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抗戰,與劉之野是熟人,他正是街道辦主任王姨家中的老疙瘩,而且他們兩家關係莫逆,宛如一家人。
那麼,李抗戰究竟為何會出現在警衛二師,還成為了一名士兵呢?
這話還得從去年李抗戰高中畢業說起。
李抗戰去年高中畢業,遺憾落榜。王姨夫婦建議他複讀一年,今年再戰高考,爭取圓大學夢。
可是這皮猴子,打死也不願再讀書了,堅決地拒絕了繼續深造,一心隻想畢業後參加工作,追求個人的生活獨立。
王姨夫婦最終無奈妥協,隻得點頭應允。細想之下,高中生也算是個不錯的出路,至少畢業後能步入公職,成為國家的一份子。
知子莫若父,李景琦對李抗戰的跳脫性格深感憂慮,唯恐他在工作中因衝動而釀成大錯。
他就想著磨一磨李抗戰的性子,最好送出去鍛煉一下。
兩口子正琢磨著怎麼安排李抗戰的時候,恰巧劉之野兩口子前來串門子了。
劉之野聽聞王姨的憂慮,果斷地表示:“王姨、李叔,此事我來處理。我保證,定能將抗戰老弟錘煉成一塊堅韌的好鋼。”
李景琦聽聞此言,眼中閃過一絲亮光,“哦?你的意思是推薦他加入公安隊伍?”
劉之野點頭微笑,言簡意賅道:“我們支隊下半年的招新工作已啟動,入選者將接受為期三個月的軍事訓練。”
“我覺得可以把抗戰老弟送去鍛煉鍛煉,這小子的性格我知道,雖野性難馴,但正義感強烈。
他之前地每次惹事生非,他也並非恃強淩弱,而是挺身而出,為弱者打抱不平……”
“這是沒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隻要走對了路,這臭小子一定會成才的!”
李抗戰在一旁站著,他一個小輩沒還沒長輩同坐的資格。
其實是,李抗戰向來對劉之野心存畏懼,因鬥毆頻繁,派出所成了他的“第二課堂”。
他也不敢讓父母知曉,每次都是劉之野出麵將他撈出來。當然了,劉之野出麵地後果也挺嚴重。
李抗戰聽聞能當公安,即刻興奮地躍起。長期受公安人員“熏陶”,他對這個職業充滿著敬畏,夢想著自己個兒有朝一日也能穿上警服,與犯罪分子進行較量。
沒想到,如今夢想照進了現實。
李景琦與王姨對此深感滿意,李抗戰熱衷於當公安,既能得到鍛煉,也讓人放心他未來不會走偏。
況且,還有劉之野這麼大哥照應著,李抗戰隻要彆不著調,未來的成就定然差不了。
就這樣,“精神小夥兒”李抗戰被塞進了集訓營。還彆說,這小子有股子韌性,愣是熬過了三個月的“魔鬼訓練”,加上他文化水平高,成為了支隊的重點培養對象。
再後來,隨著治安總隊的改編,文化水平高的一些戰士們就被挑選進了技術兵種。
李抗戰在那種環境下,毅然加入了炮團。憑借他出眾的文化素養,即使身為新兵,其操炮技術也絲毫不遜色於老兵們。
在二師,李抗戰這樣的典範屢見不鮮。原治安總隊的戰士們普遍文化水平高,多數具備初中及以上學曆,不乏高中生、大學生。
這些高素質人才為警衛二師的技術兵種提供了豐富的優秀兵源,確保了部隊的整體素質與戰鬥力。
六十年代,夏國的戰士們普遍文化基礎薄弱,他們中大部分僅具備小學文化水平,或是來自農村,鮮少有機會接受教育。
這些樸實無華的戰士們,卻用他們的勇氣和堅韌,書寫著屬於他們的傳奇。
偉人說過:“要好好學習啊,一個軍隊沒有文化可不行。”
這時期每支部隊裡都有本政治部下發的《漢語拚音》,因為有的戰士入伍時甚至還隻會寫自己的名字。所以他們平日裡需要看這樣書提升自己的知識。
部隊裡也會組織學習文化的活動,這樣有利於戰士們學習新知識和鞏固已經會的知識。戰士們參加活動非常踴躍,學習的熱情十分高漲。
夏軍一直有重視文化教育的傳統,早在紅軍時期,夏軍一直都非常重視對軍隊士兵的教育。
當年收獲季起義後,夏紅四軍就成立了教導隊,專門教導軍隊中的中低層乾部,每天除了和敵人交戰,就是要用來學習。
而隨著規模擴張,各個部隊都會開設隨營學校,用來培訓乾部。
夏紅軍委還把各個部隊的學校整合起來,成立軍事政治學校,讓那些熱愛學習,意誌堅定的乾部,進入到學校接受專業性的現代軍事教育。因此,夏紅軍能夠出如此多優秀的指揮員。
而對於普通的夏紅軍戰士,軍隊對於他們的要求就是基本完成掃盲,需要能夠認識至少認識500個字,能達到寫信讀文件的程度,如果真的非常熱愛學習,那就可以繼續深造。
到了抗戰前,夏紅軍戰士的識字率普遍已經達到70以上,另外地30基本上都是新招收的戰士,由此可見當時紅軍整體地文化程度是非常高的。
在部隊這個熱血的熔爐中,即便是“碎銅爛鐵”,也能被錘煉成堅韌不拔的鋼鐵戰士。
所以,部隊的退伍轉業戰士們,就成為地方上炙手可熱的人才。
他們兼具文化與素養,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是各行各業爭相吸納的寶貴資源。
劉之野頻繁深入部隊視察,他的一些事跡也在全師上下傳開,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隨著最新一期的《夏國解放軍報》上的頭版頭條,“學習劉之野、趕上劉之野、超過劉之野”把“劉之野訓練法”以及劉之野給推上了輿論地高潮。
至此,“大抓教練員、大辦教導隊、大興教學法”全麵掀起了全軍性地練兵熱潮。
有一次,劉之野在視察某步兵連隊時,對部隊裡正在熱衷地“劉之野訓練法”又提出了著名的“練兵三問”。
“在深山密林裡,刮著狂風、下著暴雨,既沒有指北針,又沒有向導,你們連能不能夜行百裡到達指定位置?”
“在各種距離上,在表尺規定的射程內,不論出現什麼目標,你們連的戰士能不能一舉槍就把敵人消滅掉?”
“在兩百米以內,在猛烈的炮火下,你們連的戰士能不能勇猛地衝上去,用刺刀、槍托消滅敵人?”
二師全體官兵聽得知後若有所思,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廣大官兵親身體驗教學方法、提出意見,進一步集中群眾智慧,不斷完善教學組訓方法,在相互學習、互相探討的教學實踐中,鍛煉本領、提升素養。
總結,“紅、活、硬、細、實”就是“劉之野教學法”精神內涵。
“紅”,就是思想紅、跟黨走。
以信仰築牢思想之基、以忠誠厚植製勝之源。牢固樹立“全時待戰、隨時能戰”的觀念。
“活”,就是激發官兵創新潛能,尊重官兵主體地位,發揚軍事民主,鼓勵創新創造。
“硬”,就是練強指揮能力,練好戰鬥本領,練硬戰鬥作風。
“細”,就是對照戰鬥力能力指標,逐項卡、逐人訓,做到因人施教、因裝施教、因地施教。
“實”,瞄準“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端正訓練作風,從難從嚴練兵,全部精力聚焦備戰打仗。
最後催生出轟轟烈烈的大練兵、大比武活動,掀起全軍群眾性練兵熱潮。
“人人爭當劉之野,個個練成小老虎。”這樣的練兵口號響徹大江南北。
因此,劉之野也成為了全軍的大名人。
對於這位功勳赫赫,榮譽無數的參謀長,二師上下皆引以為傲。
因此,這位年輕的參謀長憑借其卓越的領導力和對部隊的深厚情感,也贏得了全師官兵的敬佩。
李抗戰同樣如此,他與劉之野相識已有五六年,始終視其為自家哥哥看待,尊敬有加。
但是自從參加治安總隊後,對劉之野的情感是,敬畏、畏懼與崇拜交織,每次遇見他,心情都異常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