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從龍案上拿起一本奏折:“這是戶部一名員外郎的奏折,他的意思是海禁是祖製,不可違背,開海有數典忘祖之嫌,希望朕能繼續海禁。
自從朕決意開海以來,這樣的奏折就沒斷過,煩死人了,朕今日特意喊你們過來議一議,到底要不要海禁?今日議定過後,誰也不許再有異議。”
眾文武大臣大多心中一喜。
以前皇帝對這類奏折一向充耳不聞。
怎麼今天突然轉性了?
莫非是不勝其煩,所以決意遷就我等?
就是說嘛,皇帝再英明,也隻有一個人,還得大臣協助,多聽大臣的話,垂拱而治他不好嗎?
迷途知返的皇帝啊,你是個好樣的,將來在史書上的評價不會比你爹差。
當即就有大臣站出來了:“陛下,臣是一貫主張海禁的,太祖高皇帝何其英明?他定下的國策是不會錯的,還請陛下蕭規曹隨,繼續海禁。”
另一個大臣站出來附和:“張大人言之有理,祖宗成法不可變,陛下當效法先皇,垂拱而治,則正德一朝亦將不失為一段盛世。”
更多官員蜂擁著站了出來。
“陛下,請繼續海禁。”
“開海有百害而無一利啊。”
“陛下,臣等都支持海禁,還請陛下明察。”
“陛下,一定是太監劉瑾等人蒙蔽聖聽,這才讓陛下做出了開海這樣不妥的決定,臣請斬太監劉瑾等人,以儆效尤。”
朱厚照樂的直拍巴掌,對站在一旁的李承乾小聲道:“看見了吧?就算沒有世家,皇帝也彆想說什麼算什麼,後世的政局反而比你們唐初還難搞。
因為五姓七望單從姓氏上就能分出群體,黃巢拿著族譜就能挨個殺掉,而底下這幫人各個冠冕堂皇,滿嘴仁義,看起來都是好人,誰也不知道他們究竟是誰的人,又會在什麼時候站在什麼立場。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為了利益,他們或許不再以血脈為紐帶互相勾結,倚強淩弱,但卻會以師生、同年、同鄉等關係為紐帶,黨同伐異。
有人曾跟朕說,是孔夫子的儒家把人教壞了,是論語讓君子變得虛偽,實際上呢,人之初,性本惡,就算推翻孔子,銷毀論語,換個主義,這些人照樣能把經唱歪,利用各種方法摘取利益。”
李承乾大感震撼:“受教了。”
“瞧我的吧。”
朱厚照又是一笑,衝著底下的楊廷和等人道:“古人雲,除惡務儘,既然擅改祖製的口子不能開,那就把所有祖製都給恢複了吧。
比如用寶鈔給大家發俸祿,貪汙六十兩就剝皮實草,順便把內閣也給廢了,不再設殿閣大學士。
李東陽李大人,你是內閣首輔,也是天下讀書人的領袖,這個時候是不是該出來帶個好頭,主動辭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