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華夏因何成為華夏?_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薑星火朱棣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薑星火朱棣 > 第一百二十八章 華夏因何成為華夏?

第一百二十八章 華夏因何成為華夏?(2 / 2)

“殷鑒不遠啊陛下!”顧成急忙勸道“隋朝時隋煬帝三征高句麗不成,來護兒率領水師亦是次次無功,以至於好好的大隋江山土崩瓦解;元朝時忽必烈兩伐日本而大敗,不僅國家元氣大傷死傷無數,更是讓蒙古人天下無敵的心氣遭到重挫,從此以後每況愈下。”

“這些失敗,其實歸根結底,便是既不熟悉敵方風土人情,水師又難以如陸路那般行軍作戰、攻城拔寨,而跨海征伐,更是極大地加劇了後勤糧秣補給的難度。”

“更何況,日本人口眾多,又剛剛經曆了統一戰爭,想必軍隊戰力並沒有腐化墮落,一旦進攻受挫,便會被推回海裡,重演當年元朝故事。”

“陛下,此人即便是有大才,可畢竟不懂戰陣之事,若聽其言語而貿然興大兵伐日本,靖難四年天下早已疲敝,恐將引發民怨沸騰”顧成再次開口。

隻不過,這一次他沒說完就被朱棣打斷了。

“無妨,朕知曉你的意思。”

朱棣擺了擺手,淡淡地說道“朕既已決定要對付日本,自然是要做好完全的準備的,而且朕在密信裡對你所說的,日本的金山銀山,對於大明未來開展海外貿易與大明寶鈔的改革,都有著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無論如何朕都是要對付日本的,但絕不是莽撞興兵。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這個道理朕還是懂的。”

朱棣坦承了自己征伐日本的計劃。

“第一步,自然是派以曹國公為主使的使團出使日本,探查金山銀山是否真的存在,同時了解日本彼時國內的政治、軍事、經濟等等情況;第二步就是重新拿回濟州島,並且肅清對馬島這個倭寇巢穴,以這兩個島為基礎,整訓軍隊,適應當地的氣候水土;第三步,派遣密使借機挑動日本內亂,支持南朝的複國勢力,等到日本亂起來,再尋機占領佐渡金山所在的島嶼,和石見銀山所在的日本‘中國’地區。”

這裡麵要說的是,朱棣之所以說的是“拿回”濟州島,便是因為濟州島曾經是元朝的耽羅軍民總管府,主要目的是征伐日本和養馬,濟州島東麵與日本的長崎縣隔海相對,是進攻日本的後勤基地,還是水師演習海戰的重要場所。

至於養馬則是耽羅自古產戰馬,是亞洲非常適合養馬的地方,水草豐滿、氣候適宜,元亡時,此島仍有戰馬二三萬匹。同時也承擔了流放囚犯的職責,比如陳友諒之子陳理、明玉珍之子明升、元朝皇族就流放至此。

大明雖然同意了《耽羅計稟表》,但李氏朝鮮跟高麗還不一樣,認不認之前的說法,完全在於大明的心意,而不在於朝鮮。

以李氏朝鮮對大明的“事大主義”國策,區區一個濟州島,李氏朝鮮是決計不敢違逆大明的。

顧成並非迂腐之輩,他隻是處於總參謀長這個實際角色的固有慣性,見朱棣計劃的井井有條,基本所有方麵都考慮到了,並非是一拍腦袋進行決策,所以稍稍放下心來。

但作為一個戎馬五十餘年的老軍人,顧成深知在這個時代進行跨海遠征所需要的驚人補給損耗,以及超高的組織能力,對大明來說是一種怎樣的考驗。

所以,顧成依舊保留了對征伐日本的反對態度。

畢竟,在座的各位,沒有人敢說自己真的了解日本這個國家。

而就在隔壁簡短交談的同時,這邊的講課也開始了。

朱高煦和李景隆,聽得都很認真。

對於李景隆來說,前往日本,來回估計得有數月時間如果他能活著回來的話。

因此,這對於李景隆來說,就是薑星火在詔獄講的最後一節課。

最關鍵的是,課到聽時方恨少啊!

這節課關鍵就關鍵在,可以教他最需要的東西,也就關乎了他的身家性命。

而對於朱高煦呢,按照他的估計,可能隻剩下多則七節,少則四五節課了。

在這之後,薑星火就將出獄,他們的身份,恐怕也很難繼續隱藏下去。

換言之,薑星火毫無保留地授課的時間,也就是這四到七節課了。

正因時間短暫,才分外珍惜。

“剛才所說《國運論》第二卷最開始要講的,便是‘地理決定論’。”

薑星火緩緩說道“當然,我要首先說一個前提,那就是地理決定論,不代表地理決定一切,隻是要從最大可能性的視角出發,闡釋國家形成與發展所受到的最大限製與約束。”

“任何從單一因素或維度來對整體事物下定論的,都是片麵的、主觀的、不準確的。”

先疊了層甲,薑星火開始講述。

“地理決定論,是地緣政治學說的先決條件。”

“地緣政治學說,則是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指導理論。”

“所謂地理決定論,就是指認為人們的生活習慣及其文化特點由其地理條件而形成的理論。”

“進一步演進,便是指由不同民族所組成的國家受到當地地理環境、動植物豐富程度、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因而不同國家之間產生了發展路徑的差異。”

李景隆今天異常積極,他若有所思地問道。

“薑郎的意思,便是說國家的形成,先天地就受到了這些環境因素的影響?是這些環境因素,影響並塑造了國家,換句話說,是地理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的形成?”

薑星火點點頭,對他的表現很滿意。

朱高煦則有些不以為然,畢竟在他的觀念裡,他爹朱棣天下第一,他天下第二,天王老子來了都得排第三,人定勝天嘛。

“薑先生能舉個具體點的例子嗎?”朱高煦問道。

“當然可以。”

薑星火幾乎沒有思索,他直接問道。

“那你們覺得,華夏為何成為華夏?”

這個問題,問的朱高煦和李景隆頗有些一頭霧水的感覺。

華夏為何成為華夏?

這就跟伱娘為啥是你娘一樣。

天生如此啊。

而李景隆在沉思幾息後,試探地問道“是因為華夏的地理環境嗎?”

朱高煦也大略明白了過來,補充道“因為華夏的大地上有長江和黃河,有水源,有大片的平原,還有牛羊馬匹,所以適宜文明的誕生。”

薑星火點點頭說道“環境因素導致的糧食生產肯定是國家形成的先決條件,如果沒有足夠的、穩定產出的糧食供養人口,就不可能出現文明的痕跡。”

“同樣,正是因為在遠古時期黃河流域自然條件優渥,有較多可馴化的野生動植物,由此人們發展了農業,農業不僅為人類社會發展了必要的營養,和馴化動物作為運輸工具繼而拓展活動空間,還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以此能夠供給不事農業的專門人才,這在我們之前《國運論》裡已經講過,這裡就不再複述了。”

“但我想問的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某些山川形勝改變了它們最初的模樣,華夏文明會成為什麼樣子?”

薑星火設想道“譬如,如果黃河和長江不再是並行著由西向東流入大海,而是並行著由北向南流淌,黃河在西,長江在東,華夏文明,會演變成什麼樣子?”

聞言,朱高煦和李景隆一時錯愕,他們倒是從來都沒有設想過這種情況。

如今這種從未設想過的道路,從薑星火口中說出來,倒是也引發了他們的暢想。

畢竟,這也是很容易推測到的情況。

當下華夏的地貌環境,在許多方麵都與上千年前彆無二致。

換言之,地貌環境很難改變,那麼如果黃河和長江是從北向南流淌,就很容易想象了。

李景隆的腦海裡不禁浮起了許多畫麵——黃河流經河套與陝北高原,河套地區的情況恐怕與現狀區彆不大,畢竟,之前也是南北走向的“幾”字形,而陝北高原則會變得更適宜農耕,相應地,由於秦嶺的阻隔,關中地區恐怕會形成一個巨大的湖泊甚至內海。

同樣,由於關中內海的形成,那裡的農田範圍被壓縮,但將更加適合放牧,遊牧民族因為黃河沒有東西走向了,也很容易順著南北走向的黃河南下到關中地區放牧。

華夏文明的格局,將變成“川”字形的兩分天下。

——————

“地理、氣候、經濟條件,都是形成曆史的重要因素,這是不成問題的,但是我們要記住,它們都是使曆史成為可能的條件,不是使曆史成為實際的條件。

使曆史成為實際的原因,是求生的意識和求幸福的欲望。”

——馮友蘭《中國哲學小史》

還有一章沒保存電腦死機了,試試能不能修複出來。

本章完



最新小说: 綜影視之稱心如意 愛錯難逃 苟在美食的俘虜 反派:勾欄聽曲,獎勵千年修為! 祭吾神力斷吾因果 喜獲外星科技,我點爆兔子科技樹 無限領主情報,以亞人娘橫推世界 護花使者 安裡士 不好!鬼主的移動血庫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