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登基的時候就沒有,他表麵上顯得很不在乎,自己弄了一堆玉璽,但其實心裡很在乎,當年捕魚兒海之戰,藍玉唯一的遺憾就是沒能找到傳國玉璽,如果他能找到,那麼得到的封賞恐怕就不僅僅是涼國公了。
而這東西,在元末由元順帝在至正二十八年從大都出逃後帶入漠北,北元經曆了上都、應昌、和林、捕魚兒海等一係列戰役後,基本上已經瓦解,可彆管逃跑的姿勢多狼狽,北元皇帝都沒把傳國玉璽落下,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而朱棣作為篡位者,自然無比渴望傳國玉璽,找回了這東西,再配合上掃清漠北的巨大功績,那麼他作為皇帝的合法性將會極大地增加。
可惜,本雅失裡卻沒能讓朱棣如願。
“在阿魯台手裡阿魯台始終沒給我,所有詔書都是他用印的。”
“阿魯台”
朱棣的目光投向了東方。
朱棣在兀古兒紮河東側取得了大勝後,開始馬不停蹄地與朱能率領的步兵主力彙合。
而在此過程中,也有不好的消息傳來。
一些既沒有追隨本雅失裡也沒有追隨阿魯台的韃靼部落知道了這邊的消息後,開始慌不擇路地向南逃跑。
是的,向南。
他們以為明軍的大規模騎兵集群還在西麵,所以不敢向西走,又不想去東麵跟著阿魯台,北麵是冰原根本無法生存,所以他們開始向南潤了。
這給朱棣造成了一些麻煩,因為南麵就是明軍的補給線,這些本來不打算跑的韃靼部落都是窮苦人家,見到明軍補給線不搶才有鬼了。
朱棣便令廣恩伯劉才帶著一部分騎兵運送傷員南返,配合負責維持補給線的魏國公徐輝祖,以防補給線有失。
而朱棣在彙合了朱能帶領的大部隊以後,獲知了阿魯台的情況。
阿魯台一如既往的狡猾,他得知明軍主力在飲馬河附近築城紮營後,帶領部下更換了行軍路線。
不過這並不能改變什麼,阿魯台帶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即便讓他多跑幾日,明軍一樣能追上。
阿魯台也知道這一點,但他沒法不帶著這些人,因為這都是他的家底,沒了這些人,如果隻有他的少部分親信,那麼他們根本無法在草原上立足,阿魯台的仇人是如此之多,瓦剌部、兀良哈部還有那些大大小小叫不出名字的部族。
成吉思汗隻有一個,失勢以後還想要東山再起,在草原上真的是極小概率事件。
所以阿魯台在不斷收到明軍的情報後,他反而不跑了。
利用時間差,阿魯台安置了婦孺以後,開始準備口袋陣,要給急於追上他的明軍來一記重拳。
實際上,阿魯台的策略很老道,如果是淇國公丘福來指揮,沒準就真中圈套了。
在薑星火前世,丘福的死因就是輕敵冒進。
丘福帶領明軍北征,就是在飲馬河以南擊敗韃靼遊騎後趁勝渡河得到了俘虜的假情報,丘福深信不疑,決定疾馳前往,諸將紛紛反對,建議等候主力大軍到達,探清敵軍虛實後再出兵追擊,丘福卻拒不采納,結果中了阿魯台的圈套,韃靼大軍將丘福等人重重包圍,一位公爵四位侯爵再加上數千明軍精銳全軍覆沒。
不過在這個時空裡,指揮北征大軍的是朱棣。
作為當世第一名將,朱棣並沒有被擊敗本雅失裡的巨大勝利所衝昏頭腦,相反,跟之前帶領數萬騎兵不顧疲憊長途奔襲不同,這次朱棣的節奏慢了下來。
朱棣可以侵略如火,自然也可以其徐如林。
雖然不知道阿魯台的伏擊計劃,但朱棣還是帶領三大營十幾萬人繼續沿著飲馬河、闊灤河不斷勻速東進,準備全殲阿魯台,奪回傳國玉璽。
為了找到阿魯台的蹤跡,明軍每天隻在黎明及日暮之前才生火做飯,同時派出了大量斥候遮蔽己方。
最終,明軍停在了兀兒古納河。
阿魯台在一個名為“飛雲壑”的天然山穀中集結了他的全部主力,趁著明軍渡河的時候猛然從山穀中衝了出來。
誠然,阿魯台費儘心機的隱蔽與突襲,在戰術層麵,其實並沒有達成什麼突然性,因為前往飛雲壑探查的明軍斥候都再無音訊,明軍很快就意識到了情況不對,所以早有準備,但在戰役層麵,阿魯台卻無疑占了先手。
朱棣不慌不忙,帶著忠義衛的數百騎登上了一座小山包,然後指揮明軍沿河布陣。
在戰役的最初階段,明軍的渡河速度,就讓阿魯台感到吃驚不已,明軍的舟橋準備極其充分,這些東西全都帶著沒落下,因此數十道浮橋讓兀兒古納河兩岸根本沒有太大阻礙,大量的明軍以極高的組織度,有序度過浮橋來到東岸。
朱棣指揮各級明軍將領根據地形開始布置軍陣,形成了左右相距十二裡的戰線。
他身披赤紅棉甲,坐在高大的戰馬上,眼神如炬,直視著前方。
下麵三大營的將士們,如鐵壁銅牆,列陣於東岸,甲胄在陽光下閃著冷冽的光芒。
隨著號角和鼓聲起,戰士們整齊劃一的腳步聲震天動地。
而阿魯台則由於信息差犯了一個錯誤。
一個他不知道是錯誤的錯誤。
——阿魯台認知裡的明軍,依舊是捕魚兒海之戰時候的明軍。
自從捕魚兒海之戰後,蒙古人已經跟大明有十七年沒有爆發大規模戰役了。
而這十七年,足夠讓明軍脫胎換骨。
可惜他們對於明軍的理解,卻依舊停留在過去。
所以,阿魯台祭出了“曼古歹”戰術。
也就是讓韃靼輕騎兵發揮自身機動能力強的特點時進時退,刻意與進犯的明軍保持一段安全的距離,這段距離將在明軍的攻擊範圍之外,但是一定要在弓箭的射程之內,這樣一來,韃靼人作為主力的弓騎兵就可以在避免受到打擊的情況下,不斷用手中的弓箭來殺傷明軍。
蒙古人當年就是靠著這一手,連續乾碎了金、宋、西夏、花拉子模乃至東歐聯軍。
然而時代變了。
韃靼人的“曼古歹”戰術迎麵就撞上了火炮。
明軍一路被拖著走沒開過火的大炮,更是第一次在韃靼人麵前展露了他們的威力。
原始的開花彈讓以密集陣型衝鋒的韃靼輕騎兵知道了什麼叫神雷天降,同時,韃靼人那可憐的防禦裝備,更是讓火炮的威力得以發揮到最大。
也有勇敢的韃靼將領不願意放棄,繼續嗷嗷叫著帶領部隊向著明軍繼續衝鋒,打算到騎弓射程內的時候還以顏色,然後再利用他們精湛的騎術側切出去。
而神機營的火銃卻開始了排隊銃斃。
整個過程沒什麼好說的,在武器的代差麵前,韃靼輕騎兵的弓箭幾乎毫無作用,當意識到他們不可能完成預定的戰役目標“給明軍一個半渡而擊”以後,韃靼人發揮了他們從北元繼承的又一優良傳統,開始作鳥獸散。
阿魯台潤的很快,各部落的婦孺他已經安排往各個方向分頭跑了,能跑多少是多少,既然這仗打不了,那麼他也潤。
明軍開始了追擊,騎兵一口氣追出了數百裡,直到補給耗儘。
而在追擊的時候,明軍也有了重要收獲。
在長秀川,明軍咬住了阿魯台部隊的尾巴,阿魯台被迫斷尾求生,他拋下了大量的輜重,用前來負責清點輜重的金幼孜的話說就是“牛羊雜畜滿山穀,及河之兩旁,連綿百餘裡”。
並且,明軍騎兵抓住了被阿魯台嫌跑得慢而拋棄的妻兒。
嗯,劉邦點了個讚。
而在阿魯台的現任妻子,這位流淌著黃金家族血液的前任大汗的妻子這裡,明軍意外獲得了傳國玉璽。
誰也沒有想到,被踹下馬的時候,她從阿魯台身上順走了這個至關重要的道具。
為此,這個獻上了傳國玉璽的女人得到了朱棣的豐厚賞賜。
在朱棣的沉著指揮下,明軍重創了韃靼部,奪回了傳國玉璽,贏得了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也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次北征的目標,朱棣倒是想追到天邊去,但鑒於補給線遭到了破壞,又完全達成了戰略目標,在這裡空耗著也不會有更多的實質性收獲,所以選擇了撤軍。
雖然阿魯台潤了,但影響並不大,他的實力已經遠不如前,韃靼部的衰落已經成為了必然,他們也不可能在大明對付遠征而來的帖木兒的時候,從大明的背後捅一刀了。
然而,對於明軍來說,這次北征無疑是一次輝煌至極的勝利,他們不僅殲滅了大量的敵軍,還帶回了二十餘萬頭牛羊,奪回了許多被蒙古人侵占的土地,在漠南建立了新的衛所,把大明的北部邊界向北推進了上千裡。
朱棣深知這場勝利來之不易,也明白這背後凝聚了無數將士的鮮血和犧牲,戰役結束後,他立即下令犒賞三軍準備班師,同時派遣使者前往北京報信。
而朱高煦,這位在戰場上英勇無畏的二皇子,也在勝利之後展現出了他的智慧和不那麼成熟的政治手腕。
朱高煦有薑星火的指導,他很明白,雖然對韃靼部的戰爭取得了巨大勝利,但接下來的治理和安撫工作同樣重要。
大明不可能永遠駐紮在漠北,拉一派打一派很重要。
因此,他主動請纓,與被俘的韃靼部貴族們交談。
朱高煦的威名和他的勇猛表現,獲得了這些韃靼部貴族的尊敬,有相當數量的中小部落首領願意效忠大明,跟隨明軍一起南遷,作為緩衝區在漠南放牧。
朱高煦做的很不錯,朱棣表麵上沒說什麼,但心裡對朱高煦辦的事表示了高度認可。
這次北征讓他明白,這個二兒子不僅在戰場上英勇無畏,在治理方麵也有著不錯的才能,朱棣倒是真的認真考慮起是否要賦予朱高煦更大的權力(畫更大的餅),讓他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為朱棣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無論父子之間發生了什麼,總的來說,這場戰爭的結局是輝煌的。
第一次北征結束後,明朝的內外局勢發生了一些顯著的變化。
首先,在軍事上,明朝通過擊敗韃靼部蒙古人,鞏固了其在北方的統治,提高了北部邊疆的安全,這場勝利也提升了新組建的明軍京營三大營的士氣和戰鬥力,為後續的大規模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其次,在政治上,朱棣通過這場戰爭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皇位,他成功地打出了完全不遜色於捕魚兒海之戰的大勝,把韃靼人打回了蠻荒時代,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並且奪回了代表皇位正統性的傳國玉璽,從而加強了皇權和自己的合法性。
此外,朱棣還通過犒賞三軍、提拔有功將士等手段,進一步籠絡了軍心,增強了軍隊的忠誠度和戰鬥力,讓一部分整編進入京營的非燕軍嫡係,也變得對他忠誠了起來。
然而,第一次北征的勝利並不能完全解決明朝內部的問題,在朝廷內部,仍然存在著複雜的權力鬥爭和派係之爭。
同時,由於這次戰爭那足以讓徐輝祖精神崩潰的補給消耗,大明的經濟也麵臨了新的困難和挑戰。
但無論如何,永樂二年算是翻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