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南土漸定,各地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
交州的翡翠、玳瑁、珍珠、象牙、犀角等,成為暢銷品。
巴蜀饒丹砂、玉石、銅、鐵、井鹽等,當然還有蜀錦、蜀茶。
孫權加強大冶鐵礦的開采、冶煉、鍛造,鞏固江東的軍備。
當然,他也加快丹陽銅的開采,以及鼓勵江東桑蠶的養殖。
江東是產絲綢的,隻是品質比不上蜀錦罷了。
如果工藝能得到改善,江東絲綢的發展,很可能後來者居上。
除了益州、揚州、荊州、交州內部的漕運貿易,呂岱逐漸摸索海上絲綢之路。
林邑等諸國覆滅以後,呂岱有感陸地進軍的艱難。
隨意劫掠弱小,容易遭受到強國忌憚和報複,一如和扶南的衝突。
所以海上貿易,不失為一個大的方向。
能貿易有錢賺,那就友好往來。
要是真的窮得連塊遮羞布都沒有,勞動力也能開創出一個新的市場。
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會存在貿易,人口貿易也是貿易。
周瑜成為益州刺史後,也在積極地複通蜀身毒道。
張騫第一次通西域時,在大夏看到了蜀國的布匹和邛竹杖。
南方絲綢之路,要比河西走廊要早。
這兩條對外的貿易通道,將會成為南土經濟最重要的支柱。
至於向中原和遼東的貿易也很重要,隻是常常遭受政策的影響。
孫權隻對戰馬感興趣,可公孫康是一個人精。
每一次江東要購買戰馬,他都會夾雜其他的牲口。
比如購買一千匹戰馬,要捆綁其他牲口上萬頭。
就這,還沒有算上遼東亂七八糟的商品。
戰馬是賣家市場,孫權不可能遠征遼東。
他能做的是通過“不買”,以此威脅公孫康。
兩邊的貿易,算不上虧本。
但孫權可以肯定,他沒有掙到錢。
中原的市場最大,蜀錦、茶葉能有很好的銷量。
兩條絲綢之路和遼東的海上貿易加起來,體量都沒有北方大。
孫權能看出來的利潤,曹操自然也能。
官府收取的過路費,是相當恐怖的。
江東商賈獲得的利潤,還沒有北方的官府高。
曹操直接割走一大塊肉,還不用和孫權商量。
江東商賈獲得的利潤少,上交給孫權的錢財自然也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