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神相!
聽了大帝的話,我心中大喜過望,這一次實在凶險,無論我的道法修煉的如何高明,但是在陰司之內,特彆是朝堂之上,這些詭計權謀,簡直令我防不勝防。
而這也使我想起了當初倉頡對於神相的定義,彼時倉頡說到“上古時期,神相需要究天法地,明察秋毫;先秦時期,神相需要學富五車,料敵如神;秦漢之際,神相需要治國有方,養民有術;唐宋時期,神相需要通曉古今,預知未來;明清時期,神相需要進可為從龍之臣,退可當一方神算。上下五千年,神相可以是街頭一位算命先生,亦可以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開國功勳,這就是神相。”
而讓我最為震撼的便是他後麵的那句話“天道是工於道法之人的頂峰,神相是心懷天下之人的夢想。”
彼時我雖然已經跟隨爺爺修行醫脈多年,但是對於相脈卻才入門,來到今天,我對於倉頡當時的話,簡直體會太深了,遠的不說,單說這道密詔,這一定是酆都大帝對於地傑的指示,若是我也玩陰謀詭計,最終就算傷敵一千,我也會自損八百,而這恰恰是大帝的目的,大帝並非是要扶持地傑,而是要削弱我的實力,因此我才選擇陽謀,使大帝不得不拋棄地傑,而我也相應的自裁兵馬,使大帝心中稍安,以求的平衡。
想到這裡,我在心中說到“神相可太難了。”
就在我出神之際,大帝取來了一個盒子,說到“吳明啊,這裡麵便是酆都城的至寶,護魂珠,陽間之人得此物,活人可以逢凶化吉,遇難成祥,死人可以肉體不腐,百毒不侵;陰間之魂得此物,修行事半功倍,不懼鬼瞳之力。”
前麵我隻顧著聽可以讓老爸肉體不腐,後麵便沒有很在意,直到最後一句“不懼鬼瞳之力”,我心底一顫,那此珠豈不是我的天敵?若是有人得到此珠,那我在陰司最大殺器鬼瞳,便沒有了作用,但是我還是不為所動,說到
“多謝大帝恩賜,我代表吳家上下以及羽林軍,叩謝聖恩!”
“快起來快起來吳明,快將此珠拿去給你父親,莫要耽誤了時辰。”大帝說到。
“多謝大帝,隻是不知大帝對於地傑是否有公斷?”我決意徹底封鎖大帝和地傑的關係,因此說到。
“啊,這個,這個我還需要再多想一想,從長計議。”大帝臉色有些尷尬,說到。
“末將不是很懂,地傑造謠誣陷當朝兵馬大元帥,大帝何故犯難?難不成那封敕令真的出自您手?若果真如此,請大帝降罪於我!”說完,我便跪倒在地。
而此時,羽林軍中操演之聲響徹雲霄,即便是身在皇宮之中,也可以聽到,我看到大帝意味深長地朝殿外望了一眼,明白他這是在掂量代價和收益,片刻後,大帝說到“大元帥不要多疑,我想來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若我不信任你,萬不會拜你為帥,那封敕令就是地傑捏造來的,絕非我的旨意,何況我也授予你生殺大權了,你若是想殺了他,下令便是。”
“非也,大帝有所不知,末將身為謠言重傷的對象,豈能擔任執刑官?若是傳揚出去,豈不為人話柄?大帝若是真的想幫助末將,就請親自降罪,若大帝縱容此類行徑,造謠當朝兵馬大元帥卻無任何懲罰,那麼日後整個酆都,甚至整個陰司之內,都將不得安寧,到處充斥著流言蜚語,到那時,大帝您就是想治罪也難以實現了。”我說到。
“大元帥所言確實是一片忠心,我也深以為在,來人,擬旨,羽林軍偏將地傑,私自矯旨,意圖不軌,惡意中傷當朝兵馬大元帥,挑撥君臣之心,曆遍經史亦難覓同罪之人,著以降為前部衛兵,並鞭刑三十。”大帝說到。
“大帝真乃寬厚仁心之人,末將佩服!”我故意說到。
“哦?大元帥是覺得刑罰有些輕?”大帝眯著眼看我。
“不敢,生殺予奪皆賴大帝一身,末將隻知行軍打仗,為大帝掃平叛軍而已,哪裡敢左右大帝的意誌。”我說到。
“大元帥一片忠心我都知道,不過我剛剛仔細思量了一下,地傑所為確實十惡不赦,這樣吧,左右,將剛剛的處罰,改降為普通陰兵,並褫奪地傑封號,鞭刑五十。”大帝說到。
“這等刑罰確實很重,與地傑所為雖不能完全匹配,但也足矣讓他長記性了。”我說到。
“不能完全匹配?唉,左右,將刑罰改為褫奪地傑封號,押送刑場,命陰曹司馬監斬。”大帝有些無奈地說到。
“監斬?大帝難道您要?”我裝作驚訝地樣子說到。
“不錯,我思來想去,地傑所為罪不容誅,殺他都便宜他了。”大帝雖然表現的十分從容,但是能看出來有些無奈。
“大帝英明!末將這就去宣讀大帝旨意!”說完,我帶著大帝的聖旨便退出了大殿,回到了羽林軍中。
剛一進大營,就看到趙雲和子龍正站在點將台上,高聲疾呼,往來部曲精神抖擻,殺氣騰騰。
這讓我十分感動,正是因為有這群忠義的虎狼之師,我才能拿到手中的護魂珠和聖旨。
想到這裡,我對於自己在大殿上的行為也有些猶豫,我這樣對待大帝,是否已是權臣所為?就像那些曆史上數得上來的當朝巨奸一般,諸如董卓之流,擁兵自重?不過馬上我就恢複了理智,今日所為,為的是老爸的護魂珠,但是究其根本,從酆都鬼王開始,到酆都三雄,乃至今天的我,大帝一直都是為了尋找一位可以平衡趙雲這位陰曹司馬的人物,如此一來,上下難以同心,君臣難免間隙,我本就是棋局中的一枚棋子罷了,隻是往日之棋子,今日竟要為棋手時,難免讓大帝不安吧。
更為諷刺的是,我這個扮演平衡者,卻成為了大帝此時的心腹大患,甚至比趙雲和子龍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知此時大殿之內,大帝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