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朱高煦有些摸不著頭腦。
鄭和給他解釋道“大明田地有總數,生產的農產品也有總數,所以總財富是存量,但每一年都在變化,而且農產品剩餘也在流動,所以是流量。”
“喔喔。”朱高煦也轉過彎來。
“你們離最終的答案,其實已經很接近了。”
薑星火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
剩餘如何在社會各階層中流動?
為什麼最底層的階層注定獲得最少的分配?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呼之欲出。
“農業國社會,從剩餘分配角度看,有三個主要的社會階層。”
薑星火終於開始揭曉鋪墊了這麼久的謎底。
他一邊說,一邊拿著樹枝在地上寫著。
農產階層負責產出“剩餘農產品”這個農業社會的主要財富
地主階層田地給農產階層耕種,獲得剩餘農產品
手工階層工匠與手工業者,用手工品換取剩餘農產品
“對於農產階層來說,剩餘農產品是支付給他們耕種勞動的報酬;對於地主階層來說,剩餘農產品是支付給他們田地的報酬;對於手工階層來說,剩餘農產品其實也是對他們勞動的報酬,隻不過是通過了交換這一形式。”
“所以。”
薑星火在地上寫了一個文字公式。
農業國國民財富總量農產階層剩餘農產品+地主階層剩餘農產品+手工階層剩餘農產品
“剛才你們也認識到了,大明生產的總財富,也就是國民財富,從整體上看其實是存量,因為剩餘農產品的總量受到總田地規模限製,是固定的。”
“然而,雖然從某一年看,剩餘農產品在三個主要階層間產生了流動,變成了流量,但總量依舊不變或變化幾乎無影響。”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總量不變、階層不變,那麼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分配狀態的變化中,無法完成——在一個階層享有剩餘的情況不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階層變得更好。”
事實上,這就是經濟學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帕累托最優狀態,這位意大利經濟學家在關於經濟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這個概念。
卓老頭若有所悟道“也就是說,汝之所得,必是吾之所失。”
朱高煦亦是指著地上的公式說道“所以為什麼不同的人錢袋子會有差異?便如薑先生所說,是因為國民財富在存量狀態下,不同階層享有的農產品剩餘是衝突的。”
樹下的幾個人沉默了片刻,更是讓鄭和本人恍惚間想起了什麼。
“道衍師父在發瘋的時候,曾經說過你們都是吸血蟲!”
鄭和回想起那位修習閉口禪的慧空師兄,曾在他回到南京時,這樣用紙筆跟他說過。
那時,鄭和還不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隻是單純地以為道衍師父犯了癔症。
但現在想想,恐怕道衍師父這種當世無雙的頂尖謀士,早就隱約領悟了這個世界的一切運行規則。
所欠缺的,不過是一句撥雲見日的點撥而已。
對了?道衍師父和慧空師兄這兩天去哪了?
鄭和微微蹙眉,為什麼最重要的最後一節課,道衍師父沒有來聽呢?
不過卓老頭接下來的話語,很快就讓鄭和無暇思考這個問題了。
“那麼薑小友為什麼說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就能從根子上解決人地矛盾?農業國有三個主要社會階層,工業國又有幾個主要社會階層?工業國的製造力,跟農業國有什麼區彆?”卓敬連珠箭似地問出了埋藏在他心中的一連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