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蔣琬請命_嘿!我是孔明!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嘿!我是孔明! > 第36章 蔣琬請命

第36章 蔣琬請命(1 / 2)

諸葛亮本來想親自去南海一趟,可被賈詡、劉曄勸住,武學學院開學典禮肯定要參加,還有就是萬一機會來臨,隨時要西進益州。

再就是劉琦身體不好,越來越弱,且他還不自愛,不知道聽誰說,要多子多福,又納了三房妾室。

不管劉琦如何努力,依然顆粒無收,連孕都沒懷上,五石散卻一天n次的量,真是良言難勸尋死鬼,神仙難救無命客,人不自救天難佑。

一日,諸葛亮在張飛、陸遜的陪伴下,騎馬外出散心,一路隨江而下,漸漸地來到烏亭。

本想隨意找一個地方吃頓飯,來到一坊市,就見一群人在圍打一瘸腿老漢。

他奮力爭鬥,用一根手臂粗的樹枝,東揮西打,幾個人都近不了身,見有了一點縫隙,他立馬一縱一縱的逃離,大家也就一哄而散,本也沒打算對他如何。

諸葛亮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個退伍老兵,悍勇異常。逐令陸遜帶點吃食去問問他。

諸葛亮帶著張飛下馬,來一坊市的一間小吃店,要了幾盤煮豆子,要了兩隻燉雞,兩斤百姓常喝的濁酒,張飛嘀咕著跟著一起吃。

張飛嘀咕是吃的太差,依諸葛亮的身份不應當,二是濁酒他嫌太差,吃不過癮,被諸葛亮一瞪眼,不得不坐著悶頭喝。

諸葛亮坐下吃了幾口,味道著實差,酒濁不說還酸,摻了不止一半的水,要不是有點酒味,最多就算是個洗酒壇的剩水。

諸葛亮仔細聽著周邊食客的話,原來此人是孫策時的傷殘老兵,因不屬於揚州軍隊的傷殘,所以安排不了進屯田村、坊市等處謀一個差事生活。

他無地無房,孤身一個人,脾氣還差,一直不順氣。東借一天,西挪一天的混日子,不是偷鄰居家的一隻雞,就是偷街邊的一包飯團。

今天又到王寡婦家,吃了一頓霸王餐,嘴裡語氣還大,不願低頭認沒錢,揚言掛賬。

大家都知道,他所說的掛賬,就是白吃,白吃就白吃吧,語氣還大的不得了,終於惹眾怒,被打出來了。

關鍵他還嘲笑揚州的傷殘兵,說他們喝屯田客的兵血,被屯田客打了一頓。

陸遜不一會兒回來,與食客聊的情況,大體相當。諸葛亮問陸遜,“以汝觀之,如何解決此類問題?”

張飛一聽,大嗓音道“管他作甚,吃飽撐的,早死早安生,該打!”

諸葛亮不以為然,仍看著陸遜。

以張飛的角度,這當然是如此,但站在一州州牧的位置上,還是要有處置之法的,安民心此為一也,關注殘弱救助貧賤,此為二也。

陸遜低頭沉思之後,抬頭說道“有二策,一成立救助署,專門救助此類人,再安置些力所能及的活,以度餘生;二集中送往夷州,開拓疆域。”

夷州也就是現在的台灣,但陸遜說的夷州是澎湖列島。

也就是送出去,不安定的因素,名為開拓疆域,實為任其自生自滅。有史記載,經常有類似流放。

成立救助署,需要錢糧,且是個無底洞,沒有人願意這樣做,這部分人不會好好的做工做活計的,也沒那份耐心,除非有家室要養活。

諸葛亮也沒有什麼好策略,回到建業與顧雍聊了聊這個話題,他推薦虞翻來處理此事,並督導現有的屯田之所,是不是也有不公之處。

諸葛亮納之。

諸葛亮決定在建業西北黃花崗,建紀念碑及公墓。紀念、安葬所有為安定天下而犧牲的將士。

清明節當日,諸葛亮親自著素衣服,帶白花至黃花崗紀念碑和公墓祭奠,並親致祭文,言詞懇切,語調悲慽。

同時宣布,以後每年的清明節為公祭日,祭奠為安定天下的死難者。

同時還宣布,士兵軍餉可累計到分田之中,傷殘補償,死亡撫恤方案。

諸葛亮公布虞翻為監理大夫,專事戰後傷殘安置、死亡補償和此類不公正的投訴。

傷殘補償按傷殘情況一到十級劃分,依次根據傷殘等級來安置崗位或田地、宅屋。

一級為最輕,如斷手指,削鼻、削耳者,一到四級還能自我勞動者以補償錢糧為主。

五到八級半殘廢者,以安置職位奉養為主,如斷腿不良於行者,安置在坊市管理,或收稅,或門衛,或公辦食店,或公辦養殖場,或公辦草場等。

九級、十級,基本生活不能自理者,郡縣奉養;孤寡者或安置在公墓或紀念碑掃墓以榮養,有家人給半響在家榮養,直至死亡。

死亡撫恤,骨灰安葬在原籍紀念碑及公墓處,撫恤由原籍軍屯按功計田給親屬或指定人;無繼承者,統一安葬在建業。撫恤統一捐獻到孤殘遺少基金。

此方案一出,基本上達到前世的誌願軍待遇,屯田客報名參軍者,更加絡繹不絕,隻能按身體條件及表現來評級。

曹軍投降者聽到這一政策,全部都想參軍,選不上的騎兵,弓兵的,重步兵的,就積極參加屯田客,報名參加預備役。

甚至不少世家家奴偷逃成流民,從而成為屯田客,再通過熬資格或自我訓練身體,以報名參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同時,諸葛亮還宣告,於毗陵新設一屯田所,專門安置孫權、孫策時期的傷殘士兵,類同揚州傷殘對待,但僅限於毗陵屯田所。

諸葛亮一直在建業待到盛夏,建業武學學院開學,在開學典禮上,諸葛亮著重闡述了為何而戰?

一為擁劉護漢,重振漢室江山;二儘早結束戰亂。現在是各諸侯混戰,最受傷的就是百姓,如果沒有戰爭,大家都能夠吃飽飯,穿得暖。

三諸葛亮保證達到,耕者有田,居有屋。

至少,在諸葛亮的治下,所有人都有田地,所有家庭都有房屋居住,就如揚州的屯田客一樣。

講到第三點的時候,全學院的師生,響起了雷鳴般掌聲。

因為諸葛亮的軍隊有三分之二是從屯田常備軍中發展出來的,投降者全部為屯田客,一年後才能參加軍隊。

即使選撥為騎兵、弓兵、重兵兵的也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屯田,隻有極少數技術兵種可以跳過屯田的沉澱與改造。

而武學學院,一半人是從軍隊裡選拔出來的,他們非常清楚屯田軍裡的待遇,也是屯田軍的受益者之一,所以非常擁護這個決定。

為什麼一定要經過屯田一年的經過呢?

因為,一你經過屯田就能分到田地,知道自己從此就有基業了,沒家的就可以有家了,有家的可以遷移過來,隻要是屯田軍人,家屬就是屯田客。

二是屯田村裡到處都有退伍的老兵,特彆是傷殘兵,能讓所有人知道,傷殘有保障,死亡家屬真的能分到田地。

三是立功了也能軍功授田。四是屯田村的人往往分在一個隊、一個什、一個伍裡,這樣就能守望相助、共同進退,甚至達到為對方擋槍箭的地步,生死與共。

這樣的軍隊,才是諸葛亮最想打造的部隊。

因為一有很大的戰鬥力,二非常堅韌,即使受挫折或埋伏也能挺過來,三有紀律性。

當然,諸葛亮現在手下還是有世家兵,和武將自己的私兵,在三國這個時期裡,隻能逐步來做,還不可能一刀切的做法。

太史慈、甘寧、黃忠等均作了自己的發言,特彆是趕回來的入學的全琮,他年紀較輕就已經是一郡的都尉了,他還是放下一切再來參加武學學院學習。

他的發言是從他自身的成長講起,還講了他為什麼要回到武學學院來學習的迫切心願。

他的發言令人印象極其深刻,大部分人覺得深受鼓舞,得到全院師生的熱烈掌聲。



最新小说: 媽媽說一定要跟著舅舅 一騎絕塵 惡鄰拿我當免費拐杖 身穿星際:棄獸們搶著求她做妻主 池醫生誘捕蘇警官成功了嗎 避難所末日時代 撿了五個哥哥後,京城無人敢惹 神道門 都和離了,誰還養著你一家 省部級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