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說的都對。
——————
大皇子府邸。
內閣的幾位加班成員,照例來府裡尋大皇子殿下參讚公務。
大皇子身體不太好,有時候極疲憊了,就在府中辦公,倒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而內閣的壯小夥子們,隻能辛苦一下自己,帶著奏折跑過來了。
皇帝對此給予了默許。
畢竟自己好大兒的身體情況,朱棣還是知道的。
又要指望好大兒乾活,又防著拉幫結派,怎麼可能?
朱棣有信心,控製這一切。
朱棣覺得他不是李淵,決不會被兩個兒子所架空擺布。
而且二皇子朱高煦身邊圍著那麼多武勳將領,如果不讓大皇子也有一定的對抗能力,那不是拉偏架了?
所以,幾位內閣文臣與大皇子朱高熾的走動,也是朱棣所默許的。
當然了,默許歸默許。
以後皇帝隻要想找茬,翻翻小本本,以這些罪名把你送進詔獄,還是綽綽有餘的。
已經天黑了,花廳裡依舊燈火通明。
楊士奇、楊榮,還有老實敦厚的胡儼,今天輪到了這三位值班。
案幾上的奏折已經快要批閱完畢,越往後,幾人的心情就越發輕鬆。
翻到倒數第二份奏折,楊士奇拱手問道“陛下有意重修《太祖實錄》,大皇子殿下打算如何處置?”
其實所謂的重修《太祖實錄》,就是朱棣打算篡改史書的意思。
這件事,李世民不敢明目張膽地乾,朱棣可不管這些。
《太祖實錄》裡,不利於朱棣的話,肯定都要刪掉,就跟薑星火後世的控評差不多。
然後再讓自己任命的總裁官、纂修官們,添加一些有利於自己的記錄。
新鮮添加,純天然的。
隨後,再焚毀建文朝的實錄修訂稿,就可以了。
最後還得以建文事附錄其後,大約相當於《建文登基以來若乾曆史事件的決議》,給建文政權定個性,宣揚自己奉天靖難的合法地位,類似的意思。
朱高熾想了想,說道“正監修官,肯定得曹國公來掛名。”
遠在日本正摟著藝伎的五星天皇麥克景隆,此時又打了個噴嚏。
有一說一,李景隆跟麥克阿瑟真的很像。
三流的將領,二流的統帥,一流的政客,頂流的演員。
這種人讓他帶兵打仗,純屬浪費表演和外交、政治天賦。
楊士奇、楊榮、胡儼三人,均對此表示同意。
沒辦法,修《太祖實錄》這種事,必須曹國公李景隆來掛名。
為什麼?
其一自然是因為曹國公李景隆,是開國勳貴的諸公爵中目前地位最高者,也是實際上的領頭羊,論資曆即便是魏國公徐輝祖,都要稍遜一籌。
其二則是曹國公李景隆是靖難之役的關鍵先生,可以說李景隆的作用,在這場持續四年的帝國內戰裡,已經拉到了最滿。
李景隆作為幾乎見證了靖難之役從開始到結束全過程的“帶投大哥”,必須要挑頭替朱棣背這個修改史書的黑鍋。
“副監修官呢?”朱高熾又問道。
楊士奇沉吟片刻道“幾位資曆尚書,誰來掛名應該都可以茹尚書可能好一點。”
朱高熾點了點頭,說道“兵部的茹尚書,吏部的蹇尚書,戶部的夏尚書,都一起報上去,讓父皇去選。”
“重修《太祖實錄》的總裁官呢?”
聽到這個問題,幾人齊齊看向今晚還空著的一張椅子。
即便幾人或許心頭有那麼一絲地不服氣,但是誰都知道,隻要解縉在,那麼修撰任何史料,總裁官的這個位置,都是解縉的。
解縉是很狂浪,但他確實有這個資本。
解縉,是這個時代最為才華出眾的才子,甚至可以說是獨一檔的存在,這一點,天下皆知。
單論才學,沒有人能壓過解縉一籌。
半籌都沒有。
“解侍讀還沒回來嗎?”
朱高熾看了看外麵已經黑下來的天色,有些詫異。
解縉被皇帝派去詔獄掃盲班旁聽,也就一個時辰的時間吧,即便算上回來,肯定也綽綽有餘了。
會因為什麼耽誤了呢?
結果,說曹操,曹操就到。
宦官急匆匆地跑來,稟報道“殿下,解侍讀求見!”
“快讓他進來。”
不多時,解縉急匆匆的腳步聲就傳了過來。
人未到,聲先至。
“殿下,大事不妙了!”
s從明天開始,更新時間改成晚上23:45哈~每天爭取都多更一些。
感謝蛋靈帝的上盟這是我私人最喜歡的曆史作者,不用我介紹了,《覆漢》《紹宋》《黜龍》本本英雄氣,崇拜g~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