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真正的首富_港娛:功夫之王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港娛:功夫之王 > 第475章 真正的首富

第475章 真正的首富(1 / 2)

河國榮感覺自己像在做夢一樣!

他是個澳大利亞人,由於迷戀港片和港樂,自學了一口流利的粵語。

還因為偶像是張國容,就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叫河國榮。

幾個月前,張國容去悉尼開演唱會,為了接近偶像,他透過各種門路成為張國榮在澳洲的專用司機。

還借機詢問了一些關於香港電影的事,隨後便毅然來到香港尋夢!

正好《尋龍訣》需要找一個會說中文的鬼佬演員,張國容就向楊葉推薦了河國榮。

於是,他就順利簽約了白楊經紀公司,進入《尋龍訣》劇組,成為三號反派。

這就是命!

入鄉隨俗,河國榮雙手捏著一根香,學著其他人的樣子,虔誠地向二爺拜了拜,在心裡默默祈禱:“電影之神啊,請保佑我!”

大家給二爺上完香,楊葉親自揭開攝影機的紅布,笑眯眯地說道:“我宣布《鬼吹燈之尋龍訣》,正式開機!”

“開機大吉!”

一陣歡呼之後,楊葉、洪京寶、鐘楚虹三人合力,將一隻金黃酥脆的乳豬“從頭斬賺)到尾”,然後和劇組的員工一起分食。

河國榮分到一小塊,心情有些激動地納入口中。

“嘎吱!嘎吱!”

好美味的豬肉,好美妙的一天啊!

……

拍《尋龍訣》對楊葉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因為《尋龍訣》是一部3d電影,而3d電影和2d電影的拍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楊葉照搬原版《尋龍訣》的鏡頭來拍,那這部電影就會變得非常平庸!

所以……幾乎所有的鏡頭都要重新設計。

一部3d電影,在電影院看3d模式和在家裡看2d模式,給人的感覺完全是兩部電影。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3d電影最主要的是要接近人的視角,讓觀眾跟角色一起體驗故事裡麵發生的事情。

觀眾帶上3d眼鏡在電影院看的時候,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那種沉浸感是拉滿的。

如果回家在電視或者電腦上看,那種沉浸感消失了,觀影體驗就會差一大截。

&nax版《阿凡達》的人覺得這就是神作。

而隻在電腦上看過的就會覺得,這他媽的也配27億美元票房?比卡神以前的電影差遠了!

在具體的鏡頭運用上,3d電影比較少用橫移運鏡,會儘量讓鏡頭保持一個前進的感覺。

在鏡頭選擇上更多是選擇廣角鏡頭去拍攝,這樣最接近人眼觀看的感覺,從而就會非常立體並且構圖也會豐富。

問題就出在這裡,為了保持電影的立體感,攝影師可以選擇的運鏡方式非常有限。

所以,一部電影拍下來,它的鏡頭語言就會非常貧乏。

在非3d模式下,觀感就會很差。

我們知道,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人們看電影不單單是看一個故事。

如果隻是看故事的話,那你在家看小說不就行了?

還能靠自己的想象力各種腦補,比看電影更爽!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講述故事的方式,更為重要!

頂級的電影團隊,可以把一個普通的故事拍得高潮迭起,看得人心潮澎湃。

比如黑澤明的《七武士》,最後的決戰不過三十多人,卻能拍出千軍萬馬的氣勢。

而某些很差的戰爭電影,出動成千上萬的群演,看著也像小嘍囉鬥毆!

再舉一個更直觀的例子,陳龍的電影,劇情一向都很簡單,就是為了引出動作戲而已,幾十年都沒變過。

那為什麼有人覺得陳龍老了就天天拍爛片呢?

他還真不是拍爛片,他隻是打不動了。

你把陳龍2020年拍的電影,換成1980年的陳龍來演,絕對好看到爆炸!

所以說,原版《尋龍訣》的運鏡,楊葉必須全部推倒重來。

不光如此,原版《尋龍訣》裡的動作戲設計,也要全部推翻重做。

有人看徐刻的《龍門飛甲》,會覺得很難看,吐槽徐老怪已經老了,那種淩厲的風格全沒了。

還真不是這麼回事,那不過是因為《龍門飛甲》是一部3d電影,無法運用徐老怪最拿手的快速淩厲剪輯。

為什麼呢?因為這種拍法要多角度不斷切換,鏡頭多,剪輯快,在3d模式下,有些觀眾就會頭暈,甚至看吐。

所以傳統的拍法必須全部放棄掉,重新設計一套適合3d電影的拍法,觀眾看了不習慣,老怪可不就要挨罵咯。

當然,就算沒有這方麵的原因,《尋龍訣》的動作戲也必須重做。

原版《尋龍訣》的動作戲太爛了,毫無驚喜。

不過那也是沒有辦法,因為陳昆黃博舒琪不是專業的動作演員。

這就大大限製了武術指導的能力,設計點牛逼的動作,他們仨根本就做不出來。

他們仨隻能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分開去做,稍微有點難度還得用替身,最後自然就很難看。

對於一部楊葉主導的港產動作片來說,這是不能接受的。

一般來說,武打戲最好能多用長鏡頭,因為長鏡頭可以帶來緊張感和真實感。

然後再穿插一些短鏡頭,表現精確度。

像李聯傑、甄子單這些優秀的動作演員,他們一個鏡頭可以打五十招,打一百招,行雲流水,一氣嗬成。



最新小说: 春夜玷明月 還珠之燕落凡塵 我的傾城絕色老板娘 白日青夕 斷情緣 重生歸來,農女要逆襲 她是天道親閨女,你惹她乾嘛? 驚!撿來的傻子居然是京圈大佬 鴻鈞睡醒天塌了,這洪荒咋升維了 末世曙光:重建文明之路