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短視頻被古人看見了!
第111章有的人看似是凡人,可是卻肩比神明(一)
有的人看似是凡人,可是卻肩比神明雜交水稻袁爺爺
當我們一提到糧食,我們第一個能想到的便是袁爺爺。
他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人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傑出貢獻。
1964年,袁爺爺開始研究雜交水稻。
1966年,袁爺爺發表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成功拉開了我國雜交水稻的研究序幕。
1973年,在第二次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會上,袁爺爺正式宣布先行雜交水稻三係配套成功,水稻雜交優勢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讓糧食畝產量開始發生了質的飛躍。
1987年,袁爺爺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頒發的科學獎。
2004年。袁爺爺獲得了世界糧食獎。
……
2023年十月十四日,’超級稻’經過五年的攻關,再次創世界紀錄,達到了平均畝產12515公斤。
秦朝。
秦始皇看了天幕上的視頻,把驚掉了下巴。
要知道在他們大秦,雖然也有水稻,可也隻是五穀之一。
不隻是如此,產量也是極低。
而天幕上所說的畝產的斤數,隻怕他們數十畝的產量也達不到這麼多。
想到以前,在知道後世有一種作物,能夠養活一億人,他就夠吃驚的了。
畢竟在秦始皇看來,新的農作物,肯定是有優勢,他背後是大量推廣。
然而這次知道後事的稻穀竟然也達到了1000多公斤一畝,簡直把他驚呆了。
同時他也明白了,為什麼後世能夠養活那麼多人。
而且有那麼多人,沒事在全國旅遊。
如果大秦有這樣高的畝產,有那樣的機器,隻怕大秦的百姓也如後世一樣,可以在全國旅遊。
隻可惜大秦沒有這種東西,而那墨家子弟也實現不了那種機器。
這時候他也明白,為什麼有的人是凡人,卻卻肩比神明。
漢朝。
漢武帝劉徹天幕上所說,他流下了口水。
他覺得如果大漢有這樣的人物,不要說肩比神明,那簡直是遠古時代的神農。
如果大漢有這樣的人物,他們大漢就會有足夠的糧食去攻打匈奴。
而那小小的匈奴,不過是跳梁小醜。
隋朝。
楊廣看到天幕上的信息,他有些被震驚到。
自從他開走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之後,這天下的糧食就有些緊張。
雖然在他看來問題不大,隻是如果真的像天幕上所說,能夠畝產稻穀1000多斤,隻怕他可以再修建很多超級工程。
唐朝。
李世民看著天幕上的信息,再想起大唐稻穀的產量,他覺得極為不真實。
要知道在他們大唐,一畝地的糧食大概也就100多斤。
而且後世的糧食產量竟然那麼高,是他們大唐一畝地的10倍。
他很是希望知道,後世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他大唐也有這樣的產量,就算在天災麵前,也能安然度過。
現在攻打高句麗,更不需要為後勤發愁。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