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災害頻仍,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而民以食為天。
陸遜出身吳郡陸氏,為江東大族,受命屯田於海昌。
他將各山越遷徙到海昌縣,編入戶籍,種田納賦。
一切都做得有條不紊。
然而,陸遜的野心不止於此。
單單進行普通的屯田,無法獲得太多的功績。
而屯田的功績,沒有幾年時間根本沒有成效。
陸遜要做出成績,還必須兼顧著開荒。
一般的開荒還不行,規模必須超出江東以往的規模。
陸遜屯田的雄心,緩緩地展開。
他精心規劃著土地,根據地形和土壤條件劃,分出膏腴良田和中等土地。
為了真切地感受屯田,陸遜常常帶著眾吏,踏入田間。
他手持鋤頭和犁具,酣暢淋漓地翻耕土地。
江南大地仿佛被喚醒一般,散發出新鮮的泥土氣息。
然而哪怕陸遜以身作則,新歸附的山越眾,還是忍不住懈怠和抱怨。
“沒有足夠的農具,難道要我們手刨嗎?”
“一個農具要三個人輪流著用,還種什麼地!”
“說好的下山能過上好日子,到頭來還要自己開荒!”
一聲聲哀怨,深入陸遜之耳。
他展顏一笑,開口鼓舞道
“諸位,農具很快就會送到。”
“你們捫心自問,現在官府可曾虧你們一口吃的?”
百姓們不禁噤聲,說話的聲音都變得微弱。
吃人嘴短,他們吃官府的、用官府的,官府都沒說什麼。
他們又怎麼好意思抱怨呢!
陸遜穩住民心後,回到府衙立即督促農具的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