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麵的年份,李建昆沒親身經曆過,不甚了解。
“現在是關鍵時期,你和王山河就彆再像以前一樣,到處亂跑了,嗯,你懂我意思吧,同學們很需要這書啊。”
魏東平快步上前,接過書,拿起來仔細翻閱,眼神越發明亮。
現在三1)班,最受尊敬的就是王山河。
李建昆和鐘靈的關係,旁人雖然知道的不那麼清楚。
頓了頓,魏東平語重心長道:
魏東平左右一掃,倒沒發現徐慶有人。
恐怕將是一場大崩潰。
高三1)班教室。
要說話到這裡,還算中聽。
“李建昆這書你的?”
但沒人當回事,以為他不稀得這個名頭,怕麻煩。
“同時,也要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要對你們班長心存感激,是他給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年頭高中,原本學製隻到高二。
“我的意思呢,現在剛好人齊,不如先填了,省得大家來回跑,有些同學家實在有點遠,這樣就能節約一天時間複習。”
大爺的,哥們馬上就回家!
“還有一件事,初試日期已經定下來,11月26號。采取就近考的原則,比如各公社的同學,就在公社初中考……”
但這個統計忽略了初試不過的考生。
初試。
但李建昆卻楞了楞,選校選科,填誌願嗎?
高考前就填?
魏東平,60年代初的高中生,高考失利後留校任教,直到現在。
這個年代高考獨有的一種形式。
哎,最沒指望的倆,拿到了最好的複習資料。
這個數據,自然隻有李建昆知道,其他學生或神情凝重,或摩拳擦掌,眸子裡似有火光,即將噴薄。
但大家也不是傻子,起碼看得出,早已越過一般男女同學的範疇。
老魏有心了。
1977年,官方數據,全國高考生570多萬人,錄取大學生27.3萬,平均錄取率4.8。
魏東平繼續說:“本來按照學校的安排,選校選科的事,會放在初試之後,填報單已經發給我了。
誒這!
初試這個模式會持續很多年。
如以2000萬整數計算,實際平均錄取率約1.4。
它來了!
雖然不是正式高考。
這一陣忙得昏天黑地,偶然聽說一個消息,今兒上午正好沒課,說什麼也得去自己班上瞧一眼。
有學生接茬,道:
“徐慶有那家夥,現在人影都見不著,聽說帶著鐘……”
divcass=”ntentadv”這人頓住,小心翼翼看了眼李建昆,立馬改口,“反正窩家裡複習去了,哪管我們死活啊。”
這段時間忙著廣施教育,卻忽視對自己班學生的照顧。
好家夥!
窗戶上糊滿報紙,前門後門緊閉,要不要搞得這麼密不透風?
他們這邊好像還真是。
黑腦殼:“……”
但接下來一句,就讓李建昆繃不住了。
魏東平來到教室門口。
“老魏是誰,我們班沒這人。”
走進教室,望著同學們發憤圖強的模樣,魏東平深感欣慰。
此言一出,教室裡一陣騷動。
好個徐慶有,沒藏著掖著,懂得分享,這思想覺悟,不愧是高乾子弟。
聽說有人搞到一套很硬的複習資料,也不知道在哪搞的。
一大撥。
“誰有化學書,給我看看!”
就這麼一人。
“在抄什麼呢,我瞅瞅。”
1977年的高考,否極泰來,一場絢爛的爆發,創下了這個國家“科舉”史上的記錄。
早幾個月前,還召開了一場意義非凡的科學大會,它不僅明確了科研發展和教育改革的調子,更讓無數老一輩學者,重拾做學問的信心,重獲社會尊重。
這就使得各省乃至各縣市,在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差異。
懂,書留這裡,我和山河隨便唄。
那就填吧。
實際這年頭填誌願的說法還未普及,上麵文件指示的原話是:
“自願報名的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報幾個學校和學科類彆,讓祖國進行挑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