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薑星火朱棣!
“氣溫和降水,竟然影響了曆史的進程。”
隔壁密室中,張宇初從那種若有所思的狀態中醒過神來。
華夏曆代典籍浩如煙海,關於曆史演進規律的推演,龍虎山一脈保存了不少奇奇怪怪的書籍。
《推背圖》之類的,張宇初更是都翻爛了。
可張宇初忽然發現,這些基於神秘學所衍生對於曆史的解釋,以及對未來的預測,好像並沒有薑星火的這套說法靠譜?
“張天師,薑先生關於氣溫和降水影響曆史的說法,你怎麼看?”
朱高熾轉頭看向了張宇初這位“道門碩儒”,征詢著他的看法。
從朱高熾的角度出發,剛才張宇初張天師完全沉浸在講課的內容中不可自拔呢。
此時,即便是張宇初不想承認,但他也隻能說道。
“薑星火所說,確實有幾分道理。”
當然了,關於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仙人這件事,昨夜張天師輾轉反側,還是堅定地認為,沒有。
袁珙和道衍,肯定還是道行不夠,沒算明白。
我們龍虎山修了一千多年的仙,這世界上有沒有仙,我還不知道嗎?
所以,張宇初在心裡還是不承認薑星火是什麼謫仙人,隻是認為,他的學識確實比旁人淵博一點點,他的見識確實比旁人犀利一點點。
隻有一點點。
當然了,張天師向來以學識著稱,所以他是不會讓自己落於明顯下風的。
“其實說起大象跟冷熱的關係,倒還是真有幾分說法的。”張宇初開口道。
“喔?”朱高熾看著他說,“張天師不妨說說。”
“根據龍虎山的典籍,嗯,最早要追溯到五鬥米教時期,那時候的師君曾經獲得過一卷上古殘卷。”
張宇初開始講誰也不知道真假的上古秘辛了,這開場白就跟西方故事裡的“longlonga”差不多。
“古時候大禹治水,曾經劃分九州,把天下分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豫州。豫州是中心,其他州環繞豫州。”
“而‘豫’這個字,就是一個人拿著長矛,牽著大象。”
“也就是說,在夏朝的時候,大象是生活在中原的,那時候的氣溫應該是極為溫暖的。”
“甚至於商朝末年的時候,還有記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於江南。”
“以及,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古人以為大象是被周公趕儘殺絕了,但這其中應該也有中原不再適宜大象生存的緣故,後來周朝人,就再也沒見過大象了。”
“而這些人既然沒見過大象,又聽老一輩說過,卻不知道是什麼樣子,就有了‘想象’這個詞。”
夏原吉莞爾一笑“張天師說的有趣,‘想象’竟是這麼來的嗎?我倒是孤陋寡聞了。”
朱高熾也跟著哈哈大笑起來,剛才擔憂的心情,得到了少許好轉。
而一牆之隔的對麵,講課並未停下來。
“對於唐朝來說,雖然氣溫下降導致了糧食產量減少,但由於藩鎮割據的原因,中後期唐朝中央的糧食壓力其實沒那麼大。”
薑星火的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
“很多人壓根就不需要皇帝管,自己養活自己,養不活也跟皇帝沒關係,地方有叛亂也是地方自己解決,皇帝寫一道詔書承認一下節度使或者留後就好了。”
笑完了中後期奉行無政府主義的大唐,薑星火繼續說起了剛才的吐蕃。
“但是對於吐蕃就不一樣了,吐蕃的人口在兼並象雄後,是一百萬左右,即便是最巔峰的時期,占據了隴西和恒河以北的天竺,把所有統治下的其他民族人口都算在一起,也就是三百萬。”
“即便是吐蕃通常將所有成年健壯男性都征召為士兵,為了供養其中比例高達十分之一的軍隊,吐蕃也已經開墾了高原上的所有可耕種的土地,才能勉強維持。”
“氣溫下降後,四分五裂的唐朝還能維持住,而吐蕃的糧食產量完全無法自給自足,靠劫掠也根本滿足不了,整個吐蕃王朝直接崩潰了,從王朝退化成了一個奴隸製大部落。水草豐美、土壤濕潤的高原也成為了人口極其稀少的半無人區,直到洪武朝,依舊沒有任何恢複元氣的跡象。”
聽完了這段故事,不僅是朱高煦,李景隆也同時陷入了沉思。
氣溫和降水,兩個在日常生活中壓根都不會注意到的因素。
竟然能決定一個王朝的命運!
李景隆想要反駁,但他的反複思量,卻最終發現,無從反駁!
這就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否則,如何解釋吐蕃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呢?
就在兩人沉思之際,薑星火繼續說道“當然了,吐蕃還算好的,雖然苟延殘喘,但終歸是能活下來,西域大部分的國家,根本就是因為缺乏降水,整個國家都徹底消失了沙漠之中。”
“唐詩裡,邊塞詩人們最經常提到的,也是最無辜的一個國家就是樓蘭。”
“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李白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高適馬蹄經月窟,劍術指樓蘭。
岑參前年斬樓蘭,去歲平月支。
杜甫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薑星火自己都忍俊不禁地笑道“也不知道樓蘭得罪了誰,就這麼倒黴,隻要是個有名的詩人,不斬了樓蘭就不能證道一般。”
朱高煦和李景隆,亦是跟著笑了起來。
然而薑星火笑完便收斂了起來,歎了口氣說道。
“可惜,樓蘭不是被這些詩人挨個斬沒的,而是被逐漸消失的降水,給滅亡的。”
“以前樓蘭古城處於居延海邊緣,那真的是內海,有疏勒河、孔雀河、塔裡木河等河流彙入,水草豐美、牛羊成群。”
“然而到了唐朝中後期的時候,因為降水的減少,連植被也活不下去了。”
“樓蘭已經是西域戶口數位列前列的國家了,唐朝的時候,西域都護府所管轄的諸國,除了有三千三百戶的於闐、寧彌並列第一外,隨後便是樓蘭的一千五百戶(約一萬四千人,軍隊兩千餘人),其餘的精絕、且末、小宛、皮山等國,其實隻有幾百戶、數千人。”
薑星火繼續說道“如今,像是樓蘭這樣的西域國家早已經全部都滅亡了,甚至連都城都被拋棄了,裡麵連一個活人都沒有了,因為當地根本就無法生存距離唐朝已經數百年過去,你們如果有機會去看看,樓蘭古城周圍,還是寸草不生,中途的補給站大半都已經毀滅,這也是絲綢之路幾乎斷絕的原因之一。”
聽完後,朱高煦和李景隆,心頭都有些震撼。
這種震撼並不是被某個巨大的消息砸到腦袋的那種,而是一種對於沉甸甸的曆史中發生的這些事情,又一次無聲地出現在他們的眼前的那種沉重感。
他們仿佛看到了遙遠的西域黃沙下,埋葬的曾經美麗的城市,風情萬種的胡姬早已化為枯骨隨風而去,唯有那千年不倒的胡楊林,訴說著那裡曾發生過的故事。
曾經強大無比的唐朝、名噪一時的吐蕃、神秘美麗的樓蘭,都因為氣溫和降水,走向了不同命運的結局。
那麼大明,未來又將走向怎樣的結局?
“唐朝和吐蕃雖然滅亡了,可氣溫和降水,還會繼續影響著華夏文明的曆史進程,”
“唐朝中後期,氣溫下降,氣候開始變得寒冷,而這個導致寒冷的降溫過程並非是一蹴而就的,甚至過程中還會有所起伏。”
“在唐末五代的亂世後,北宋迎來了一個升溫期,在那時,不僅北方的幽雲十六州開始重新適合耕種和居住,就連河北也形成了大片的湖泊、沼澤、河流,北宋甚至還依靠這些湖泊與河流,在平原上修建了阻擊遼人南下的防線。”
就在兩人的情緒稍稍抬起來的時候,薑星火的話語轉向低沉。
“但是好景不長,僅僅過了一百多年,到了北宋滅亡的前夜,氣溫便開始又一次下降了,這次持續百年的溫暖期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