甚至是連根拔起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馮智彧眯著眼睛,但話語裡滿是寒氣。
而李世民在聽到馮智彧這話裡有話的話後也是眯起了眼睛。
顯然,他聽懂了馮智彧話裡潛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