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謙受業於支讖門人支亮,有“天下博知,不出三支”之謂。
漢靈帝時期,他的族人便從大月氏國,遷徙至大漢定居。
董卓之亂,洛陽的秩序崩塌,支謙便遷徙至江東。
曆史上,支謙曾為吳太子孫登的老師。
其翻譯的佛經,極大地促進了佛教在神州的發展。
以至於後世出現,“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壯觀景象。
孫權和支謙交流,表示願意弘揚佛法。
作為南土的霸主,他的一言一行,都能影響大勢的發展。
江淮地區,有很深的佛教影響力。
這得益於一個人的宣傳、弘揚,也就是笮融。
笮融掌控著徐州多地的漕運,深受陶謙的信任。
他利用壓榨來的錢財,大肆地修建豪華佛寺,非常奢靡。
在百姓食不果腹的時候,笮融鑄造金銅大佛,衣以錦彩,傾動徐揚二州。
而且,他還舉行大規模的浴佛節,招攬信徒萬餘人。
這是佛教曆史上,都罕見的盛景,就這麼被笮融折騰出來了。
後來曹操舉兵入徐州,屠戮生靈。
笮融害怕兵災,然後向揚州遷徙投奔劉繇。
跟隨他的佛教徒,足足上萬眾。
孫策渡江襲奪牛渚屯時,還和笮融大戰一場,大破笮融的佛教軍。
再後來,笮融逃到豫章,殺了豫章太守朱皓。
而朱皓是漢末三將之一朱儁的兒子,稱得上是名流。
劉繇大怒,舉兵討伐笮融。
笮融兵敗逃到山中,被山越所斬。
江東的佛教盛世,也就戛然而止。
如果孫權願意扶持佛教,那麼支謙有信心大興佛法。
孫權提出,支謙弘揚的佛法中,必須強調一點。
也就是人生來就是受苦受難,隻有經曆耕種、勞役的苦難。
死後才能進入西天極樂世界。
所以活著的時候,要多種地、多服徭役,以此為殊榮。
不要出來亂搞事情,敗壞自己的修行。
如果不多種地,不多服徭役,那麼死了以後容易下地獄,飽受折磨。
活著受苦,死了還受苦。
支謙是翻譯佛教經文的“專家”,他知道要弘揚佛法,肯定少不了統治者的支持。
他振奮地脫口而出道
“沒想到至尊也這麼精通佛法,日後在下一定常來請教。”
孫權聽著支謙的恭維,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他自己什麼水平,自己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