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且附耳過來,依計行事,管保我軍不日便能奪取此城!”
劉備聞之,自是附耳上前細細聞之。
聽聞一番話語之後,不由大喜,當即安排了下去。
另一邊,孫策與周瑜到了營中。
剛一坐下,孫策便對周瑜道:
“今日得那秦瑱一見,不知公瑾以為如何?”
周瑜聞言,頓時歎道:
“此人心思極深,見微知著,著實非凡,有此人輔佐劉備,實乃我軍勁敵!”
“如今尚且無力製之,不知來日該當如何應對!”
在見秦瑱之前,他一心想會會此人。
可見了秦瑱之後,他就有些後悔了。
之前不見此人還好,現在一見此人,對方在想什麼,他一概不知。
反倒是他今日舉動,引起了秦瑱注意。
方才於城外交鋒之時,他隻覺此人笑麵如虎,深不可測。
尤其是那副將他完全看破的眼神,讓他著實心有餘悸。
屬實想不明白,秦瑱一個曹操麾下的謀士,怎麼會這麼了解他!
與之相對,秦瑱看似名揚天下,行為舉止皆有所知,可其人到底如何,他卻不知。
正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他在見了秦瑱之後,頓時就拿不準了,思慮之間,他便對孫策道:
“那秦瑱心思如此深沉,今日看似獻計,或有所隱,可招張公等人前來議事!”
孫策再度從了此計,又招來張紘等人議事。
眾人一聽秦瑱竟然準備掘水灌城,心中皆是大驚不已。
就連張紘一時間也是頗為詫異道:
“若依公瑾之言,劉備即是欲取壽春,如今又要灌城,何以謀能至此?”
“若那王禾真是秦瑱,其人心狠手辣,簡直令人膽寒!”
眾人聽著,自是無人反對!
要知道引水灌城,壽春城陷之後,也是一座廢城,需要一段時間修複。
秦瑱為了快速奪取壽春而獻上這種計策,可不就是個狠人麼
果然老曹麾下出來的人,沒一個是好相與的。
而孫策聽得此言,思慮一陣,又道:
“公瑾言說劉備有隱,我等參詳不出,諸位可否參詳參詳?”
眾人聞此,自是開始思慮,想了許久,卻想不出什麼東西。
畢竟,人家就是一個單純的灌城之計,現在又沒動作,他們又能想出什麼來。
周瑜見狀,心想或許是自己多心,也許秦瑱沒有隱瞞也說不定,不由道:
“即是諸位也想不出,我軍不妨先依計行事!”
“待得此人謀劃顯出,我軍便可知矣!”
孫策聞之,也知現在唯有如此行事,索性不再煩惱,就依照秦瑱的計策辦了起來。
為了攔河做壩,他令蔣欽率兵三千兵馬北上伐木攔河。
又令潘璋率領兵馬與劉備、呂布三家合力開始動工挖渠。
三家一動,自然瞞不過城內的探視。
卻說自從之前被呂布敗了一陣之後,紀靈受了箭傷,便依照袁渙之言,閉門不出。
雖說天氣越發炎熱,但城內糧草尚能支撐月餘,故而紀靈雖然受傷,卻也不慌。
為慮之事,便在於城外兵馬越來越多,隨著孫策到來,聯軍數量已經達到了城內的兩倍。
眼見敵軍尚無動向,紀靈便將袁渙等人拉來議事道:
“現在孫策已至城下,我聽探子言說,劉備親自將其邀入營中做客,三家相談甚歡!”
“由此可見,孫策也被劉備說動,但敵軍兵馬已至四萬,今卻不動,我軍該如何應對?”
他這邊是袁渙提前打了預防針,故而對孫策前來並無意見,可似陳蘭等一眾將領聽著,均是憂心不已。
畢竟孫策原本是他們同僚,孫策有多能打仗,他們也都知道。
劉備和呂布本來就已經很難對付了,現在加個孫策,那更是難上加難。
當下便有一人開口嘟囔道:
“早知如此,當初又何必增援合肥!”
“現在可好,合肥算是保住,我等壽春如何能守?”
眾人見此,抬眼看去,便見說話之人正是戚寄,被張遼擊敗而回之人。
他們心思如此,尚不敢言,乃因紀靈壓製,現在戚寄這麼一說,自是七嘴八舌說了起來。
言語之間,似對袁渙頗為不滿!
紀靈一見此狀,頓時瞪眼道:
“若無先生獻策,就憑爾等也想堅守壽春?”
“莫非爾等以為我軍不增援合肥孫策便不北上?”
“一群酒囊飯袋,休要再言!”
眾將聽著,自然不滿,但礙於紀靈之威,不敢多言。
袁渙見狀,心中幽幽一歎,上前道:
“諸位將軍所言倒也不差,此事確實是在下算計之失,難辭其咎!”
“不過如今大敵當前,還望諸位莫要如此,務須共進共退,方可破敵!”
如此說了一番之後,他又對紀靈道:
“將軍,現在即是敵軍不動,我軍或可主動出擊試試,也可探探敵軍態勢。”
他一說罷,紀靈就是一陣奇怪道:
“先生不是言說敵軍勢大,不可輕動麼?”
“先前兵馬不多,我軍尚不能動,如今孫策前來,如何敢動?”
“非也,先前不動,乃因兩家皆有防備!”
袁渙搖了搖頭,看向眾人道:
“如今三家前來,他們以為我軍不敢出戰,反而是我軍可動之時!”
“可趁今夜嘗試出擊,試試能否突入敵軍營寨!”
說實話,在探明秦瑱的謀劃之後,他反倒情願敵軍攻城,因為現在敵軍不動,就預示著圖謀更大。
他們這邊倒不如先去探探虛實,也好安心守城。
紀靈自不知其所想,心想此言有理,點頭便道:
“也好,今夜我軍或可前去一試!”
他說著,真想安排出戰,卻見一小卒神色慌亂的行入府內,高呼道:
“報,將軍,城外有大股敵軍正在修渠!”
此話一出,眾將皆是一愣,紀靈一撫虎須,便即愣道:
“敵軍在城外修渠,這是何故?”
可他話音未落,便見袁渙麵色一白,驚呼出聲道:
“不好,敵軍恐是要用水攻之計!”
果然,敵軍不是不動,而是在憋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