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敢問大唐現在畝產幾鬥?”
“平均的話57鬥。”
“再敢問大唐一個人每月要吃幾鬥糧食?”
“大約23鬥左右。”
“也就是說一個成年人一年差不多吃3石左右是不是?”(10鬥\\u003d1石)
孔穎達點了點頭。
“那麼問題來了,大唐采用均田製,一個成年男子,能分得的田地足有100畝,一年產量600800鬥,也就是6080石,好算點我就給他算成60石吧。”
“也就是說,一個成年男子,一年差不多能種出20個人的口糧。”
孔穎達手指不斷掐動,好似在計算魏叔玉說的話是否屬實。
片刻後露出了震驚的臉色。
農忙時或許會找人幫忙,但那也絕花費不了多少口糧。
“事實證明,大唐的地是不缺百姓種的!”
“反之,朝廷重農輕商的政策,可能會導致大唐每20個人裡麵,就有19個閒賦在家!”
“那麼多人都在家閒著,大唐的經濟又如何能上去?”
“大唐的經濟上不去,國庫又如何充實?”
群臣開始竊竊私語。
期望從中找出魏叔玉言語中的破綻,可結果儘皆搖頭。
每個成年男子分100畝田,是經過多次討論才商議下來的。
養活妻兒老小外,絕對會有富裕。
“如果按你所說,行商的話,又能給大唐,百姓帶來什麼好處?”孔穎達不由問道。
“這個我可以給你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有甲、乙、丙三人,共三百畝地。”
“甲、乙,不喜歡種地,將地租憑給了丙。”
“緊接著三人從事不同行業……”
“甲去賣衣服。”
“乙去賣家具。
“丙依然種地。”
“請問,朝廷的稅收少了嗎?依然是收三百畝地的稅。”
“行商之後,他們互通有無,互相交易,既不缺糧食,也不缺衣服、家具。”
“而朝廷原本隻能收取三百畝地的稅,現在又多了衣服、家具的商稅。”
“這豈不是他們三家的收入更多了,朝廷也多收了一筆商稅?”
咦?
被魏叔玉這麼一說,好像還真是如此。
“羊毛出在羊身上,他們的收入更多了,那其他百姓的生活不是更差了?”孔穎達沉重的問道。
“這……”魏叔玉翻了個白眼“商人沒把刀架在百姓頭上,讓他們買吧?”
“大唐現在也有錦帛、絲綢,也沒見人人都穿的很昂貴啊?“
呃……
孔穎達語塞。
凝神思考了一會兒,發現自己竟然辯駁不過。
“陛下,臣無話可說了。”
話落,孔穎達退回位置。
群臣議論紛紛,誰都沒想到,孔穎達竟然會被魏叔玉說服。
當即一個個的臉色凝重了起來。
“此言荒謬。”
就在這時,又一人站出來開始反駁。
魏叔玉循聲望去,赫然是蕭瑀。
蕭瑀同樣對著李世民一躬身,才陳詞激昂的開口道……
“農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辛苦苦種地,商賈卻不費吹灰之力謀取了巨大的利益。”
“我們討論的是,百姓眼紅商人掙錢,不去種地了怎麼辦!”
群臣恍然大悟。
百姓都眼紅商人掙錢,誰還去種地?
差點被魏叔玉的計算方式繞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