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太陽升!”
“東方出了個……”
下午時分,一陣廣播聲突然打破了村裡寧靜的午後。原來是村裡的喇叭開始播報,那洪亮的聲音猶如一把利劍,直刺人心,讓原本安靜的山村瞬間變得喧鬨起來。
“喂!”
“喂!”
“社員們請注意了啊!”
“社員們請注意了啊!”
“下麵播報一條好消息!”
“下麵播報一條好消息!”
“今天晚上6點半,將在村北頭的訓練營內放映電影。請大家做好準備,屆時注意會場紀律,管好自家的孩子們不得亂跑……”
……
到了下午5點鐘左右,一些心急的鄉親們都已經聚集在營地的門口著急的等待起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是越聚越多,孩子哭、大人叫,人山人海看熱鬨。
農村裡的人一年到頭的看不上一回電影,有的人這輩子還沒看過電影呢。
這個年月裡,如果聽到那個村子有放映電影的,臨近的村莊都在躁動。
要是能隔斷時間就演場電影,那這個村子裡的大人小孩好像都倍有麵子。
附近的小自然村一年到頭撈不著這樣的待遇,隻能眼巴巴地盼著什麼時候也能在自己的家門口看上一場電影。
就這還是新華夏成立後,為了讓更多的人們群眾看上電影。於一九五零年,電影局在南都舉辦了第一期放映員培訓班。
全國各地選派了兩千多人來參訓,由於人實在是太多,連桌椅板凳都不夠,學員們隻好坐在院子裡聽課。
後來這批人被分配到全國各地去,他們就成了“放電影的人”。至此,農村人也有機會在家門口看場電影了。
最開始的時候,農村裡放映電影是新事物,很多人還不會看電影,換個場景或出現個新人物就跟不上情節了。
放映員還要當解說員。
還有時候,放映員要在電影開始前先用幻燈片“預告”一遍人物和場景,“劇透”完再放映。
當然在這個年代放電影的機會真不多,一般村莊有重大節日或者辦喜事才會放,放電影就算是村裡的一件盛事了,大家都會像過年般高興。
最高興的就要數小孩子們了,通常前幾天就談論看電影的事。到了放映那天心情最為激動,放學鈴一響就趕緊飛奔到家,扛著凳子去電影場占位置。
大家都想占一個中間點的位置,所以要拚時間節點、要拚速度,當然這些都是小孩子們乾的活,大人要乾農活可沒時間理會這些。
眼瞅著門口的人群的數量不斷地增加,把營門口圍得水泄不通,場麵越來越擁擠。
劉之野擔心會發生踩踏事件,於是下令打開營門,讓鄉親們進入訓練場。並且派了一個班的隊員,協助村乾部們維持現場秩序。
幸虧小雨不大,經過下午的陽光照曬,場地隻是有些濕潤,沒有踩踏出泥濘不堪的痕跡。
在六點鐘時,許大茂帶著兩個人,滿臉得意地開始操作起攝影機。他們懸掛起影幕,仔細調整位置,準備放映電影的事宜。
由於營地裡已經通電了,就不需要發電機,否則他們還嘚擺弄一陣兒發電機才行。
過了一會兒,吃完飯後,集訓隊員們列成一個個方陣,喊著口號整齊劃一地走來。
人群頓時被吸引住了,喧鬨聲逐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安靜和期待。
幾百號人身著統一的白色製服,步伐鏗鏘有力,仿佛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隊員們的口號聲在空氣中回蕩,如同戰鼓般激昂,讓人不禁為之振奮。
“一二一,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立定!”
“坐下!”
“嘩!”地一聲兒,緊接著,大家整齊地坐回了座位。看到這一幕,一些村民忍不住自發地鼓起掌來。
遲登一會兒,劉之野等領導,也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