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請賜教薑星火朱棣!
“……”
整個五軍都督府的議事廳裡鴉雀無聲,眾人都陷入沉默之中,認真消化著剛才從國師嘴巴裡吐露出來的這番言辭。
客觀公正地來說,靖難之役不討論戰爭性質等問題,僅以兵源構成、士卒出身來講,跟唐朝的安史之亂,是有很大相似性的。
燕軍的兵源構成,主要以胡人(蒙古人、色目人)和北地胡化漢兒為主,士卒出身則是既有與唐朝府兵高度相似的衛所兵,也有募兵製下的新征兵,還有朵顏三衛等雇傭兵朱棣麾下的燕軍,跟安史之亂時的那個“燕軍(安祿山國號大燕)”在這兩方麵不說一模一樣吧,也可以說是相差無幾。
而正是因為經過了四年靖難之役的戰火檢驗,正是因為很多將領都認識到了內地衛所兵戰力的低下,衛所製變革的必要性,才被在座的將軍們看得清清楚楚。
衛所製最早是由元朝戶部尚書張昶提出的,主要參考了西魏北周隋唐沿革下來的府兵製,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將其確立為大明的立國基本製度之一,所謂“自京師達於郡縣,皆設立衛、所,外統於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也就是說,都指揮使司下轄若乾個衛,衛下轄一定數量的千戶所和百戶所,而洪武開國時又規定好了十三個都指揮使司由朝廷中樞的五軍都督府分彆劃片管轄。
關於衛所製,老朱自誇過“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嗯,其實老朱說的還保守了,何止養兵百萬?何止是不費一粒米?
要知道,洪武開國的時候一共491個衛,軍隊基本不存在缺編吃空餉的情況,那可是實打實的三百萬大軍!
當然了,事物都有兩麵性,三百萬大軍看著嚇人,可要是按照募兵製發軍餉,把大明戶部乾破產都養不起,而這些久經戰火的軍人若是貿然裁撤又必然會造成天下大亂,所以屯田製其實是不得已的選擇。
老朱當然知道衛所兵種田時間久了沒啥戰鬥力,他自己的原話說的都很明白,“今海內寧謐、邊境無虞,若使兵但坐食於農,農必受弊,非長治久安之術,其令天下衛所,督兵屯種,庶幾兵農合一,國用以舒”。
說白了,衛所製就是為了把這三百萬人找個辦法養活起來不鬨事,用來打仗那是額外收獲,這麼想,是不是就覺得賺了?
事實上,老朱確實賺了,他養兵一粒米都不出,還從衛所手裡收米。
那麼究竟誰虧了呢?
當然是老朱後麵的皇帝們。
衛所製是開國時的權宜之計,根本不是什麼萬世根本,就算沒人動它,到了薑星火前世明朝嘉隆萬三朝時期也就維持不下去了,當時全國大量衛所兵逃亡,很多衛所空了七八成,邊軍稍好,隻跑了四五成所以在明朝中葉,以“戚家軍”、“於家軍”、“李家軍”為代表的募兵製部隊,開始登上曆史舞台,而募兵製的下一步進化,便是家丁製。
薑星火的這番話沒有招來反對,便是因為衛所製的弊病實在是多到數不勝數,邊境的衛所兵戰鬥力還比較強,但很多內地的衛所兵跟農人並無區彆,把一群沒怎麼訓練過更壓根提不上有實戰經驗的老弱病殘送上戰場,簡直就是在鬨笑話。
大明開國的時候,養著這三百萬衛所兵是為了維持穩定,而到了靖難之役後,就沒有這個必要了。
原因也很簡單很多衛所被成建製的打光了。
君不見能容納數十萬人的德州大營,轅門前的大纛沒變,可士卒已經換了好幾茬了啊!
李景隆北平之戰扔了五十萬大軍跑路,白溝河之戰扔了六十萬大軍跑路,這些兵都哪來的?還不是建文帝從全國征調來的衛所兵。
所以,眼下有這個條件,那麼衛所製變革,晚變不如早變。
好半晌後,蒙古韃官出身的同安侯火裡火真率先打破沉寂,目光灼灼的看向薑星火,問道“國師這般說來,可是已經找到改善衛所製弊病的方法了?”
其他將軍們對此也頗為熱切彆誤會,他們不是真想從薑星火嘴裡得到答案來改變大明。
你不能指望這些跟著朱棣造反的大小軍頭有什麼太高尚的理想,五軍都督府的將軍們,所希望的是從薑星火這裡,得到一個他們能接受的軍改方案。
馬上要進行的軍改,才是關乎他們和他們下麵的擁躉切身利益之所在。
“之前薑某與陛下談論過此事。”
薑星火悄然換了個自稱,自信滿滿的回答著,他的手指輕輕地叩擊著案幾,仿佛在思考什麼重要事情。
其實並沒有這種想法,他早就思考完了,哪還需要臨時思考,隻是,該吊胃口時就得吊胃口嘛
事實上,在路上的時候,薑星火細細琢磨永樂帝的聖旨,畢竟永樂帝應該已經考慮很久了,在深思熟慮之後,給他回京的第一道聖旨是這個,薑星火就覺得應該不僅僅是對他的暗示,暗示他隻要軍權在就不要急,這裡麵還有其他要做的事情。
表麵上,自然是火器部隊與軍階製度。
但薑星火稍稍思量,又琢磨出了另一重涵義,便是軍改。
是的,永樂帝一定有借他的口,向五軍都督府宣布軍改方案初稿的意思。
因為軍中的大小軍頭都有各自的派係,哪怕是朱能、丘福也不例外,所以如果姚廣孝不出麵,自己這個理論上的軍界局外人,其實是最合適做這個事情的。
這樣,哪怕將軍們不滿意、反對意見很大,永樂帝也還有轉圜的餘地。
“既然如此,國師何不快快拿出解決辦法呢?”又有人站起來提醒道。
眾將聞言紛紛點頭讚同,顯然關乎他們切身利益的事情,都挺上心的。
“諸位莫急,薑某剛才在思索,怎樣將衛所的弊病徹底杜絕。”
薑星火微微拾眸,環視四周後才說道:“當然了,變革衛所製,絕非朝夕可成之事但薑某曾與陛下說過,要改衛所製,需要先建立一支非衛所製的常備軍,人數大概在二十萬到三十萬之間。”
“諸位將軍可能也聽說過了,那就是——京營。”
“這京營該如何構成,陛下的意思是?”
薑星火搖了搖頭,隻道“陛下的決意尚且不知,但薑某給陛下的意見,是由三大營組成,隻是此三大營並非洪武時期同名的那個,而是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
“五軍營,乃是由京師衛軍和大明各都司選調出來的精銳騎兵、步兵組成的主力野戰軍團。”
“三千營,便是以剽悍韃官為骨乾組成的騎兵部隊,重騎兵、輕騎兵俱備。”
“神機營,則是以火器為主的部隊,裝備火銃、火炮、熱氣球。”
“當然了這些隻是薑某個人提議,具體還要等評定將階,以及征伐安南後,才會考慮進行軍改。”
眾將聽聞此話皆鬆了口氣,雖說,這位國師人人皆稱謫仙臨世,但終究是看著年輕了些,若是他一上來便獅子大開口,或者弄出什麼驚世駭俗的東西來,那可就不妙了。
而這個軍改方案,其實之前他們也聽到過一些風聲,如今從薑星火這裡親口說出來,再結合永樂帝“讓國師來五軍都督府親自講一講火器部隊”的事情,便也隱約悟到了什麼。
事實上,在詔獄裡的最後一節課,朱棣接受了新的軍事理念衝擊後,朱棣就對火器部隊上了心。
正是因為朱棣的默默支持,朱高煦純火器化的稅卒衛才得以成立,也才有了去江南平叛露臉的機會。
火器部隊或許現在還不夠成熟,也沒有機會證明自己能適應高烈度戰爭,但這次薑星火帶著稅卒衛打出來的表現,卻無疑是讓火器部隊大規模成軍,有了一個基礎。
五軍都督府觀察團回來後,詳細給朱棣彙報了戰況,朱棣也有了按照薑星火之前提議,單獨讓火器部隊成立“神機營”的想法,所以才讓薑星火來五軍都督府講一講。
如今看來,勳貴武臣們的阻力並不大。
畢竟薑星火不是空口白牙向他們祈求給火器部隊單獨成軍的機會,而是稅卒衛打出了相應的表現,而且薑星火能帶給他們利益。
這裡便是說,軍改,同樣也是變法的一部分。
不管將軍們怎麼想,如果軍改真的按照薑星火的計劃進行,那麼在外界看來,大明的軍方,就已經站在了變法這一邊。
除此以外,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加速,大明的商品賣出去越多,也會有越多的資金投入到鋼鐵產業和化工產業,這些產業都會以正循環的方式,提升火器相關材料的強度,眼下是火繩前裝滑膛銃,隨著時間的發展就會出現燧發前裝滑膛銃、燧發前裝線膛銃,乃至燧發後裝線膛銃。
薑星火給將軍們講了軍事理論,並沒有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這些東西描述出來,因為這些東西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什麼?當然是利益!
而薑星火今日在五軍都督府的宣講,給將軍們帶來的,可謂是滿滿的利益,既包括了關於棉紡織業手工工場及後續產業分紅的物質利益,也包括了他馬上要講的軍階製度的精神利益。
“另一件要講的事情,便是將階製度了。”
“全軍用來進行標識區分的軍階,暫時擬定從將階開始,如果推行效果好,那麼再進行校階和尉階的變革。”
“將階,分為上將、中將、少將,該製度與爵位高低、職務權責並無關係,僅用於標定該將領的等級排序。”
大明的大小軍頭們齊聚一堂,此時都認真聆聽了起來,之所以軍頭們這麼熱衷,其實很好理解,因為這些實權將領,大部分都是靖難勳貴,他們覺得自己比洪武開國勳貴強,但很多傳承下來的洪武開國勳貴,爵位比他們高,這就讓他們心頭很不服氣,而且還有很多人能力不行,沒有戰功,但都在五軍都督府掛著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