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虞姬)自序
小女生長朝鮮小藩,略知書墨,自幼仰慕天朝英雄豪傑,恨不能相見,求諸話本之間。
好讀書,粗涉經史子集,兼唐傳奇諸篇,皆不得要領。
萬曆四十七年,為報家仇,隻身赴遼東,時韃虜跳梁,黑雲壓城。
得遇平遼侯,一戰渾江,二戰開原,渾河平東虜,仰慕少年英雄,遂托付終身。
渾河血戰,至今曆曆在目,此生平快事也!
遼東苦戰,角聲漫天,醉裡挑燈,聞夫君誦文天祥《正氣歌》,不覺淚眼潸然。
心心念念,朝思暮想,才有這嶽武穆與青白二蛇故事。
藩國小民,德薄才疏,戎馬倥傯,書墨遣懷,急就章博君一笑耳。
泰昌二年十一月三十
文登縣縣衙
~~~
第一回嶽武穆兵發龍蟠磯,白素貞魂歸雷峰塔
詩曰
五代乾戈未肯休,黃袍加身始無憂。
那知南渡偏安主,不用忠良萬姓愁。
卻說宋紹興五年,定國軍節度使嶽飛率嶽家軍連奪商、虢等地,一路收複失地,所向披靡,霎時間淮北震動,金狗喪膽。
列位看官,所謂金狗,並非指是金國完顏,乃是金國扶持的“大齊皇帝”劉豫,便如我朝包衣奴才之於建州韃子一般。
且說這劉豫自從投靠金國後,在淮北壞事做儘,不得人心,一見王師北上殺來,秋毫無犯,心中惶恐不安。
次年三月,劉豫拚湊二十萬鄉兵,要和宋軍在淮西決戰。
淮河上下,軍民同仇敵愾,趙家皇帝聽聞金狗南下,嚇得雙腿發軟,正要連夜南狩,被皇太後死死勸住。
“官家七年前逃來臨安,丟失大好河山,如今還欲逃往何地?”
皇帝安定下來,於是不再南狩,又擔憂江淮各位將領不能守住防線。
各位看官,你道駐守江淮的宋國大將是哪幾個?
保靜軍節度使劉光世、奉寧軍節度使張俊。
趙皇帝以為二人不足以守江淮防線,便要調嶽飛軍沿江東下,增援劉、張二將。
奈何朝廷詔書送達鄂州,嶽武穆眼疾複發,目疼難忍,訪醫問藥,皆不能治愈,隻得暫在城西龍蟠磯歇息。
部將高寵見嶽帥傷病,不得進軍,心中焦急,叫道
“紹興五年,俺們將劉豫手下殺死大半,如今卻讓張俊劉光世二賊搶了戰功,這鳥朝廷!真讓人惱怒。”
嶽武穆身邊其他幾位將官都是紛紛叫冤,感歎官家對嶽家軍不公,大帳中聲音嘈雜,嶽飛精忠報國,見麾下都這般非議聖上,心中惱火,當下急火攻心下,眼疾更是痛疼。
話說嶽飛生平所願,不過是調兵遣將,直搗黃龍,迎還二聖,馬到成功。
卻不想他少年時便罹患眼疾,平日不怎麼疼痛,每到要緊時候,便痛如刀割一般。
任憑嶽武穆是鐵打硬漢,也遭不得這罪。
眼見得離發兵日期漸近,嶽家軍隻是駐守鄂州龍蟠磯,不得奔赴淮西戰場,三軍將士焦躁不安。
詩曰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隻把杭州作汴州。
卻說嶽爺爺麾下有一親兵,追隨多年,姓張名保,乃是臨安府人,早年開藥材店過活,後來家裡遭了大水,他隻好從了軍,漸漸在嶽飛麾下做了個親兵。
這幾日張保見嶽武穆目痛難忍,額頭汗如豆粒,心中戚戚,乘周圍沒人,低聲道
“嶽帥這病,可是要早些瞧,拖得晚了,必成惡疾。臨安城中有一郎中,醫術高明,能起死回生,快馬將他帶回,給嶽帥療治,應當能趕得上援救淮西。”
嶽飛聽了這話,卻是哂笑道
“周圍良醫都尋了,皆是束手無策,張保,你追隨我多年,當知我這眼疾也不是一日兩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