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伯喈先生的問題前,朕想問下先生,先生知道的這些,還有這幅字,是皇弟親口告訴先生的,還是由他人轉達的?”
“臨行前,老臣親自拜見了天子,懷中兩幅字也是陛下親手書寫於我的!”蔡邕為了避免被人偷奸耍賴,於是便把事實說了出來,又加強了一下分量。
“吾弟還好嗎?”
“夜裡睡得安穩嗎?”
“召見先生時,精神可還暢達?”
邊柳接連三問,表達出了一位兄長對屈身虎狼之中的弟弟真切的關懷。
就這瞬間,李旦也想到了自己的弟弟,他甚至有一絲錯覺,會不會自己救回來的就是少帝劉辯?
“陛下,您該先回答老臣的問題了!”蔡邕躬身道,雖然他的言語十分堅定,可是他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也罷,那就讓朕來告訴諸位真相!”天子沒有和蔡邕計較,而是拉著唐妃又往前了一步。
“中平二年八月十三日,父皇確實單獨召見了朕與皇弟,並細心考較了朕與皇弟的學問。”
天子平靜的說道,之所以他能準確的說出日期,是因為唐姬曾經儘可能細致的列出了劉辯的行程。整個中平二年八月,隻有這一天,劉辯能和劉協一起單獨和靈帝相處。
但落在眾人耳中,卻是大大加強了天子身份的可信性。
就連蔡邕也沒從劉協口中得知準確的時間,如果要驗證,就必須翻看靈帝的起居冊,而這,顯然不是一時三刻能辦到的。
緊接著,眾人就聽到天子繼續說道
“隻是當時父皇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又因為戰事彌亂,父皇隻考較了朕和皇弟的學問,就拿了一份文章給我兩學習,接著就處理政事去了。
說來也巧,這篇文章,正是許久以前,伯喈先生呈現給父皇的。朕現在還能記得其中幾句。”
接著,天子就自顧自念叨了起來
第一句“國之將興,至言數聞,內知己政,外見民情。”
第二句“夫求賢之道,未必一塗。或以德顯,或以言揚——”
“頃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見賞,恒被謗訕之誅,遂使群下結口——”蔡邕不自主跟著背誦了出來,這是熹平六年(公元177年),蔡邕密奏給靈帝的七件事,後來,靈帝還親自在北郊迎祥氣,舉行辟雍禮儀。
辟雍:尊儒學、行典禮的場所。
辟雍禮儀,大概和現在主持大學開學禮儀差不多。
眾人見蔡邕接上了天子的話,更加相信天子陳述。
“伯喈先生不愧是當世大儒,過往的文章居然絲毫不落。”天子稱讚道。
“陛下才思,才是驚為天人。”蔡邕和劉協並沒有見麵許久,所以除了劉協告訴他的,其餘細節,他一無所知。
見兩人相互抬舉,眾人不由得對眼前天子又多了一分敬佩。
“後來,我與皇弟研讀了半日,父皇便過來詢問我二人對這篇文章的看法。朕對父皇說,伯喈先生的文章看似句句珠璣,實則不乏諷刺之言,父皇采納了伯喈先生的文章,其人卻越發得寸進尺,所以父皇將其流放,乃是明智之舉。”
中平二年這個時間點,蔡邕因先被流放後遇大赦,正躲在吳會之地(今浙江紹興)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